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丘逢甲故居:文气氤氲名人居

 江山携手 2015-09-28

  丘逢甲故居坐落在蕉岭县文福镇逢甲村(原称淡定村),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秋,共计55间2堂,面积1800多平方米,是一幢坐西朝东两堂四行,中轴对称,后面半圆形围屋与前面的5个门楼形成封闭整体的客家围屋(如图)。这个极具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名人故居内有不少清代名人书写的屋堂名和楹联等,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

  其正门名为“培远堂”,由丘逢甲同科进士、清末翰林温仲和(梅县松口人)书。两侧对联:“培栽后进;远继先芬”为丘逢甲自拟。内堂悬挂清光绪皇帝钦授“进士”牌匾;上堂匾额“心泰平草庐”为丘逢甲自拟,清广东巡抚许振书,两侧对联:“西枕庐峰,东朝玉笔,山水本多情,耕、读、渔、樵俱适意;南腾天马,北渡仙桥,林泉皆胜境,用、藏、出、处尽随心”,为丘逢甲撰写,借以抚慰自己。

  故居左屋名为“蛰庵”,是丘逢甲当年吟咏诗联的地方,两侧对联:“马来西极,龙卧南阳”,为清末状元夏同和题写。据传《春愁》诗就是在“蛰庵”写成的。左(南)厢房“念台精舍”为丘逢甲自拟,清潮州知府李士彬书,两侧对联:“扫除万事付诸命;卓荦高才独见君”为清广东巡抚许振书。故居右屋名为“潜斋”,两侧对联:“松寿千岁,桂馨一山”,为清末岭南教育家蒋式芬题写。右(北)厢房“岭云海日楼”为丘逢甲自拟,清进士吴道书,两侧对联:“一室读书惟铸我;十年种树当封侯”为清末状元夏同和题赠丘树甲(逢甲之弟)之句。

  丘逢甲故居内陈列有珍贵文物、照片、手稿、文献,向人们展示着我国近代著名的抗日志士、爱国诗人、教育家丘逢甲光辉的一生。屋后有大荔枝树12株,传为丘逢甲所植。1984年和1998年,故居先后两次由蕉岭县人民政府拨款按原貌重修。1989年,丘逢甲故居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4月被命名为首批“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李玉娇 原载:梅州网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