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苏轼 | 浮生

 闽都小华 2015-09-28



宋 苏轼 竹石图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9:22 怀念苏轼 来自拾文化


怀念苏轼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古今中外文人中,我最为尊崇和感佩的当属苏轼。

陶渊明太淡泊,他那份“心远地自偏”的超然心境非我等俗人能体验;

李白太飘逸,他那份“手可摘星辰”的豪气让人心生可望不可即的距离感;

杜甫太沉重,他的“路有冻死骨”让人心生敬畏,生怕自己的命途也会沾染舛运;

欧阳修太高贵,连苏舜卿、梅尧臣、王安石都是他的后学晚辈,还敢有几人忝列其中?

所以,我喜欢苏东坡——



苏轼像


不仅仅因为他抱负不凡、身具天纵之才、制科考试百年第一;

他一生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政见不同的王安石、司马光;

金榜题名时,主考欧阳修误以为他的考卷是弟子曾巩的,为避嫌,将他由状元改为榜眼,他却因此名满天下;

他曾被政敌王安石称为“不知几百年才出如此人物”。



清 邹一桂 东坡逸事册


不仅仅因为他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备一身;

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馆,兴修水利,架桥凿井,赈灾施药,都于史可证;

他上可交皇亲贵胄,下能与黎民苍生同席而坐闲话家常;

泛舟西湖、举盏谈笑间已处理繁冗公文无数;

他“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挽弓搭箭,“西北望,射天狼”;

他裣衽微张,全然忘却鬓角的银丝,将忠心与道义一肩挑起!



宋 苏轼 功甫帖


不仅仅因为他学贯儒、释、道三家,且诗、词、书、画皆为另辟新界的全能型文坛宗师;

他的散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并开创了一代诗歌新貌;

他的词和辛弃疾共为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他擅长丹青,在书画方面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他的才华,下接地气上承星空;

他的思想,源于当下影响深远。



宋 苏轼 黄州寒食帖之一


不仅仅因为他入世兼济天下,出世安贫乐道,自得其乐,参禅修心,悟透死生;

他一生纵情山水,在快哉亭吟唱“黄州快哉亭上快哉风”;

在武昌九曲亭反问:“兹欲以成吾亭邪?”

他登临赤壁,像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豪情书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他以古鉴今,在对失意人生的思考中,构筑起自己宁静如月、旷达如风的精神家园。

他的弟子赞他“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那轮明月,那缕清风,是他取之不尽的心灵宝藏,更是他疲惫灵魂得以安抚的温暖家园。



东坡肉


他是当之无愧的“生活家”,天生一把好手艺,能把苦日子调出甘味来;

他津津乐道的酒食,和他的诗词一样名垂千古,他在岭南“日啖荔枝三百颗”;

他在黄州首创的“东坡肉”,至今都是老幼咸宜的补脑佳肴;

他初学佛时,自以为定功深厚,可以抵御八风,却被佛印激将,“一屁过江来。”

这样血肉鲜活的苏东坡,至今让人忍俊不禁,怎能不让妇孺皆爱?



宋 苏轼 黄州寒食帖之二


不仅仅因为他情意深重,为亡妻写下千百年来令无数人肝肠寸断的《江城子》;

他与续弦踏遍河山、历尽艰辛仍不离不弃、深情相约“唯有同穴”;

他与心灵知己朝云更是写就灵犀相通的千古佳话;

其妾苏云常为之弹奏“花褪残红青杏小”,云常死后,他终生不复弹此曲;

有爱慕苏轼的女子因相思成病而终,苏轼为之作一曲:“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宋 苏轼 墨竹图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只为他无论历经何种困厄、窘迫仍能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仍能够笑对风雨、傲视苦难;

始终拥有超越痛苦的旷达情怀和自由乐观的强大内心,就值得为他老人家点32个赞!


他一生困于党争,生活寄于风雨,却仍旧初心不改,襟怀奉于苍生;

他从春风得意的科场奇才,到初出茅庐、踌躇满志,深得皇帝赏识的青年才俊,再到谪居他乡,失意落寞的戴罪犯官,人生的巨大落差,会让他的内心经历何等的痛苦与挣扎?

他一生难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

他一生难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

他一次次被贬——黄州、杭州、密州、湖州、惠州

乌台诗案,他九死一生,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

被贬黄州,他生活拮据,前途黯淡,反而迸发出澎湃的创造力——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贬谪黄州,一住四年,他没有怨天尤人、悲观消沉;

而是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之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

一边主持兴修水利工程,一边是奖励发展农业纺织。

被贬杭州,他修筑的苏堤至今横卧西湖;

他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传诵至今。

被贬海南,他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做岭南人”的豁达心境。

被贬密州,他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作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那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至今仍在抚慰中国人思乡的心灵。

好一段风雨人生路!

好一份超然旷达情!



苏轼 东武帖


苏文如海,其人如文,浩瀚壮阔,坦荡如砥。

故,无论为人,还是作文,我都愿以他为人格楷模和精神导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