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家庄园精选法帖、楹联

 江山携手 2015-09-28

  清代名人名联帖:

  清代是中国书法史上自唐代之后的又一个高峰期,大笔如椽的书法家层出不穷。常家遴选了清代各个阶段的书法界代表共56人的楹联书法,勒石成碑,镶嵌于杏园东、西长廊之中,以陈列、保存、观赏、陶冶族人。作品依次有:

  明末清初书画家傅山:挥落一觞;陶然自乐。(草书)
  乾隆年间淡墨探花王文治:林亭以外初无事;山水之间大有人。(行书)
  三朝帝王师祁隽藻:倚石侍奇想;看云多远怀。(楷书)
  上书房总师傅、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陆润庠:诗酒淋漓不只酒;江山雄丽洵宜人。(行书)
  四川学政何绍基:驾言登五岳;好游在六经。(隶书)
  大学士、军机大臣左宗棠:承恩数上南薰殿;退朝擎出大明宫。(行楷)
  刑部尚书、大学士张照:翰墨资吟兴;雪泉适野情。(楷书)
  东阁大学士、浓墨宰相刘墉:文如秋水尘埃尽;书似春云态度妍。(行书)
  书法篆刻家赵之谦:举头望明月;倚树听流泉。(行书)
  同治、光绪二帝之师,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翁同和:文来秋兴满;朝坐落花间。(行书)
  吏部录事、农工商部主事、三晋名笔赵铁山:闲居足以养志;至乐莫如读书。(篆书)
  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华世奎:蜜蜂摘花作黄蜡;苍鼠奋髯饮松腴。(行书)
  著名书法家王澍:文章意不浅;礼乐道愈弘。(楷书)
  诗文书法家包世臣:日有所思,经史如诏;久于其道,金石为开。(楷书)
  乾隆第十一子成亲王:竹静以闻苍玉佩;松寒欲傍绿荷衣。(楷书)
  湖广总督林则徐:有惠及人春映日;其清在抱水当风。(楷书)
  淮军首领、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笔下云烟龙天矫;胸中书史雪光明。(楷书)
  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烫金钊:景星卿云,于时为瑞;珠辉玉照,盖代之华。(楷书)
  江西学政吴士鉴:乃有秘书,博览典雅;皓尔太素,栖峙渊深。(楷书)
  清末民初著名画家、篆刻家吴昌硕:歌辞自作风格老;经济实藉英雄姿。(行书)
  书法金石鉴赏家张伯英:胸中锦绣三都赋;笔底烟霞五岳云。(行书)
  山西巡抚、两广、两江总督曾国荃:一片光明心比月;十分欣喜我如鱼。(楷书)
  两江、直隶总督、大学士曾国藩:烟外暮钟来远寺;雨余秋涨集空濠。(行书)
  著名金石学家、书法家钱泳:结德言而为佩;援雅范以自绥。(隶书)
  苏州知府王仁堪:马骏初非凡眼识;山开频得异书看。(行书)
  边欲礼:索靖书如金华样 刘□诗有冰拄篇。(行书)
  礼部尚书、《四库全书》总纂纪昀:奎壁光华文藻丽;岱嵩品望玉峰清。(行书)
  宣化知府、保定知府陈本:时契幽怀同静气;因观流水悟文情。(行书)
  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李鸿藻:红叶丽时应取醉;白云深处好寻诗。(行书)
  书画家郑板桥:精神健寂寞;头角露潜藏。(行书)
  山西巡抚徐炘:读月夜深团桂露;评茶画水听松涛。(行书)
  广东巡抚、两江总督铁保:水惟性淡真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行书)
  工部主事、戊戌变法领导人康有为: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行书)
  戊戌变法领导人梁启超:道义极知当负荷;湖山乃得饱登临。(行书)
  著名书画家朱耷:饭疏对客有豪气;烧叶读书无苦声。(草书)
  翰林院编修杭世骏:爱敬古梅如宿士;护持新笋似婴儿。(草书)
  兵部侍郎、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一畦疏雨姜牙短;半亩春云豆菁肥。(草书)
  冯登府:湛露香生兰桂蕊;光风春长凤凰苞。(隶书)
  凤阳知府杨沂孙:湖山自古多循吏;苏白于今有潜人。(篆书)
  大学士翁方刚:结幽兰以延伫;抚孤松而盘桓。(隶书)
  钱大昕:月写个文疏映竹;山行之字曲通花。(隶书)
  江苏道台王灌:林间好鸟人如意;壁上春山月有光。(篆书)
  著名学者王闿运:经曰直方,大无不利;史称功德,言长相雄。(篆书)
  书法大家邓石如之子邓传密:树人床头,花来镜里;风生石洞,云出山根。(篆书)
  钱坫:诗人司空二四品;帖临大令十三行。(篆书)
  湖南巡抚吴大澂:池边古柳黄尚路;雨后新荆长到门。(篆书)
  浙江监察御史陈希祖:镜水澄华,冰壶澈鉴;碧叶独秀,瑶原有清。(草书)
  书法家王原祁:慈竹霜台丹凤集;桐花香菱白云悬。(楷书)
  户部尚书何凌汉:观书到老眼如月;得句惊人胸有珠。(行书)
  翰林院编修宋伯鲁:玉德金声寓于石;明窗大几净无尘。(楷书)
  宣化、天津知府邹振岳:老树鹤栖存夜气;清池鱼跃见天机。(行草)
  兵部侍郎、崇文书院主讲戴熙:冷风送余善;和泽同三春。(篆书)

