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石楼属茭塘司的大岭堡和圣堂堡。清末及民国时属岗尾社乡。1949年10月,为禺南东区乡办事处驻地。1950年5月,改为第二区。1953年春,二区分为三区和四区,石楼为三区驻地。1955年秋改称石楼区。1957年3月撤区,分为石楼、化龙、明经三个大乡。1958年10月三个大乡并为石楼团。同年12月为石楼基层公社。1959年3月为石楼公社。同时析出莲花山和化龙两个公社。1984年为石楼区。1987年为石楼镇。1986年1月析联围村入莲花山镇。建国前,莲花山无人定居,1957年2月至1958年11月,墩头基等9个渔业生产合作社成员先后迁来定居,建立渔民乡。1958年12月为莲花山渔民营。1959年3月析出为莲花山公社。1984年为莲花山区。1987年为莲花山镇。2002年3月莲花山镇并入石楼镇。
石楼牌坊·正面颍水通津,祝国泰民丰物阜; 【简注】①颍水通津、石楼管钥:原为石楼村旧门楼名,1958年“大跃进”年代村内开马路时被毁。②颍水:即颍川,为陈姓郡望。郡望、堂号,是历史上常用来放在姓氏前的称号,也是表示一个姓氏文化内涵的专用术语。现代学者认为:“郡望是某郡显贵世族为标明身份而用的称号,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如陇西李氏、颍川陈氏、庐江何氏等。后人把望族所在的郡名来代替姓氏。 石楼牌坊·背面一柱擎天,晋朝显爵; 石楼牌坊壁画题联石匣停百鸟; 石楼村陈氏始祖祠(鸣凤堂)竹园开奕叶; 【简注】奕叶:累世,代代。 石楼村陈氏宗祠(善世堂)·大门马岭云屏环北极; 石楼村陈氏宗祠(善世堂)·大堂里党贵能和,和气好同春气好; 【简注】善世:为善于世。《易·乾》:“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石楼村雪松公祠(明重堂)练水青罗绵世泽; 【简注】①原上联已佚,今陈玉华拟对。 ②紫岫:指位于石楼村中之狗趾岗。 石楼村翠屏公祠(“火烧祠”)(绍虞堂)·大堂绍属太邱传旧德; 【简注】①太邱:即太丘。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县人。曾任太丘长。死后蔡邕为其作神道碑,盛称其道德文章。 ②虞嫔妫裔:陈姓主要出自妫姓,其始祖妫满为虞舜之后。西周初妫满被封为陈侯,其后陈国内乱,陈厉公之子完出奔齐国,以国为姓,称陈氏,也称田氏。嫔,音贫。众多的样子。妫,音归。 石楼村东湖公祠稼穑艰难君子教; 石楼村行恕堂家族排辈分联芳徽崇祖荫; 【简注】芳徽:懿德美誉。 石楼村慈善社慈者胸怀无障碍; 【简注】此联为里人陈植生所撰。该社早已拆毁。 石楼村天后宫英风遥届江天外; 【简注】①此庙已毁,其石刻“天后宫”门额今移至重建的观音庙旁。 ②天后:亦称“天妃”,也有称之为“妈祖”、“娘妈”。据说天后原名林默娘,福莆田人,巡检林原的第六女。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三日出生,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二月十九日“升仙”,时年28岁。“升仙”后常“显灵”救助海难,或引导海船避过风浪,成为当时驾船出海者心中的“保护神”。历宋、明、清王朝,先后加以“灵惠夫人”、“天妃”、“天后”等各种封号。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娘妈诞”,有“出会”、演戏等活动。建国后,此风已绝。 石楼村观音古庙引慈云于西极; 【简注】①此联引自唐太宗《三藏圣教序》。②慈云:佛教语。比喻慈悲心怀如云之广被世界、众生。③法雨:佛教语。喻佛法。佛法普渡众生,如雨之润泽万物,故称。