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明正公务员省考国考经验-30天国考上岸行测微观篇
2015-09-27 | 阅:  转:  |  分享 
  
大家好,我是明正,如果有需要,大家加下我的公|zhong|号(明正的日记)直接在微信里搜索全名就行,我会通过这个号发布一些讲国税局工作见闻的原创文章,或者是大家在文库里下载不了,可以找我要word版的经验贴。行测部分我有很多收集整理的资料,对我当时考试产生了很大的帮助,大家可以微信我问我要,主要有行测:行测经验贴word版+行测秘籍+同义词辨析归类300个+言语理解解题技巧,申论:申论经验贴word版+申论小题解题技巧2篇+申论大作文详解+申论大作文经典范文4篇+申论大作文模板2篇

字数太多,就不在文章里面发布了。上次我发布了国考笔试行测的宏观篇,这次发布的是行测微观篇。行测微观篇主要是讲国考行测五大题型的解题方法,当然,这是我个人的解题方法,不一定每个人适用,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前面要先说的是:1.做题顺序。当时我的做题顺序就是试卷上的做题顺序,常识是最先做的,因为常识纯粹是靠积累,靠你的第一反应,用脑较少,所以做

常识部分可以先让我的大脑预热一下,更好的进入状态。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2.做题时间。没有必要完全按照试卷上的建议时间来做题。比如说,

常识部分可以只用建议的一半时间做完,然后把这个时间腾到资料分析或者言语理解。把得分低的部分的时间腾到其它地方去。这个需要结合自己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国考行测最重要的就是判断推理、资料分析、言语理解这三个部分。3.参考书。还是强调第N次,学习之前,先做一套题,掌握自己的强弱之处,然后才看书,行测书并不一定要全部看完。当时我行测参考书就有好几部分没有看,因为这部分的题我不看的话也就是错2、3道,花那么多时间看完参考书还不一定提高。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

情况。4.错题本。整理错题是极为必要的,但是并不一定是错题本的形式,一些人的错题本是把错题完整的抄下来,难道不感觉耽误时间吗?我认为正确的错题整理方式应该是在错题本上分类标明错题的序号,要复习的时候直接根据序号找卷子上的错题就是了。比如某行测真题错了,就可以在错题本上记载:2014年行测数量关系第5题错误。具体格式根据大家自己的习惯来。

行测,分为常识判断(20个题)、判断推理(40个题)、数量关系(15题)、资料分析(20题)、言语理解和表达(40题)五大部分。135道小题一共100分,每一个类型的题分值并不是相等的,其中资料分析、言语理解和表达的分值较高,每一个小题大约是1分左右。其他类型的题分

值大约是0.6.当然这个权重是我自己估计的,主要是反映每一类型的题的重要性不一样。第一部分常识判断。常识判断(20题)包括政治、经济、法律、传统文化、自然地理、科技等等。也就是说这部分考的是社会各主要领域的基础性知识,要求考生涉猎广泛。因为我平常就很喜欢看书,对各个领域都有所了解,所以这部分我每次做的都挺好。个人认为常识部分不需要复习(考公共基础的需要),常识涉及的面太广,天文地理历史政治什么都考,读1000题最多就考1题,所以没必要浪费时间精

力。复习策略:如果时间充足(复习时间大于3个月)就可以把参考资料上的常识部分每天看一点,就当看小说了。事实上就算是国考不需要,看这部分也挺好的,这一部分都是各领域的入门基础知识,可以有效地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如果时间不充足的话,我就建议大家不要复习这部分,内容实在是太多了,在考试做题的时候直接靠自己以前的积累就行了。这一部分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第二部分是判断推理。判断推理(40题)分为图形推理(10题)、定义判断(10题)、类比推理(10题)、逻辑判断(10题)。

图形推理:有五大核心考点分为数量类、结构类、位置类、叠加类、组合类。而在这每一类之下又分为好几个小类型,比如说结构类分为对称性、直曲性、封闭和开放性。大家不要听我说的复杂,这些东西参考书都有,大家只要看一遍就能明白个大概,所以大家直接看书即可.但是大家一定要归类总结,就是做完题目以后,你要把考点写出来,比如12、13、14年,10道题,考了哪些知识点,对称轴、直线曲线、闭合图形等等,这么来对比,找出考察的共性。以后做题多往这么方面来想。

