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骆玉明:《诗经》的美丽和哀愁

 文山书院 2015-09-27

【国学:乃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把世界带进中国,让中国领航世界!】






骆玉明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研究生毕业,留校工作,为古典文学教研室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魏六朝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获2004年国家精品课,2007年获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主要著作有《徐文长评传》(与贺圣遂合作)、《南北朝文学》(与张宗原合作)、《纵放悲歌——明中叶江南才士诗》、《老庄哲学随谈》、《近二十年文化热点人物述评》、《简明中国文学史》、《世说新语精读》等;与章培恒教授共同主编《中国文学史》三卷本。




《诗经》的内容是鲜活、亲切的。人是千变万化的,但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是相似的,人就是这么又哭又笑地走完一辈子,一代又一代,正如《萚兮》所说“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萚兮萚兮,风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诗经》分为三部分:《风》、《雅》、《颂》。《颂》的性质最单纯,就是颂歌,专门用来祭祀,祭天地,祭祖先,并配有舞蹈。大凡越是庄重的场合所发表的文献,其文学价值和趣味就越低,但《颂》的文献价值很高,反映古代人的政治生活。雅原本指周王室直接统治的地区,王畿之地称为雅。周的民族称自己为夏人,夏与雅在古代同音。雅,这个原指属地名称,由于居住于雅的贵族们作品称为《雅》,雅也就变成高雅和风雅。《风》是地方歌谣,十五国《风》也就是十五国歌谣,表现是民间风情。西周时《诗经》中《颂》和《雅》价值是最高的,而流传下来,后人却越来越喜欢《风》,《风》变成最有艺术价值。



其实《诗经》离我们不远,尤其在心灵上是很近的。《诗经》中最美好的篇章是关于爱情的,所表达的情感都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东西。”《诗经》中多有对爱情快乐和忧伤、对婚姻稳定性希望的描写。但婚姻和两性情感,会出现不稳的东西,所以《诗经》里写出了婚姻破坏给女子带来的痛苦。如《卫风·氓》一诗,就写到了婚姻遭到破坏,女方痛苦的感情。女子被抛弃后,指责男子的无情。在古代,男性是相对不可靠的一方。当然在现代大城市里,男女都一样了。还有大家熟悉的《周南·关雎》一诗,得到孔子的肯定,因为此诗描述的是很文雅的感情,是贵族的感情。“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通过琴瑟音乐,产生感情沟通。“这是一种快乐的感觉,邂逅的浪漫。”


《诗经》和唐诗、宋词没有可比性。诗歌如一条河流源远流长,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毫无疑问诗歌的语言越来越精致了,表达的情感越来越丰富了,表现手法越来越高了,这个角度看,唐诗、宋词在艺术性上似乎比《诗经》要高一些。但是,《诗经》用简朴的语言表达出了中国文化中根源性的东西,我们不能说如今哲学思想发展了,就能超过孔子、老子了,这是说不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