《法华经·化城喻品》:“普雨大法雨,度无量众生。”④垂:同“陲”。边疆;边地。 济众生,同登彼觉岸; 石楼村龙兴古庙北帝无私,能判人间福祸; 【简注】①北帝:全称是北方真武玄天上帝。俗传农历三月初三日为“北帝”诞。 ②金花:据说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广州有一个名叫金花的17岁姑娘(一说是女巫),溺死于仙湖(今广州仙湖街)。其尸体数日不坏,且有香木一段,宛如人像,浮在尸旁。有人将此香木刻成金花神像,建庙供奉,人称“金花小娘”。成化五年(1469年),巡抚陈谦重修该庙时,称为“金花普主惠福夫人”。每年农历四月十七日“金花诞”,有演戏酬神活动。建国后,此风已绝。 石楼村灵蟠庙德星辉翰墨,万古文光灿斗牛; 【简注】①此联上下联末字为上平下仄。 ②此庙即“文武庙”,合祀“文昌帝君”与“关帝”。科举时代,人们基于迷信思想,以为文人“命运”都是由安排的,故各地兴建文武庙蔚然成风。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日,各村均有庆贺“文昌诞”的活动,由当地绅士、父老、文人焚香点烛,向神像三跪九叩,“恭祝千秋”。民国期间,此风大减。建国后,全被革除。 石楼村跃龙庙曰帝曰王,居极之北,蜀之西,海之南,同扶东土; 【简注】此庙建于清代康熙初年,合祀北帝、关帝(关羽)、洪圣王,现已毁。下联已佚,盼候大笔手续之。 石楼村吕祖庙肘存丹篆千年药; 【简注】吕祖:唐朝京兆人。名岩(一作嵒),字洞宾,号纯阳。一说,会昌中,两举进士不第,年已六十四,因浪游江湖,遇钟离权受延命之术。既得道,兼明天遁剑法。人莫能识,自号回道人。世以为八仙之一,亦称吕祖。元代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尊佑帝君”。 背负龙泉诛妖佞; 【简注】麈尾: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麈(音主),鹿类。亦称驼鹿。俗称四不像。原联误将“麈尾”写作“塵(尘)尾”。 石楼村聚龙门聚处三千户; 石楼村阳明门阳春有脚; 石楼村德星坊门楼敢夸巨擘称廉士; 【简注】戴兄,指戴鸿慈。戴为广东南海大同人,光绪二年(1876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卒,加太子少保,谥文诚。本联作者陈景鎏,石楼村人,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翰林院编修。与石楼村相邻的赤山村戴姓“驻礼”门楼,为戴鸿慈所题书,故有下联之语。 石楼村择处巷择里自安仁厚俗; 石楼村中和巷中正有庆; 石楼村大井门大族聚居冠盖里; 石楼村“榕桥月影”门楼深溪鱼戏波微动; 石楼村二度桥春声鸭鸭随流水; 石楼颐养院雅苑飘香,欢愉晚景; 石楼颐养院建院碑成裘集腋德仁政; 石楼第二届“石楼风采”文化集市石秀山青,胜景莲峰披锦绣; 石楼村挽抗日阵亡将士联选为国牺牲,壮志已随尘土去; 卫国属军人,马革裹尸酬壮志; 征战几人回,大丈夫马革裹尸,不屈倭奴存浩气; 石楼村旧打醮联俨然一个地方神,睇嚟生动动; 穷鬼跟返穷鬼路; 石楼村明重堂“摆七夕”组联处处妇孺观七夕; 【简注】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己丑,是年闰七月,在明重堂“摆七夕”,场面热闹。 明重堂大堂一载相思,只得一夕团圆,见面两情牵,未罄情怀愁夜短; 八音棚悦耳有新腔,听来不厌; 石楼村讽刺旧乡公所联抗战会英才,成绩休提,公事袋新头脑旧; 【简注】此联内嵌建国前四个乡公所委员之名。 赤岗村前牌坊颍水将军,显赫英明留族史; 赤岗村后牌坊清颍连狮海; 赤岗村陈氏大宗祠(萃思堂)宅是南交,占星太史; 【简注】南交:指交趾。