做题经验:1.图形推理这部分我有收集的解题方法,字数太多,我就不贴出来了,大家微信我问我要,我发给大家。2..图形推理10道题,大概有4、5道是简单题,3、4道是中等题,2、道是难题。分别对应的就是简单规律、中等规律、生僻规律。基本上所有的人看完参考书后,只要我们开始做题,大概有4、5道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规律的,比如说对称之类的题,这就属于简单规律。如果一眼看不出来,就属于中等难度或者是生僻规律的题,我们就应该思考一下参考书上讲过的那些中等规律和生僻规律。比如说若图形差

异大,可考虑结构类、数量类(点、线、角、面、素)。若图形相似,就考虑相对位置和叠加等。最后如果实在想不出来,那么就极大地可能是生僻规律,比如说数量类的偏僻知识。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在平常的做题中,就要求大家形成这样的思考模式:先简单规律---后中等

规律-----最后生僻规律。也许有人纳闷:我怎么知道哪个规律属于哪种级别?我想说的是,每个人认为的难易程度不一样,所以这个规律等级并不是恒定的,你认为的中等规律在别人看来也许属于简单规律。大家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分类,然后考试的时候直接按照这个模式去思考。一定要培养好自己的解题思路,培养好后再反复练习,就可以了。3.关于空间折叠的东西,就折纸盒的问题。因为很抽象,推荐看蔡金龙的视频,“描点法”。来一题秒一题,看书太抽象了。大家可以直接在百度上面搜。

4.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大家一定要学会总结分析。横向纵向分析,相似的图形拿出来对比看看有几种考法,相似的考点拿出来看看会出哪几种图形。一周左右你就可以秒杀啦,后期的话就是把答案遮起来,自己锻炼反应速度。定义判断:这一部分就是给你一个名词的定义,让你找出符合定义的选项。这一部分较简单,当时我没有看书,书上分析的很复杂,文字还很多,实在是没有必要去看。当然,又需要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做题经验:首先是快速的看一下概念,有个初步印象。之后迅速的划定关键词,比较选项。这样一般都能做出来。很简单,不多说了。

类比推理是给出2或3个有一定关系的词语,找出选项中也是这种关系的词语组合。书上还是分析的比较多,所以大家看书的时候主要是看那些不熟悉的关系。做题经验:1.刚开始是凭借语感。2.语感做不出来的话,注意题干中词语与选项中词语相对应的词性。3.造句法很常用,其次是选项比较法。4.注意词语中的被动关系。5.把书上给出的所有关系都记住,就差不多可以了。

逻辑判断这一部分包括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可能性推理考得比较多。必然性推理比较难(直言命题和复言命题)。当时我看了一下必然性推理,发现有点复杂。所以必然性推理这部分我建议没条件的可以不看,看了的话很难理解,就算理解的话考试时又不一定做对,关键是考试时考的比较少,性价比太低了。做题经验:1.必然性推理放弃。2.可能性推理中的常见迷惑选项(诉诸权威、诉诸无知、诉诸众人)需要格外注意,我经常错。但是很多选项中出现的一些词“许多”、“有人表示”并不一定是迷惑选项。3.支

持、削弱的题都是围绕着结论进行的。4.要注意很多选项涉及到的概念都是与题目无关的。5.选择选项一定要选择最贴近题目的,不能选择虽然包括题目但是扩大含义的。6.复言命题蒙的时候可以选择那个最顺眼的,最符合现实情况的。

第三部分数量关系。分为好多小类型,刚开始我是老老实实的看书,后来做了一套卷子,发现根本就没有提高。有很多问题看书的时候能看懂,可一旦做卷子模拟考试的时候就做不出来,最关键的就是没有时间去让你仔细思考。所以到最后,我就把这部分放弃了,为什么呢?我仔细算了一下,如果我花20分钟做这15道题,顶多能在规定时间内做对5道题。与其这样,我还不如不做,直接在考试的时候蒙题,就算是蒙的话也能蒙对4、5题,不如把这省出来的时间去做资料分析。不过据我所知,联考的数量比国考简单得多,知识点就那么几个,掌握常考点的解题方法还是能对个56题甚至一半的。人品好的时候

