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道舜王坪

 杨玉泰 2015-09-27

 


 

                          悟道舜王坪

                       杨玉泰

    舜王坪,位于山西省垣曲县东北部,是历山的主峰,海拔2358米,因有舜王此处躬耕的传说而得名,是山西省南部的最高峰。坪的顶部地势平坦开阔,有五千多亩亚高山草甸,四周悬崖绝壁,森林密布,只有一条小路相通,是一个悬崖绝壁之上的天然大牧场,华北最高的亚高山草甸。

不上舜王坪不知其所以然,上了舜王坪也不一定就能知其所以然。也许,只有沿着上古先人零零碎碎的遗迹仔细地查找;也许,只有捋着四千多年口口相传的历史精心地觅寻;也许,只有把着代代贤哲浮浮沉沉的脉象灵动地扑捉;也许,只有顺着民族性格坎坎坷坷的来路执著地探究,方能得窥大成至圣的舜皇大帝之一斑。

乙未年六月初七日的早饭后,我们一行二十余人开始了前往舜王坪的行程。汽车开到舜王坪的后山门,我们开始了登山的过程。刚开始感觉不算热,一旦爬了一段山后,汗就不知不觉悄悄滑落下来,上山的脚步明显放慢。于是,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看一边听,听山风的欢迎辞,看山花的欣喜貌。这里已是原始森林的一部分,山形多变,林木浩瀚,杂草丛生。人工修筑的小路在其间忽上忽下地穿行。林涛一阵紧一阵慢地述说着,山风一会断一会续地点拨着。它们正以穿越时空的爱恋、阐释DNA的语言,向我们虔诚地叙述着虞舜的故事、上古的辉煌。只是在翻译不了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全方位的体味和感知这些久远的信息,一声声解读、一句句聆听、一点点醒悟!

登上舜王坪,一路被密林蜷了很长时间的目光,终于盼来伸展的时辰。只见偌大的坪上一片草的世界、花的海洋——红、黄、兰、绿、白、紫、橙、粉,各种色彩扑面而来、直入眼帘,让人猝不及防,瞬间陶然。云雾在坪上游戏,山风在坪上舞蹈,细细梳理着舜王坪的一草一木,眼前的花草愈发地生机盎然了。蜜蜂旁若无人地爬在花瓣中吸吮甜蕊,牛儿三五成群地在草坪上悠闲觅食。草坪周围则崇山峻岭,怪石峥嵘;树木繁茂,沟壑纵横,这是华北和黄河中下游惟一保存完好的一片原始森林。山川林海在遮遮掩掩的云雾中,远远近近,时亮时暗,仙境般恣肆舒展。据垣曲县作协王士敏主席介绍,这一带生长着400多种草本植物,有药用价值的就达300多种,可谓一座天然的中医药宝库。

草坪中间有两条壕沟寸草不生,就像耕犁刚刚犁过一样,将舜王坪截然分为东西两半,这便是传说中舜耕历山留下的犁沟,故称“舜王犁沟”。我不知这犁沟是“象耕鸟耘”的旧址,还是牛耕之始的遗存。虞舜所处的时代还是原始氏族公社的上古时期,当时的人类生存状况极其艰难,只能靠狩猎和采摘野果勉强充饥,尚无农耕和冶铁的发明,舜皇用什么制作了犁具?又是怎样驯化了牛的犁田呢?传说记载:舜遭受继母和兄弟的迫害,不得已到了历山。为了生存,舜以野果充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先后发明了犁,驯服了牛,并在此观天象、分物候,编制出黄河流域的七十二物侯历。顺着这犁沟放眼望去,我的耳边仿佛听见了大象的鼻息、巨鸟的啼鸣、耕牛的哞声。从刀耕火种,到驭牛耕田,这是人类农耕史的飞跃,这是人类解决生存危机的新纪元!

