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声誉是智库 生存的根本

 lmqlmq999 2015-09-27

    智库论坛

    国内某智库微信公共号日前转发一篇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在互联网上惹出一段舆论风波。这一事件警示我们,新型智库如果不能建立完善的成果质量控制和成果发布管理制度,有时候就有可能变成负能量。在当前推进新型智库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智库产品质量控制和成果发布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

    声誉是智库生存的根本,人们对智库声誉的认可程度,对于维持智库成果的可信度来说至关重要,而对智库产品进行质量控制是智库产生良好声誉的重要保证。智库产品质量控制主要有结果控制和过程控制两种形式。其中,同行评审是结果控制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它主要通过建立审核产品的范围、审核中惯用的标准、根据分析所得的结论、报告的清晰有效性、产品是否与合同或拨款协议要求相一致等方面的规范制度,采用标准的形式评价与内容评价指标,着重分析产品内容是否准确真实,逻辑是否一致,方法是否得当,论述是否客观,表述是否通俗易懂,是否基于当前和历史的文献等,以达到对智库成果质量的有效控制。

    而内部研讨会既可以对结果进行评估,也可以用来进行过程控制。内部研讨会评审智库成果时,需要明确哪些形式的智库产品需要上会讨论。一般而言,给客户的研究报告和提供给媒体的文章、新闻发布会文稿、重要会议讲稿等,都必须在内部研讨会上进行质量和影响两个方面的评估。至于以智库名义出版的学术期刊论文和书籍,由于有其自身完善的审稿机制,智库可以将这两种类型的成果质量控制责任转嫁给学术期刊和出版社。而对于敏感性的主题,不管是什么样的成果类型都必须在内部研讨会上进行仔细审核。

    智库行政系统和学术系统是质量控制的主体。一般而言,智库内部大体是两种架构,一种是传统的层级体系,大多数官方智库都是如此,此类智库拥有庞大的行政管理系统,设立的相关职能部门是质量控制的关键;另一种是研究中心(项目组)+支援系统的扁平化结构,大多非官方独立智库都属于这种架构,此类智库一般由学术委员会负责智库产品的质量控制。

    智库成果质量控制是智库产生影响力和良好声誉的前提和基础,而智库成果发布管理则是智库影响力和良好声誉形成的关键环节。智库成果发布管理涉及到平台管理、内容管理、过程管理和效果管理。智库成果发布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锁定目标受众,在恰当的平台发布恰当的内容,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但由于受众往往会对成果形式、平台和内容存在误解误读的可能,使得对传播效果的正确评估往往很难把握,成果发布的风险性也不易控制。所以,我们智库在发布成果时必须要充分评估被曲解的风险度,要事先搞清楚受众会接受什么,以及对接受到的内容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特别是在当前新媒体语境下,网络技术的发达与现代表达方式的愈益便捷,使智库的发展与传播载体和社会宣传密切地联系于一体。智库自身的新媒体公共号的影响力绝不亚于纸媒,对智库成果发布绝不能简单地追求轰动效应,也不能热衷于情绪化表达,更不能将经济问题泛政治化,而应秉持建设性的价值取向、科学缜密的专业精神,用严谨精细的思想、客观公正的分析、生动深刻的表述,着眼壮大主流舆论,凝聚社会共识,不断放大智库在研判形势、引导公众、疏导民情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委宣传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