再蒙对几题其实和大神就差不多了,建议大家联考的时候,还是复习一下,关于这部分,我也是有解题资料,微信我吧,虽然我当时没有仔细看。做题经验:我把数量关系这部分全部放弃,省出来的时间去做资料分析。我感觉数量关系这部分短时间(1个月内)很难提高。所以建议如果有像我这样数学不好而且做题很慢的人放弃这部分。当然如果你不是这类型的人,那么就按照参考书上的来复习,或者找我要资料。这里还要说一下蒙题的经验,我统计了历年数量关系的答案,大多是平

均分布的,所以我蒙题只蒙一个选项,要么是B,要么是C。大家也可以试着总结一下答案的分布率。

第四部分是资料分析(20题),这一部分就是给出一些文字资料,然后从文字资料中找到原始数据,再运用一些基本公式进行运算。但是这些数据很庞杂,如果不掌握方法,根本算不出来。这些方法常用的是尾数法、首数法、有效数字法、特征数字法。这部分直接看书就行了,书上有常用的解题方法。做题经验:1.个人归纳的是每则资料的前四小题都较简单,最后一问就较难。在做题时,可以根据时间适当的舍弃每则资料的最后一小题。2.对于常用的四种方法要多用,多做些练习(可做一些模拟题),只

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运算速度,就跟高中时的数学一样,知道公式后还得进行大量的练习,考试的时候才能又快又准的计算出来。3.如果是蒙答案的话,选项总体是处于均衡状态。据我统计,每一则资料的最后一小题都不会选A,要么是C要么是D,大家自己可以归纳一下,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蒙题成功率。4.资料分析不要一上来就满篇看题,耽误时间,拿到题直接看问题和选项,迅速从内容中找出关键数据计算,计算的时候也不要盲目,可以对比一下选项,看它们的区别,有时算出后两位就行了。5.你可以分析下做的正确率高的是哪种,比如说数据里有比例曲线的

会不会比较直观,比较好得分?而纯表格的会不会比较麻烦?同样是算题目,那种4个选项都要算最后得出结果的,在考试时是不是索性就猜一个比较省时间?还有一些常识或许是不需要算的。比如农村恩格尔系数,肯定往高里挑选项,至少不用盲目地算全部选项了。

6.这部分分值高而且有技巧,只要你平时复习的时候多用功,一定做得出来。对于其它题目,我推荐“直除法”和“估算法”,加减的东西善用尾数法,这个要条件反射。对于增长率之类的,先看选项,差很多的就取两位来除,很接近的就取三位,最近练习的时候多分析,养成习惯。直除法只要练一两周,速度绝对有提高。第五部分是言语理解和表达(40题),题量占行测考试的25%。分为逻辑填空、阅读理解、语句表达。这一部分可以先做题,然后根据自己的做题情况,分清自己的擅长部分和薄弱部分,最后只需要着重看薄

弱部分就行。如果有些地方已经掌握很熟练了,没有必要再看书。行测复习一定要做到抓大放小,抓重放轻。逻辑填空主要是选词语或成语到句子里,这里主要有对应分析法(空缺处与前后文有对应关系)、选项判定法、语感。这一部分会涉及到一些成语的含义,所以大家应该每天都记5个参考书上总结出来的成语含义,避免因不理解成语含义而出错。这里我有总结的易混词语,做成了一个文档,需要的找我要。平时背一背,看一看就可以了。

阅读理解分为主旨观点题、推断下文题、标题提炼题。主旨观点题:主要是先看首尾句、关联词(虽然、因此)、强调词(可见、其实)后常接主旨句,接着看倾向性。常见错误选项:偷换概念、无中生有、过于笼统。

推断下文题:先看尾句,节省时间。当尾句提出一个概念,选项应该是介绍“是什么”标题提炼题:散文的,注重意境。消息的,注重全面,标题应包含极端程度的词、科研成果、行业信息。寓言故事的,主人公一定不是重点。语句表达:语句排序题,从选项入手,根据首尾句,根据关联词语,先判断首尾,后判断中间。做题经验:这一部分我当初并没有全部看完参考书,只是结合自己的

实际情况,把掌握生疏的,错题较多的部分看完了。像那些只会错1、2个题的部分,我都没有看。一个是因为时间不够,另外就是性价比较低。一些技巧也是看的我找到的解题方法。行测微观篇就讲完了,需要资料的可以找我要。同时如果大家在文库里下载不了的话,大家可以搜索关注一下(明正的日记),提取word版经验贴。我会通过这个公众号来发布我的一些国税局工作见闻。接下来讲的是申论宏观和微观篇,敬请期待。

献花(0)
+1
(本文系明正94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