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转载]易道医解伤寒论

 johnney908 2015-09-27

少阳病篇分解

小柴胡汤方

柴胡八两 人参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方

柴胡八两 芍药三两 枳实四枚(炙) 甘草三两(炙)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柴胡汤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切,枳实四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用大黄二两。

 

知易子:柴胡微苦味,丛生草本,花撑伞状,说明其水木气很强。少阳木气旺发的药物,对于少阳 厥阴升发力不足,具有推陈致新的效果。此类是药物还有香茅草 淡竹叶,加上生姜都是拿来升发肝胆木气抵御风寒良药,柴胡 人参 生姜 大枣 都是阳性很足药物,加上半夏 甘草温脾,是不是从肝胆脾部升阳气,驱寒出表药方子呀?而且量还很大,黄芩是苦性的,苦水性 更加增加生发力量清除肝胆脾部邪热,化木为心血火气 祛除风寒良药。

我们来看看其证症表现,把使用柴胡汤条文发出来看看: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风病,头痛,多汗,恶风,腋下痛,不可转侧,脉浮弦而数,此风邪干肝也,小柴胡汤主之;若流于腑,则口苦,呕逆,腹胀,善太息,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主之。

传少阳,脉弦而急,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往来寒热,热多寒少,宜小柴胡汤。不差,与大柴胡汤。

太阳篇的。凡柴胡汤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者,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细,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宜先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

血弱气虚,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寒病,两胁中痛,寒中行善掣节,逆则头痛,耳聋,脉弦而沉迟,此寒邪乘肝也,小柴胡汤主之;其著也,则两腋急痛,不能转侧,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主之。

少阳病,气上逆,今胁下痛,甚则呕逆,此为胆气不降也,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主之。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此上焦不通故也,宜小柴胡汤

知易子:柴胡汤证症 都是胸肋苦满 寒热往来 口干 口苦 口渴 甚至呕吐,这些都是什么问题?是不是气机升在少阳 再也升不上去了?造成中焦气堵呀?柴胡汤下去,升举有力气机就通了呀,风寒自太阳 阳明来的,还是病人本身肝胆脾寒 又感染风寒升举不力的,上中下三焦病症,升发不力 造成中焦闷气的,都要使用到柴胡汤.就是这个道理了,柴胡汤就像龙卷风似的,贯通三焦,跟大自然龙卷风 台风 给大地带来降雨 清新空气 是不是一个道理呀?少阳生气举不了 脾寒过度的话,还会出来中气下陷,出来下焦病症.肚子疼 尿血 便血,都会出来,少阳问题 可阴可阳,很多大医很头疼 稍微不慎,就会变症百出,都是关乎气机升降问题,三焦通畅问题,水火气升降问题.肋满 肋疼 咋来的?就是气堵在中焦么 鼓胀所致么?其原因都是寒水气封固脾部上焦 体表所致,肺皮毛封闭的话,还会用到麻黄 桂枝来开表 开肺提壶开盖的,贯通水之上源,才能决渎三焦,实现胆渗 决渎功能,口干口苦口渴都是升水到半路,不能灌溉上焦造成的.太阳阳明病 最后出现脉弦细弱 不是洪浮脉象的,都是少阳升举力不足表现,少阴太阴病 出现脉弦细弱 也是一样问题.都是木气不足表现,就会使用柴胡汤了,调好了中焦就解决了上焦 下焦问题,说明人体系统性 关联性 复杂性,整体性.潮热 往来寒热 啥意思?一阵一阵的发热 不就是发热力不足么?人体动力都是来自肾跟命门库藏气,除非肾亏 命门元气不足 连发烧都难的人,都是这个中焦少阳气不足问题,胆寒脾寒所致,所以 治疗少阳病 除了旺发少阳气外,还要大补气血,补充心火 温脾肾,才能彻底解决问题,肝脾肺都是血库,这些地方血不足 就会缺火冰寒,偶感风寒 气机堵塞就很容易了,很多小孩子 三天两头感冒的,高烧低烧连续发作的,问题都在这上面,我经常叫珍惜处方喝小柴胡冲剂,为啥来着,点滴参麦 高糖注射液,为啥来着?为什么取得很好疗效?大家明白没有?加上洗烫 艾灸除风寒的话,没有病情不减轻最后痊愈的,别小看这小小举措,那可是救了珍惜西医短命生涯的,从会看病 用药 到不会看病 无药可用,实现峰回路转 成为儿科专家了,里面都包含大道理在呢.这个柴胡汤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最为成功方剂,至今都一直在使用,治疗伤寒在桂枝汤 麻黄汤 葛根汤之后最重要方剂,前面三个方剂都是散寒出表的,柴胡方剂是从中焦升散阳气 出表的,服柴胡汤 微微得汗的话 胸肋闷痛等中焦病症就会一扫而光,都是水火气升降畅通结果,柴胡 芍药 甘草 枳实汤干啥来着?枳实我们前面分解了 是翻动脾土的,甘草是温脾守中的,芍药收敛肝胆气 柴胡升发,是不是出来破土而出的春苗一样呀?那个不是典型的春天少阳厥阴木气么?嫩嫩的叶苗长出来了,人体不就生机盎然了么?实现肝胆脾木的春天生发功能了么?

