分享

世界钱币博览

 红豆居士 2015-09-27

<<世界钱币博览>>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钱币文化与以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钱币文化的异同"

上海市第八中学 林振荣

   世界史告诉我们,在距今六七千年和三四千年.地处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东亚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涌现出一批独立创造文字和金属工具的人群,它标志着人类结束了长达百万年的蒙昧时代和长达数万年的野蛮时代,跨进了人类文明时代。这就是巴比伦、埃及、印度和中国四大文明古国的诞生。然而.巴比伦和埃及,其文化虽然比中国早,可是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发现他们创造过远古的货币。货币学家彭信威教授曾举过一个十分生动而又令人信服的实例:近百年来,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考古家,曾不断地在巴比伦和古埃及遗址进行大量考古挖掘,挖出了各种各样的古物并将它们盗运回本国去,但挖来挖去,他们没有挖到远古的货币,没有挖到八世纪以前的货币。也就是说,巴比伦和埃及在八世纪以前还没有创造出金属货币。在世界货币史上,以前一直认为,最早的使用金属货币的国家是小亚细亚的吕底亚。公元前七世纪,吕底亚铸造和使用了一种粗陋的类似金属块的铸币。然而,我国金属货币的使用,远比吕底亚早得多。解放以后,我国曾先后在殷墟、山西、辽宁、北京等地发现夏代以来就用作货币的海贝的金属仿制品——铜仿贝。1972年,在山西保德县林遮峪村的一座商代墓葬中一次就出土铜仿贝109枚。也就是说,我国至迟在晚商就已经使用金属铸币——铜仿贝,它比吕底亚早了四百多年。而且,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古人对钱币进行专门研究,出版著作,从而产生了一门崭新的科学门类——钱币学。而在西方,真正有人开始专门从事钱币研究,那是十一世纪的事,比我国要晚七八百年之久。    我国钱币文化是由中原华夏族演化而成的汉族为主体,包括中华民族各少数民族在内共同创造的,是真正独立发展而长期保持独立性的文化,辐射周边,影响世界,但又不排斥外来先进文化。随着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我国先进的钱币文化远播到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安南(今越南)、爪哇、泰国、缅甸、柬埔寨等,对这些邻国的货币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在与我国的长期交往中,学会了仿制中国的方孔圆钱,使用于本国的流通。 因而我们可以说.中国钱币文化的光辉,辐射四面八方,温暖了周围的受益者,照耀着整个东方,影响着世界各国。中华钱币文化对世界钱币文化作出卓越贡献.在世界货币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的甚至直接使用中国钱。同时,这些国家所仿铸的铜钱在中国境内也可照常使用。

  

   

