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筑的【夹缝之间】

 真友书屋 2015-09-28

随着大时代的进步,“大跃进”式的发展。国内的现代建筑设计也同样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会。虽说在建筑设计这个行业自己是个局外人,但自己的所见所闻还是跟建筑设计有些交集的地方。当然下面的杂谈也是作为非建筑人的个人观点。


某一个时代的发展,其实未必就是代表着文明的进步。我们可以立足于过去与未来的夹缝之间。而新的创造力并不一定站在时代的前端,身前身后都同样隐藏着创造的源泉。文化亦是如此,建筑同样也是。


如同器物一般,生活最残酷的就是淘洗,只有适合生活的器物,才能代代相传,躲过漫长时日的侵袭。而艺术也好,文明也好,借着这些物质存在,才为我们所感知、认识、欣赏、继承。能够经历时代洗礼所留下来的,必然有它的道理所在,而不是 “ 一刀切 ” 似的全盘否定或肯定。

大城市的综合商业建筑体,我们暂且不谈,也超出了我个人的认知范围。小型老建筑的改造尤其是一些国内有一定文化历史的村落或建筑体,或许是个很好的话题。从文化上来说,有些老建筑极具历史保护价值,为了恢复原有的风味,依旧修旧,没有做更多的 “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必然的,因为文化的传承本身就是需要有根基所在。但是,没有一定价值或者价值不大的老房子,非得全盘否定拆除掉?或者置之不理,另辟新地,整村搬迁,建设新农村?能不能让我们有点儿时的念想那?……

(我并没有全盘否认一些国内的建筑改造,其实是很成功的,只是说明一下大形势的一个通病。)


之前我们聊到过 “ 面对日本的设计,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点击可跳转)这个话题,并没有在夸说日本有多好,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短板之处。而是,同属亚洲国家,很多文化上还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虽说我们的GDP已成为世界第二,超过日本。但再现代文化方面,差距的可不是一点点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国民倘没有智,没有勇,而单靠一种所谓的‘气’,实在是非常危险的。现在,应该更进而着手于较为坚实的工作了。”

说到现代建筑设计,包豪斯设计学院对于现代设计的发展举足轻重,从这里诞生的现代设计概念(不仅仅是建筑设计),为现代设计指明了方向。而日本则并没有完全照搬,用原研哉的一句词语形容,就是 “ 无中生有 ”。意思就是结合着 “ 民艺运动 ” 与西方现代主义并置在一起的方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这并不是短时间内,靠着计划而产生的结果,而是在“生活”的长期实践中,经过了反复的验证和打磨之后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



柳宗悦Sooetsu Yanagi(1889-1961),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美学家。被誉为“民艺之父”。


去过欧洲的同学们应该知道,尤其是在他们的中小城市,街道建筑规模并不宏伟、壮观。但是,很有味道,一眼望去,很有味道,甚至能够看到几个世纪的建筑产物交融在一起。这些建筑就是“ 夹缝之间 ” 的产物,就是他们的人们在这个时代要诉说的一些故事,而不是只能通过书本才会了解的 “灿烂文明”……



以下是随机挑选的一些老建筑的改造,可能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蔡国强四合院改造/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

www.studiopeizhu.com

摄影 | 方振宁


项目改造前

项目改造后


Stone House Transformation in Scaiano / Wespi de Meuron Romeo architects



Alto Albaicín 的摩尔人城墙 / Antonio Jiménez Torrecillas



Szatmáry Palace / MARP



A SPACE :柏林米特区Loft售楼处 / plajer & franz studio


文:何盼 图:archdail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