古地区名,泛指五岭以南。因地处南方,故名。 萃聚英贤,裕后光前昭世德; 贤士爱乡,厚泽高风标族史; 德重名高,百代儒宗垂典范; 赤岗村陈氏宗祠(清德堂)清廉望重; 赤岗村南畦陈公祠(长房、崇祀堂)南岭钟灵绵世泽; 启迪爱心,桂馥兰芳荣梓里; 长训恭良,传绍箕裘,文明族裔流光远; 赤岗村吉堂陈公祠吉宅千秋松柏盛; 赤岗村九世陈公祠(德馨堂)九如祝颂千家福; 【简注】九如:《诗经·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这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本为祝颂人君之词,因连用九个“如”字,并有“南山之寿,不骞不崩”之语。后因以“九如”为祝寿、祝福之词。 赤岗村颍声乐社颍水渊源,物阜民丰,古调新腔歌盛世; 赤岗村可台陈公祠可作楷模垂后世; 赤岗村元朗陈公祠元黎歌盛世; 赤岗村玉虚宫坎泽长流浮练北; 赤岗村龙舟竞渡联敏行裔群,同庆同乐同欢聚; 赤岗村2002年重铺街石竣工庆典白石砌康衢,千秋永固; 赤岗村2004年新春敬老活动暨祖祠重修颍南大街铺设竣工庆典溯本寻源,古祠古貌存古韵; 赤山东村牌坊赤子雄心,顺势度时,开拓千秋业; 赤山东村戴氏大宗祠(敦本堂)祖宇喜重光,吉庆祥和,驻礼家声传万代; 赤山东村戴藻柏自撰联劳苦几十年,教子成名,博得半餐淡饭; 【简注】本联引自戴国雄编著的《戴氏岭南乾公天则世系番禺赤山房史考》。此联为戴国雄之祖父戴藻柏所撰。据云,作者“出身畎亩,喜交文人雅士,吟诗玩对”,教子有方。其子戴寿年,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贡生,江西候选县知事,曾参与编纂《番禺县续志》的分校工作。 赤山东村洪圣古庙马山朝坎北; 赤山东村旧戏棚联歌声远出横丫路; 【简注】后底塘为该村地名。 岳溪村牌坊岳蔚林高,祖德当承为国栋; 岳溪村应塘坊牌坊修睦敦和,咸称善里; 大岭村陈氏大宗祠(柳源堂)柳明花媚; 大岭村两塘公祠颍川世泽; 大岭村显宗祠(皡夫祖、凝德堂)·大门蓂开玉叶; 大岭村显宗祠·东月门桥畔绿榕张翠盖; 大岭村显宗祠·西月门三径绿烟杨柳饱; 大岭村显宗祠·后门经心世事须涵养; 大岭村显宗祠·门口石柱潆回水抱中和气; 大岭村显宗祠·天井石柱举目毋忘宗祖德; 大岭村显宗祠·头柱教成于家,知业先耕读,道在伦常,颇有乡风敦古处; 【简注】俎豆:俎和豆,是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也泛指各种礼器。亦代指祭祀,奉祀。 大岭村显宗祠·二柱蕴玉石生辉,前开凤岭,后拥鹅峰,瞻岳峙之巍巍,早向善阳腾瑞气; 大岭村显宗祠·内木柱太皡承权,柏酒椒花陈岁盏; 承诗书礼乐之遗,烈烈前徽,谟训永垂千载业; 大岭村永思堂·大门一经传世德; 大岭村永思堂·中门南阳世泽; 大岭村永思堂·后寝瑞日芝兰光甲第; 大岭村永思堂·天井东西厅东园翰墨; 大岭村永思堂·花园圆门口池塘春水暖; 大岭村文昌阁奎壁辉煌昭宇宙; 大岭村“贞寿之门”牌坊·正面身历六朝,嫡庶齐臻百岁; 【简注】此联上款:“光绪十有九年癸巳秋八月”,下款:“赐进士出身、镇粤将军继格拜撰并书”。 贞门帝予千秋表; 大岭村“贞寿之门”牌坊·背面百尺画楼高,福曜双星辉翟茀; 【简注】此联为徐琪撰并书。徐琪,生平不详。 苦节可贞,两母期颐臻上寿; 【简注】①此联上款:“光绪十九年仲秋吉旦”,下款:“二十五传侄孙伟宗拜题”。 ②纶綍:皇帝的诏令为“纶綍”。语出《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纶,音伦。綍,音忽。 ③霈:大雨;雨多的样子。亦比喻恩泽。 大岭村安和门安乐一窝仁寿宇; 大岭村延康门延陵观乐弦歌地; 大岭村南华正道门楼南国化民,风俗享美; 【简注】“享美”疑为“淳美”之笔误。 