  楹联:

  (1)清代名人名笔联:

  东堡门西向联:遂其洁清,明月如画;欣然嘉喜,景星照堂。(三代帝王师祁隽藻)
  祠堂戏台联:双蜚雕鹗云霄志;累叶缥缃忠孝经。(郭棻)
  节和堂、人和堂大门联:明月山房静,树深时见鹿;香霭花间露,溪午不闻钟。(张照)
  节和堂、人和堂正廊联:皓尔太素,栖峙渊深;博览典雅,乃有秘书。(吴士鉴)
  节和堂、人和堂东二门联:旷想已同鸥境界;远游方羡雁程途。(何绍基)
  节和堂、人和堂正厅联: 居身不使白玉玷;洁志直与青云齐。(祁隽藻)
  节和堂、人和堂西二门联:五际诗听匡鼎说;八分碑看蔡邕书。(陆润庠)
  节和堂、人和堂正厅联:骨气乃有老松格;神妙独到秋毫颠。(翁同和)
  慎和堂二门联:上栋下宇左图右书;夏葛冬裘朝饔夕餐。(邓石如)
  慎和堂正厅联:摹书最易,须是古人名笔;定武最佳,所贵世有兰亭。(罗源漳。定武,指欧阳询临写的《兰亭序》)
  雍和堂二门联:墨画数堇竹,半床千古业;片石四时花,香熏一架书。(张照)
  养和堂正院联:乐无事日有喜;饮且食寿而康。(刘墉)
  体和堂客院大门联:烟云清处,霞飞万里浮淑气;晓晖秀壁,锦铺千树吹紫烟。(王文治)
  体和堂大门联:落叶无端悲壮士;真茶远寄自潜夫。(刘春霖)
  体和堂二门抱厦联:细雨有声弹席帽;清风无碍入纱窗。(华士奎)
  广和堂正楼联:露气竹窗静,泼墨临摩诘;秋光月夜深,街拓咏少陵。(张赵)
  贵和堂大门联:灵气之通,鸾鹤骖瑶下;龙虎之山,芝草纷然生。(邓石如)
  贵和堂正厅联:倪迁清閟云林阁;米老英光宝晋斋。(华世奎。倪迁,元明时书法家倪瓒。清閟,倪迁《清閟阁全集》。云林阁,倪瓒居室名。宝晋斋,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专帖《宝晋斋帖》)
  贵和堂南楼上层联:花翻浪拥,蒸霞始放宜春沃;天色风动,悬蔓接紫尽桑麻。(王文治)
  贵和堂南楼下层联:竹树阴浓,笠屐行吟梵宇路;禽声早暮,秦尘鸡鸣翠微间。(邓石如)
  贵和堂新院大门联:著手成春,暗与道合;用心若镜,清恐人知。(陆润庠)
  贵和堂新院东二门联:仁义为怀,小用小效;钟镛呈器,大扣大鸣。(左宗棠)
  贵和堂新院东正厅联:高人自与山有素;老可能为竹写真。(赵之谦)
  贵和堂新院西二门联:志道有初基,要入门心径先问;读书无制法,须循序阶可升登。(赵铁山)
  石云轩书院大门联:著书已括金楼子;汲古常携玉带生。(华世奎。金楼子,梁元帝自号)
  石云轩书院东院门联:如天高年不可纪;此国极乐无能争。(赵之谦)
  石云轩书院西院门联:林间好鸟人如意;壁上春山月有光。(王灌)
  石云轩法帖联:红叶丽时应取醉;白云深处好寻诗。(李鸿藻)
  常氏遗墨帖联: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石韫玉)
  听雨楼下层联:堂设琴书,听泉山頫,内和外适;房睥竹树,仰观云石;物诱气随。(邓石如)
  听雨楼上层联:竹阴在地清于水;兰气当春静若人。(潘祖阴)
  静园大门联:鱼跃龙翔,瀛海新波添夜雨;鸾栖凤哕,南山乔木长春阴。(杨二酉)
  狮园联:日有所思,经史如诏;久于其道,金石为开。(包世臣)
  观稼阁三层联:万水地间终是一;诸山天外自为群。(何绍基)
  观稼阁四层联:厚俗仁风,开轩畎亩余笙歌;张德斯威,体乾勉己识睿机。(王文治)
  听雨轩北向联:曲水崇山,雅集逾狮林虎阜;蓐花种竹,风流继文书吴诗。(张之万。狮林,指苏州狮子林。虎阜,泛指江南风光)
  听雨轩南向联:梅渚千峰雪,褚帖临窗学;冰固百尺帘,陶诗傍枕开。(张照)
  知味轩联:奎壁光华文藻丽;岱嵩品望玉峰清。(纪昀。奎,指奎文,神仙的手笔。壁,指壁诰,刻在玉上的文告)
  流芳亭联:郇黍召棠,咸成令子;泰松岱柏,同说长春。(翁同和)
  卧云亭联:树人床头,花来镜里;风生石洞,云出山根。(邓传密)