   日本于公元709年仿唐代开元通宝钱开铸的和同开珍 银钱铜钱,是日本最早的钱币,1972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五枚"和同开"银钱,震惊日本。 859年(贞观元年)铸造的饶益神宝,在日本非常稀少,2002年在浙江杭州雷峰塔地宫中出土1枚,同样震惊日本。明治维新前各时代,一直铸造和使用仿造铜钱和中国钱币。历年来,日本考古地下挖掘有大量唐代至明代的钱币,有的一次挖掘就达56万多枚。
  流入我国的日本古钱币为数不少,流通范围广,各地时有发现,其中以江浙闽粤等沿海省分最为常见。“宽永通宝”钱是最为常见的品种之一。“宽永通宝”是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所铸的一种钱币,是我国货币文化对日本影响的结果。日本自中古以来,除了仿唐代“开元通宝”铸了部分“和同开珍”等十二种钱外,大部分情况下,皆使用中国的货币,尤以中国宋代时最盛。即使日本自铸的一部分钱币,也多使用中国的年号仿铸。到明代永乐年间,明朝的“永乐通宝”不但在日本各地皆可通用,而且使用率极高,用来购房置地极受欢迎,以至于当时的日本人一提到“永”字就知道是钱的代名词。后来随着日本的逐渐强盛,日本朝野对这种现象开始感到不满,认为这种状况与日本的典章制度不符,且对日本国的名声不利,于是一直酝酿铸造日本国自己的新钱。后水尾天皇宽永三年(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水户田町的富商佐腾新助向日本政府请铸宽永新钱以供市场流通使用。经后水尾天皇允许后,遂开始在水户铸造“宽永通宝”钱。宽永钱完全仿造中国古钱样式,作圆形方孔状,正面楷书汉文“宽永通宝”四字,文字端正秀丽,大多铸造精良,与中国古钱一般无异,难怪初集钱币者常常误以为它是中国古钱币。这是日本开铸年号钱的开端。自此以后,日本无需再以船自中国将钱币运来,也不再使用中国的年号仿铸钱币。因此,日本的“宽永通宝”与古代的“和同开珍”一样,在日本的钱币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明代,当时浙江闽粤沿海商人到日本贸易的很多。在贸易交往中日本钱币特别是宽永钱大量流入我国。在市场上流通,其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某些明代钱币。自清代乾隆年间开始,中国海禁松弛,中日之间的贸易量急剧增加,致使宽永通宝钱流入的更多,和“乾隆通宝”一度在市场上混用,当时的中国地方官员曾奏请朝廷予以查禁,乾隆帝虽对此事不满,但认为铜价昂贵,铸钱不易,故未予深究。以至“宽永通宝”钱在中国内陆愈加泛滥,甚至有些地区市场上流通的钱币中,日本“宽永通宝”的数量竟多于当朝的“乾隆通宝”、“嘉庆通宝”。这也是为什么至今传世的宽永钱还有很多的主要原因。

    我国钱币文化对朝鲜影响也很大。10世纪之前,朝鲜没有开铸钱币,日常交易以布、米为等价物,有时也使用中国铜钱。公元996年,朝鲜仿铸唐代的“乾元重宝”钱,唯在钱背加铸“东国”二字以示区别,此为朝鲜铸币之始。此后陆续铸造海东通宝、东国通宝和三韩通宝等钱,铸造数量不多,不能满足流通需求。15世纪20年代后,朝鲜又先后铸行了朝鲜通宝、常平通宝、建阳通宝等钱币;其中以常平通宝最为著名。1687年朝鲜李朝肃宗始铸常平钱,“常平”二字并非年号,只因该钱首铸于常平厅而得名。常平通宝铸行时间长达200年之久,故其数额巨大,版别众多,品种超过6000种,蔚为大观。常平钱背文极多,通常用地名(如平字代表平壤)等在配以千字文、星月、八卦图形等,纷繁复杂。常平钱大都制作精整,其外缘极宽,穿孔特大,文字奇小,很有特色。

    越南(古称安南)的古代铸币也深受我国钱币文化的影响。10世纪中叶之前,越南主要使用从我国流入的钱币。有半两、五铢和开元通宝等。公元968年,丁部领建立丁朝,并于970-978年铸造了越南第一种钱币太平兴宝钱,有光背和背“丁”两种。此后的前黎、李、陈诸朝,又铸行了天福镇宝、天感元宝、政平通宝等十余种钱币。这些钱制作较为粗糙,文字拙劣,数量较少。1414年,黎利起兵兰山,建立后黎朝,是时越南强盛,财政丰盈,钱币制作精整美观,质量极高,数量也较多,这成为越南中期铸币的一个显著特征。天兴通宝、光顺通宝、景统通宝、洪德通宝、端庆通宝等均是这一时期铸币的代表。黎显宗时的景兴钱更具特色,竟相似于我国南宋的嘉定钱,有通宝、重宝、大宝、巨宝、顺宝、泉宝、太宝、用宝、永宝、至宝、中宝、正宝、内宝等13种宝文,其中以“用宝”钱最为少见。后期越南钱铜色昏暗,文字平夷,浅薄如纸,体小量轻,铸造较为粗劣,自古有“夷钱”、“外国轻钱”和“水上漂”之称(据说有的钱钱身轻薄竟可浮于水面而不沉)。有趣的是,当孔方兄的开创国——中国已开铸铜元、银圆取代圆形方孔的时候,越南却仍在铸行圆形方孔的“宝大通宝”钱,直到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圆形方孔钱才最后退出流通领域和历史舞台。