古今很多老中医 老教授奇怪了:太阴病 少阴病使用太阴 少阴方子 就是治不好。使用少阳病的柴胡方剂,结果病好了,奇也怪哉哦。他们还以为伤寒杂病论对症下药胡说八道呢,人家张仲景懂随便处方,少阳方子可以是太阴病方子随他说的。你气机不懂 迷迷糊糊。来个辨证论治 对症下药 那是要闹笑话的。圣人可以对症下药 老中医不行 博士后导师不行,不是很明白浅显么。六经脏腑疾病都可以使用柴胡方剂,只要是中焦少阳气升力不足的造成的,这样理解才能达到张圣人水平,本着伤寒杂病论原意。

还有很厉害方剂呢,调理少阳的方剂:生姜一斤加香茅草一把或者桃树枝一把 或者苦瓜苗一把熬水冲凉,加上淡竹叶最好,比柴胡汤剂更厉害

为啥呀?生姜除脾 表寒 兼旺发阳气 香茅草 淡竹叶都是少阳木气很旺的药物 桃树枝也是木气很旺的 还辟邪气。

厥阴篇分解: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去皮) 蜀椒四两(出汗) 桂枝六两(去皮)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白虎汤方: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棉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方: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二两(炙) 木通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劈) 人参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九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方:

吴茱萸二升 生姜半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二两(炙) 木通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劈),右十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四逆汤方: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若强可用大附子一枚,干姜二两。

瓜蒂散方:

瓜蒂 赤小豆,右二味,各等分,异捣筛,合纳臼中,更治之,别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一钱匙,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也。

茯苓甘草汤方:

茯苓二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桂枝二两(去皮),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人参附子汤方:

人参二两 附子一枚 干姜二枚(炮) 半夏半升 阿胶二两 柏叶三两,右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再服。

人参干姜汤方:

人参二两 附子一枚 干姜三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右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温顿服之。

麻黄升麻汤方:

麻黄二两半(去节) 升麻一两 知母一两 黄芩一两半 桂枝二两 白术一两 甘草一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付。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方:

干姜三两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人参三两,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柏叶阿胶汤方:

柏叶三两 阿胶二两 干姜二两(炮) 牡丹 三两,右四味,以水三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再服。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 干姜三两 人参二两,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出者愈。

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二两 黄连三两 黄柏三两 秦皮三两,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方:

白头翁二两 甘草二两 阿胶二两 黄连三两 黄柏三两 秦皮三两,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胶烊消,分温三服。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粥一升,以助药力,如不差,再服,余如将息禁忌法。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枳实三枚(炙) 厚朴二两(去皮尖),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二味,取一升二合,去滓,纳大黄,再煮一二沸,去滓,分温二服,一服谵语止,若更衣者,停后服,不尔,尽服之。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香豉四合(棉裹),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纳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一服得吐,止后服。

紫参汤方:

紫参半斤 甘草三两,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参取二升,纳甘草,煮取一升半①,分温再服。

诃黎勒散方:

诃黎勒十枚(煨)右一味,为散,粥饮和,顿服之。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半夏干姜散方:

半夏 干姜 各等分,右二味,杵为散,取方寸匙,浆水一升半,煮取七合,顿服之。

生姜半夏汤方:

生姜一斤 半夏半升,右二味,以水三升,先煮半夏,取二升,纳生姜汁,煮取一升①,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呕止,停后服。

橘皮汤方:

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下咽即愈。

橘皮竹茹汤方:

橘皮二斤 竹茹二升 人参一两 甘草五两 生姜半斤 大枣三十枚,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小半夏汤方: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黄连茯苓汤方:

黄连二两 茯苓三两 阿胶一两半 芍药三两 黄芩三两 半夏一升,右六味,以水一斗,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分温三服。若胸中热甚者,加黄连一两,合前成三两;腹满者,加厚朴二两;人虚者,加甘草二两;渴者,去半夏,加栝蒌根二两。

甘草粉蜜汤方:

甘草二两 白粉一两(即铅粉) 蜜四两,右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纳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差,止后服。

大乌头煎方: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分温三服。

乌头桂枝汤方:

乌头五枚,右一味,以蜜二升,煮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令得一升。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蜘蛛散方:

蜘蛛十四枚(熬) 桂枝一两,右二味,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匙,日再服。蜜丸亦可。

肾气丸方:

地黄八两 薯蓣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牡丹皮三两 茯苓三两 桂枝一两 附子一枚(炮)

右八味,末之,炼蜜和丸,如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渐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白饮下亦可。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右五味,为末,以白饮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茯苓泽泻汤方:

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文蛤汤方:

文蛤五两 麻黄三两 甘草三两 生姜三两 石膏五两 杏仁五十枚 大枣十二枚,右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汗出即愈。若不汗,再服。

小柴胡加茯苓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 生姜二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茯苓四两,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回归:嘿嘿,这一篇方子真够多的,不过都是升升降降的,使劲收敛使劲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