  (2)常氏自拟自书联:

  祠堂大门联:卜地辋川,百代儿孙承德泽;名堂燕翼,一脉先祖绍嘉猷。(常立德)
  雍和堂大门联:浩溥旁通,诗书上不许检;雍容儒雅,衣食边只要勤。(常麟书)
  雍和堂正厅联:行尽风林雪径,依然水馆山村;欲是阳春有脚,今朝先到柴门。(常赞春)
  谦和堂大门联:沸耳煮茶倾心剥芋;当午读史凌晨注经。(常旭春)
  谦和堂正厅联:占得梁园为赋客;合成商山采芝仙。(常立方。梁园,亦称梁苑,汉梁王为游赏与延宾在河南开封东南建筑的园圃。)
  养和堂大门联:庭有余香,谢草郑兰燕桂树;家无别况,唐诗晋字汉文章。(常立屏)
  养和堂偏院二门联:绍祖宗一脉,克勤克俭;教子孙两事,唯读唯耕。(常立屏)
  体和堂正楼联:玉树瑶林照春室;物华天宝借余光。(常旭春)
  体和堂客院正厅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常旭春)
  广和堂大门联:凤凰宝境日有喜;丙本神钩君高浓。(常赞春)
  贵和堂后楼下层联:何以扩胸襟,要熟读九经诸史;欲求开眼界,须游历名山大川。(常旭春)
  贵和堂后楼上层联:太古乾坤随处有;君家庭院得春多。(常赞春)
  贵和堂新院西门厅联:读书既未成名,毕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常赞春)
  听雨楼法帖联:已洁心源超世表;只将诗句答年华。(常立方)
  映莲亭联:酌酒赋诗相料理;种花移石自殷勤。(常旭春)

  (3)清代名人拟常氏书联:

  祠堂二门联:胜地临涂水,源之远,流之长,绵延支派;华宗聚辋川,霜以栖,露以惕,感触春秋。(温晋昌拟,常立屏书。“涂水”,榆次境内最大的河流潇河的古称谓)
  祠堂正厅联:问姓起何时,朔乐奏承云,曾有轩辕宰相;分支兴此地,考年当甘霜,相传炎汉将军。(温晋昌拟,常立青书)

  (4)修复时今人拟书联(均为时任中共榆次区委书记耿彦波题拟):

  东堡门东向联:晋商席卷天下,雄风安在,留十二万庄园遗址堪赏鉴;常氏囊括四海,精神何存,有五百年诗礼传家可追寻。
  遐园联:富贵不淫,看阁前花开花落;贫贱莫移,望天外云卷云舒。
  观稼阁二层联:财取天下,开拓茶路万里,报国乃匹夫之责耳,富贵不过身外浮云;燕居田园,听取蛙声一片,动情于山水之间也,淡泊方是人生根本。
  超然阁联:商场驰骋,是大丈夫风流盖世;田园安居,乃真君子耕读传家。

 

附:常家庄园简介

  常家庄园位于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距榆次17.5公里。车辋由四个小自然村组成,四寨中心建一大寺,与四寨相距各半华里,形成一个车辐状,故名“车辋”。

