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乘字

 黄毅弘 2015-09-27
乗 chéng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木,表示人爬在树上。“大”象“人”正面。本义:登,升。

造字本义:爬上高高的大树

上乘

1. 古以四马共驾一车为上乘。2. 上等马。3. 上品;上等,最好。



,甲骨文大,人木,树杈),像一个人爬上大树,站在树杈上远眺侦察(参见)。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鄂舟车节上的字形双脚几,小凳子),像是一个人的左脚、右脚站在凳子上,强调借着垫脚的凳子,登上大树、车辆或其他高处。籀文基本承续鄂舟车节上的字形。篆文综合了金文、籀文的两款字形,字形由此变得晦涩:金文的被简化成不知所云的;于是金文被篆文简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爬上大树、车辆或其他高处隶书则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正体楷书承续隶书字形。俗体楷书将正体楷书的写成,至此”字中形消失,形消失,字形面目全非。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乘,覆也。从入、桀。桀,黠也。军法曰乘。,古文乘从几。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乘,遮顶。字形采用“入、桀”会义。桀,狡猾。虚实不定以迷惑敌人的军法叫作“乘”。,这是古文写法的“乘”字,字形采用“几”作

边旁。

”的字义引申

我评引申线索: 

    

网友总评: 0分

”的词汇分类

我评词汇分类: 

    

网友总评: 0分

①本义,动词:爬上大树、车辆或其他高处 chéng 。  本义消失 

高台。——《列子 · 黄帝》

②动词:骑坐在上面,驾驶 chéng 。  乘车 乘龙    乘警 乘客 乘员    乘骑 乘坐    乘务    乘风破浪  /  搭乘    

,升也。——《玉篇》

亟其屋。——《诗 · 豳风 · 七月》

服牛马。——《易 · 系辞下》

肥马,衣轻裘。——《论语 · 雍也》

却叔虎将城。——《国语 · 晋语一》

公与之。战于长勺。——《左传 · 庄公十年》

淮阴侯复之。——《史记 · 高帝纪》

昔人已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唐 · 崔颢《黄鹤楼》

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李白《行路难》

③介词:趁着,利用 chéng 。  乘便 乘机 乘势 乘兴    乘凉    乘时    乘隙 乘虚    乘人之危    

今之时,因无之助。——汉 · 贾谊《治安策》

因利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汉 · 贾谊《过秦论》

其锋不可犯,而其未可。——宋 · 苏轼《留侯论》

于是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明 · 张溥《五人墓碑记》

④动词:数学上加的特殊运算 chéng 。  乘法    乘方    乘积  /  加减乘除    

⑤量词:每一车四马为一乘 shèng 。  义项只见于古文(千乘之国) 

公车千。——《诗 · 鲁颂 · 閟宫》

驾我马。——《诗 · 陈风 · 株林》

晋师和。——《左传 · 成公十二年》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战国策 · 赵策》

孟尝君予车五十,金五百斤,西游于梁。——《战国策 · 齐策》




乘【乘】(chénɡ、shènɡ)

  “乘”,会意字,楷书从丿,从木,从北。

  甲骨文“乘”字像人站在木上形。金文添加两只脚形,突出由下而上攀登之意。小篆的“乘”字只保留双脚立于树上的形象。《玉篇》:“乘,升也。”本义为登、升。

  今体“乘”从丿,从木,从北,可以这样理解:“丿”似人于树顶低头俯视;“木”为树木、林木;此处的“北”是两只脚形的讹变,“北”字的甲骨文为二人相背,有背离之意,此处表示两只脚用与树相背的力攀登。因此,“乘”指升登,通常要借助一定的力量。“乘”是借树而升,又引申指乘坐、乘马、乘车以及乘势、乘机、乘兴,分别为骑、坐和凭借之意。佛教中,“乘”音译“衍那”、“野那”,意为运载、运度,谓能乘之而到达目的地,如“大乘”、“小乘”、“上乘”、“下乘”。“乘”为骑、坐。“乘奔”指乘坐奔驰的快马;“乘舆”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马;“乘桴”指乘坐竹木小筏。《论语》:“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如果自己所主张的治世之道不能实行,就乘着竹筏漂泊到海外去隐居。因此,后来就用“乘桴”比喻避世隐居。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乘轩卫鹤”出自《左传·闵公二年》:春秋时期,卫懿公非常喜爱仙鹤,甚至沉迷于此,不理国事。他养的仙鹤乘着本来只有诸侯大夫们才能坐的轩车。有一年冬天,北方的少数民族来攻打卫国。快要开战的时候,卫国的将士们就说:“让仙鹤去打仗吧,它们不都是有俸禄、爵位了吗?我们哪里能去作战呢?”后来人们就用“乘轩卫鹤”这一成语来形容无功受禄或是滥授官爵予人。乘船或乘马车的时候,都要驾驭车马,“乘”由骑、坐之意又引申为驾驭、驱车、驾车。《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驾驭着肥马拉的车,穿着昂贵的裘皮衣服,形容年少得意。

  乘坐舟和马车等是依靠水或牲畜的力量,使人不耗费力气便可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故“乘”也有乘着、利用之意。“乘风破浪”形容办事一帆风顺,发展迅猛,也比喻志趣远大,勇往直前;“乘胜追击”指趁着胜利追击溃败的敌兵;“乘虚而入”指趁着敌方没有提防、借虚弱之机攻击。

  “乘”是个多音字,以上意义的“乘”读作“chénɡ”,“乘”读“shènɡ”时,指兵车。《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是指楚国的大将子玉能力有限,如果军队的规模超过三百辆兵车,他就指挥不了。因此“乘”又可作为量词,用以计算车子的数量。《诗·鲁颂·閟宫》:“公车千乘,朱缨绿縢。”诗句描写的是鲁僖公出征时的盛况,装饰着红色羽毛和绿色佩带的战车有数千辆。“乘”做量词,又可用来计数其他事物。如马匹、舟船等都可以用“乘”来计量。又,古时计物以四为乘,如“乘壶”指四个壶;“乘马”指四匹马拉的车。

  佛教中“乘”(chénɡ)有其特定含义。“乘”音译“衍那”、“野那”,意为运载、运度,谓能乘之而到达目的地,指佛教有关修行之道的教义体系。佛教教派中有大乘和小乘,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宗教世界观、对释迦牟尼的认识和态度、修行的目标以及修行的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如小乘是仅求个人解脱,是自度,而大乘则是主张普度众生。小乘好似一叶扁舟,只能度自己;大乘好比一艘巨轮,能运载无量众生从生死此岸到达涅槃解脱的彼岸,修成正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