    除日本、朝鲜和越南外,历史上琉球(今之日本冲绳群岛)、柬埔寨、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群岛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也受到中国钱币文化深浅不一的影响,仿铸过汉文钱币。如泰国早期的钱币——泰铢,不仅以“铢”为钱名,而且钱的中间也铸有穿孔。马来群岛的马六甲、新加坡等地也曾经流通使用中国古钱,并曾以锡铸钱,从锡钱的制作和器行看也留下了中国古钱的影子。 随着历史上经济贸易的往来,这些邻国“孔方兄”也流入我国,尤其是越南、日本等国古钱流入我国数量最多,在市场上与我国铸钱并行不悖地流通,至今各地仍有发现。


    西方钱币,见到最早的是波斯银币.希腊银币和罗马金银币。就其源流.都发源于小亚细亚的吕底亚。在东边,波斯人向外扩张,占领了吕底亚,学会了铸造银币。其后,新巴比伦和埃及结成反波斯同盟,征服了小亚细亚,也从吕底亚学会了铸造和用货币。而以色列人使用货币,则是从波斯人那里学会的。公元前334年起.亚历山大趁波斯帝国内部危机,以解放小亚细亚希腊城市为号召,发动了对东方的侵略,攻占了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埃及、波斯。这样,希腊殖民者继波斯人之后,把小亚细亚的货币文化带回希腊,从事货币铸造;埃及被亚历山大征服之后,才正式铸造货币。因而埃及初期的货币,完全属于希腊货币体系。即使是波斯等东方国家的货币,后来也因亚历山大的征服而希腊化了。罗马古代曾使用过铜块,这可以说是独立产生出来的货币.但不久就完全吸收了希腊的文化。至于现代欧美国家的货币,又都是承袭了罗马的货币制度,如英国的英镑、先令和便士制度体系,就是罗马的体系,通过查理大帝而传播过去的;亚洲的伊斯兰教国家的货币,也都脱胎于希腊、罗马体系,连货币名称、单位也是由希腊、罗马的货币演化而来的。所不同的则仅仅是希腊、罗马体系的货币,多以人像为图型。而伊斯兰国家因为禁止偶像崇拜,所以不用人像作为货币图型,而仅是铸上文字和“可兰经”的语言。又如印度.在远古有独立的货币,但自亚历山大东征,北印度—带的货币就希腊化了。也就是说,在西方货币史上,没有一个国家的货币是独立发展而又长盛不衰的。大都是比较迟地从小亚细亚吕底亚学习、仿效的,而最早铸行和使用货币的小亚细亚吕底亚.则因战争而早就不复存在。只有我国的货币文化,从世界范围最早产生以后,一直按照自己的发展轨迹.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顺利发展,成为世界上唯—的历史悠久,从未中断的具有长期、稳定、独特发展的中华钱币文化。

  中国的钱币文化走过了一条与西方完全不同的道路,从币材来讲,西方以金银为主币材,中国则以铜为主,辅以铁和贵金属金银;就铸造技术来讲西方以打制为主,中国则以浇铸为主;从钱币的图案来讲,东方以中国的文字为主而西方以人物头像等图案为主。
    艺术性评价标准:中国钱币以文字书法的工拙为标准,而西方钱币以人或动物图案的生动逼真为标准;

    我们尊重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又不排斥外来先进文化。银元和铜元成为主要通货在市场流通,这是我国封建王朝被迫接受国外先进文化的产物,客观上使我国的钱币文化兼收并蓄先进文化而得到发展。银元和铜元,形式上都是“舶来品”,然而它经过了“汉化”,以“中国龙”为基底图案,钱文以汉字为面,钱背龙纹加英文,再加上西方采用的花边.使我国银元(包括铜元)成为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又溶入西方钱币文化影响的洋为中用、中西合璧、兼收并蓄的新型银币。它同时代表着一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和世界优秀文化相互交融的历史发展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