  车辋常氏始祖常仲林于明代弘治初年,由太谷惠安迁此为人牧羊,到清康熙、乾隆年间,七世祖常进全开始经商,八世祖常威率九世万已、万达,从事商业活动,赢利颇丰,逐渐使常氏成为晋中望族,晋商中的一支劲旅,开始大规模地营造住宅大院。常万已在车辆村建“南祠堂”,立“世荣堂”,以村西南为轴心,向东、南发展;常万达在村北建“北祠堂”,立“世和堂”,由东向西毗连修建,成一条新街,俗称“后街”。从清康熙年间到光绪末年,经过二百余年的修筑,常氏在车辋整整建起了南北、东西两条大街。街两侧深宅大院,鳞次栉比,楼台亭阁,相映成辉,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共占地一百余亩,楼房40余幢,房屋1500余间,使原先四个自然村连成了一片。有谚曰:“乔家一个院,常家二条街。”常氏宅院的建设规模当时称为三晋民居建筑之首。

  常氏以儒商文化独树一帜,既有进土、举人、秀才,又不乏书画名家,所以在宅第建筑上亦有自己非凡的独创之处,是晋中曹家、乔家、渠家等晋商宅院望尘莫及的。

  从布局上看,主体建筑以雄浑方正的北式庭院为主体,每个正院均分内外两进,外院南房倒座一律临街,东侧辟各式门楼。前院有东西厢房各五间,正北则又一处倒座南房,正中设垂花门。里院则呈长方形,庭院宽敞,约为外院一倍,上房与南房相对称,东西各有厢房十、九、八间不等。如上房、南房各达八间时,便按正五偏三的模式,隔出偏院,从不越“方正”之规、“等级”之矩,充分显示了名门望族的气势。但其附属建筑却又充分显示了南国园林建筑的“灵秀”,使“方正”中浸透了“绮丽”。常家大院的绮丽,主要展示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每所方正院落的里院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结构的牌楼,飞檐斗拱小巧玲珑。牌楼两侧各有砖雕花墙,婉如镶嵌宝石的扎带,使方正雄浑的北方庭院增添了画龙点睛般的南国园林秀色。这牌楼花墙将正院隔为里五外五,里五外四,里五外三多种形式,具有独特风格。

  其次是院落之间与院落之后,大多建有花园、菜园,有小门与正院相通。进园之后,有甬道贯通,曲折迂回其间点缀回廊、亭榭、小桥流水,或草石农舍,或奇花异葩,匠心独具,犹似南方园林。

  第三是在每个院落中触目可见的砖雕、木雕、石雕和木构件上的彩绘艺术,别具风采。砖雕艺术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房脊的吻、兽和雕花护脊,造形优美,线条娴熟,刀法细腻,均为清代砖雕精品;二是照壁、花墙砖雕,既有传统的“百寿图”、“吉祥图”以及佛道故事,又有花卉鸟兽和干、鲜果品等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砖雕艺术;三是每排厢房“硬山墙”上端的“墀头”或花,或鸟,或兽,或字,两两成对,却很少雷同,造型又各具特色。四是现存的部分砖雕护栏,在贵和堂的楼层护栏上,全部由砖雕砌成,图案由福、寿、喜、禄、祯、祥团花和八卦炉、悬壶、文房四宝等组成,栏柱、栏板浑然一体,犹如天然而成,丝毫不见砌缝,无论雕刻艺术,还是垒砌艺术,堪称清代建筑中的上乘工艺。另一部分在养和堂,保存完好,但雕技艺术不及前者。

  常家大院的石雕艺术有护栏、门兽、护墙等,大多用细砂石雕成,刻有各种图案。砂石的粗犷,雕工的细腻,相映得彰,别具一格。

  常家大院的木雕,主要是宅第中的窗户木雕、门框、屏风、家具和隔扇木雕等,图案千变万化,造型手法各异,木质多种多样,恰似木雕展览,使游人眼花缘乱。可惜木质不易保存,破坏十分严重。常家大院是儒商建筑的代表,室内布置十分讲究,处处反映出书香门第的稳重古朴、匀称适宜。室内的琴棋书画、文房四宝、奇花异卉、山水盆景,有别于其他晋商宅院。作为儒商宅院,有其独到之处,让人耳目一新。

  历经300余年的沧桑变化,常家大院的破坏程度是很大的。鉴于开发晋中商业文化旅游的需要、政府正拟逐步恢复古建筑原貌,按照儒商的特色进行室内的陈列市置,为晋商文化旅游增添一颗别具特色的璀璨明珠。


 原载:山西榆次政府网 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