坪中央就是舜庙,三间石板撘就的屋子,数块石碑,朴实无华。舜帝和二位妃子的塑像端坐于内,肃严的表情浮出一丝微笑。四周的壁画,线条勾勒简明扼要,记述着舜皇的丰功伟绩,亦有舜皇平三苗的内容。三苗,应是四千多年前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先古时期,那里生产力更为落后,争夺食物,争抢生机,争得民风骠悍,战火不断,民生涂炭。垣曲《大舜故事》里有舜皇先德后兵,武力平定的口碑。平定后的三苗,舜治德政,成为中华民族泱泱大国的一员。陪同此行的王士敏、刘志兆、张开山等几位老师,热情有加,谈锋敏健,唯恐我们这些外地人理不清舜皇的史迹典故,纷纷为我们讲述着一处又一处的史迹故事,为我们叙说着一个又一个的传奇典故。话语之间,充满自豪,爽笑之声,不绝于耳。于是,一个伟大的形象——舜皇,逐渐在脑海里清晰起来:在历山耕过田,在雷泽打过鱼,在河边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各种家用器物,在负夏跑过买卖。二十岁时,就以孝道闻名。三十岁时,帝尧问四岳有谁能够继承共主之位,四岳推荐舜。帝尧于是召见舜,问:“我想使天下太平,你说该怎么做?”舜回答道:“要公平待人,不偏不倚,对小事也不马虎,更要讲究信誉说话算数,那样天下人会自动拥护你。”尧又问:“什么是首先要做的?”舜回答:“关心百姓。”帝尧十分满意,后几经考察终下决心,废九子而让贤于舜,并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

应该说,年代久远的口传历史,已不能叙述精确。但口口相传的历史是深藏民间的记忆,虽有夸张和粉饰的成分,却必然带有不可虚构的内核,必然带有本质性的真实。时代的关键人物是确实的,时代的缕缕印记是有根的。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知道自己国土上曾经发生的事情,曾经存在过的重要人物,不然,岂不是一种耻辱和悲哀。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尧舜禹禅让的故事,确实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的情况,虽为传说,但自有其历史价值。有的学者指出,舜任命“八元”、“八恺”和皋陶等人,各有执掌的事,说明运用唯物史观来研究舜的传说,有助于认识原始社会瓦解时期历史发展的线索。

比之尧禅位于舜而言,舜之禅位于禹更加彻底,舜毕竟是尧的女婿,仍有沾亲带故之嫌。舜的儿子也有执掌大位的能力,但他觉得禹更贤于自己的儿子,更能担当天下大任。从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其家而不入,从多年的考察麟选,舜断定禹能像治水一样,舍身舍家,天下为任。舜不仅力排禹是异族罪臣之子,胸怀父仇之人,不得委以大位之议,还力斩亲子商均,为禹铺平了治国安邦的道路。舜的禅让才是千古绝唱,他有治国用人的博大胸怀、无私胸襟,他是为天下苍生而着想的典范。

经过观月亭、南天门、鉴心台……,我们一路下山。山,慢慢高了;人,慢慢矮了。远山近壑,一会儿模糊,一会儿清晰。山风在峡谷中穿行,飘过来,荡过去,任性而又自由,就像我此刻的思绪,被一个个故事拽着飘来荡去:是什么让禹终结了禅让的历史?正是一个“私”字,私心、私利、私欲!从禹传子开始,一个嫡传的、私有的、阶级的、封建的王朝——夏,诞生啦。禹本人不仅背离了“代表天下苍生利益”的使命,也在一定程度上玷污了自己的形象。就像当今的那些贪官们,背离了为政为官“天下为公”的正道,私心、私欲的膨胀,终于使他们走向人民的反面。从“公”到“私”,只有一步之遥,要彻底铲除私天下带来的社会弊端, 达到“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境界,我们的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思绪至此,我的心情如同此刻疲惫的脚步,突然沉重起来。

                                      2015.8.2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