大岭村1919年(民国8年)己未洪圣王诞迎神联选吉卜良辰,己未送,己未迎,及时而庆祝双春,恭承芝盖尊严,嬉游化宇; 【简注】①过去番禺岗尾社十八乡(今化龙镇的明经、潭山、西山、山门和石楼镇的石楼、大岭、岳溪、官桥、赤岗等村)有迎神的习俗,每年轮流在洪圣王诞前举行迎神赛会(俗称“出会”),出动马色、板色逾百。每次“出会”,巡游队伍巡遍十八乡为止。 此风一直延至1950年春天。 ②原注:“是年二月十九日迎神,演‘颂康年’班。” 大岭村1919年(民国8年)己未洪圣王诞迎神联选·迎神戏台联十八年世界,喜相值轮流,谁知车大炮出洋枪,却被白鼻红须,到今时弄成这个现象; 大岭村1919年(民国8年)己未洪圣王诞迎神联选·男棚都算有神兼有气; 大岭村1919年(民国8年)己未洪圣王诞迎神联选·女棚宜雅宜风皆入妙; 杏脸轻红歌细细; 大岭村1919年(民国8年)己未洪圣王诞迎神联选·壮丁棚莫搵大枪敲竹扛; 大岭村1919年(民国8年)弥月演戏前翻下里曲,今朝奏钧天,愈唱愈高,若逢洗耳巢由,大众一声齐喝采; 大岭村1936年(民国25年)丙子洪圣王诞迎神联选十八年转值迎神,记曾前届众庶欢呼,今幸凤辇銮舆临圣驾; 大岭村1936年(民国25年)丙子洪圣王诞迎神联选·迎神戏台联古曲转新腔,唱来北调南音,恍似机器留声真动听; 大岭村1936年(民国25年)丙子洪圣王诞迎神联选·男棚志士英雄当鉴古; 大岭村1936年(民国25年)丙子洪圣王诞迎神联选·女棚淡抹莫嫌婆面老; 剪发拖肩从习俗; 二月宫花添袖艳; 大岭村1936年(民国25年)弥月演戏联演戏又连台,趁今天梓里余闲,同祝神恩多庇佑; 大岭村1936年(民国25年)弥月演戏联·男棚志士兵书惟革命; 大岭村1936年(民国25年)弥月演戏联·女棚再弄弦歌三叠曲; 【简注】以上大岭村的对联,均由石楼中学退休教师陈华佳提供。 大岭村龙漖村善元庄公祠·大门天水源长; 大岭村龙漖村善元庄公祠·头门石柱气吞狮海千层浪; 【简注】鱼岗:指位于该村前的一座酷似鲤鱼的山丘,俗称“鲤鱼岗”。 大岭村龙漖村善元庄公祠·后寝前扇面墙门环绿水绕莲城; 大岭村龙漖村善元庄公祠·后寝前木柱登斯堂当思敬爱; 大岭村龙漖村善元庄公祠·后寝后木柱祖德自闽京,能文能武,代代诗书传世泽; 大岭村龙漖村“龙漖通津”门楼龙跃九天,大人利见; 大岭村龙漖村“迎紫”门楼迎风巷放千株秀; 官桥村牌坊官正人和,源远流长思宗裔; 官桥村松庵黄公祠(流光堂)念先人立身教家,不外纲常大节; 流芳祖德泽,表谊情深千载厚; 官地祖德源流,百业齐兴兴代代; 珠玑世泽; 【简注】江夏:为黄姓的郡望。 官禄世家,历代出英贤,宗源江夏; 流水扬波,壮志兴怀瞻前辈; 春申君七代未分,教烈女一十三男,文武走班登金榜; 【简注】石壁、屏山、石碁等地的黄姓祠堂均悬挂有此联。 官桥村袁氏宗祠汝南衍派; 【简注】汝南:为袁姓的郡望。 官桥村钊晖园钊励后辈,世泽绵绵绳祖武; 茭塘东村牌坊茭道宏图,江夏名宗传百世; 茭塘东村沙南康逸园(老人中心)竹影扫街尘不动; 茭塘东村天后宫花山云作画; 化宇宏开磐石砺; 茭塘东村文武庙阴骘两言文字骨; 文昌德化世界,光昭日月; 茭塘西村牌坊茭接砺山狮海,汪涵千顷泽; 茭塘西村旧公所公然有道; 茭塘西村洪圣庙面目重新辉北坎; 胜洲村陈氏宗祠(振德堂)·大门菩山世系; 【简注】菩山:大岭古称菩山。 胜洲村陈氏宗祠·大堂凤仪风范文明盛; 胜洲村陈氏宗祠·后寝颍川宗支源流远; 胜洲村朝万陈公祠朝宗朝祖,千秋永继; 胜洲村万瑞园万祖繁衍多昌盛; 举目思尊宗祖德; 胜洲村冈尾书院云霞开石砺; 【简注】此书院毁于“大跃进”年代。 胜洲村文武庙文澜壮阔涌狮海; 胜洲村水月宫蓬岛十洲开圣宇; 慧眼点迷津,随处现身呈瑞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