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課二十九──秋風

 雪原2030 2015-09-28
理課二十九
秋風


我們都熟悉雷鋒同志的一段話: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的確,雖然是同樣的溫度和速度,秋風和春風給人的感覺是大不一樣的。春風拂面、吹面不寒;秋風則帶著一般肅殺和淒涼。
在夏天暑濕的時候,很少有風,人們感覺悶熱、出汗。其實這是符合自然的,因為這時候人的腠理開瀉,汗毛孔開放,如果有風的話,很容易侵襲到人體內部。
健康的人在入秋以後,陽氣開始內斂,腠理毛孔閉合,就不再那麼容易出汗、洩氣。而肺氣不足或不善於收斂的人,秋風一起,就很容易受風、感冒,出現一系列問題。比如最常見的就是人在秋冬容易感冒,有的是不易痊癒,有的是反覆發作,往往是大家沒病他先病,大家好了他還沒好。成語“弱不禁風”形容的就是這種人體失去屏障保護的人。
中藥方劑裡面有個很著名的方子,叫做玉屏風散,專門治療這種正氣不足、體虛自汗、動輒感冒的人。玉屏風散裡面有溫補後天之氣的炙黃芪、炙甘草,辛溫祛風散邪的防風,還有溫補先天元氣的炒白朮。把這幾味藥磨成粗末或者直接吞服,還可以煮湯燻蒸,通過呼吸吐納來達到治療效果。
在人體表面,有兩道容易受風的地方,人體也相應有保護自身的天然防線。下面來說說人體的第一道防線。
人的第一道容易受風的地方在腦袋和脖子的結合部。我們說關節結合的地方氣血流動不暢或不足,抵抗力就差,《黃帝內經》講:“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老百姓說“蒼蠅不叮沒縫的蛋”、“黃鼠狼專咬病鴨子”都是一個道理。這個部位抵抗力差,容易受風。
這道防線第一個穴位,位於最中間的枕外隆凸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的凹陷處的這個穴位叫做風府。風府如果受風會直接入腦,表現為劇烈的頭痛、身痛、骨節痛,甚至伴有癲癇等抽搐、驚厥、昏迷症狀。
第二個穴位,在風府兩側,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有一對穴位叫做風池。風池受風以後會表現為偏頭痛、惡寒、發熱、頸肩背痛、鼻塞、耳鳴等症狀。
第三個穴位,在耳垂後,當乳突與下頜骨之間凹陷處的一對穴位叫做翳風。翳是屏風的意思,這裡輕易不會受風,但是一旦中邪,會表現為面癱、眼瞼跳動、流口水、眼睛不能閉合、耳鳴、耳聾等症狀。
這些部位容易受風,平時就要特別注意防範。入秋以後我們一定不要再貪涼、門戶大開、迎風睡覺。《黃帝內經》有句著名的話叫做“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所謂虛邪就是肉眼看不到的邪氣,繁體字的風裡面有個蟲字,古人雖然沒有發明顯微鏡,但是可以通過抽象思維體會到,貌似無色無味透明潔淨的風中,有戕害人體的微生物存在,所以要避風。而賊風就是乘人熟睡安寐防衛最弱的時候偷偷摸摸侵入人體的風,特別是小孩子消化不良、有蹬被子習慣的更要注意。
另外,到了深秋甚至入冬以後,我們可以不戴帽子、緩加衣服,但是一定要戴一副圍脖,不光是為了瀟灑帥氣,更重要的是有意識地保護好人體的第一道防風線。
秋天人的腠理毛孔閉合,有的朋友對此不大理解,下面解釋一下這個概念。其實我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人突然走進一個冷得地方,就會起雞皮疙瘩,雞皮疙瘩就是汗毛孔收縮形成的小米粒狀顆粒。健康的人在入秋天冷以後,本能地會收緊皮膚,而氣虛、風濕、風燥等邪氣長驅直入。風邪屬於中醫外界的六種致病因素的頭一號,是六淫之首,中醫稱為“百病之長”,外面的邪氣寒濕暑燥火,沒有風先來敲開人體的門都進不來。如果你先把這個風擋在身體外面,那麼其他的問題也就不會滋擾你。
如果一不留神沒擋住,風侵入到了體內,它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善行數變,意思就是它會在身體里跑動、流動,人會覺得身上有氣串著疼,或者是身上有遊走性的疼痛。特別是小孩子,受風寒、風熱、感冒影響,症狀開始很平穩,突然高燒,最後驚厥,最後抽風、驚恐,變化得很快。如果身體受風以後,這個風隨處亂串,先在皮膚腠理間,然後到血脈,然後到臟腑都會走。外面再有風吹草動,同氣相求,和諧共振,就發起來了。這就叫裡應外合,所以很多人受了風濕風寒以後,可以預報天氣。你比如說下雨,為什麼啊?膝蓋疼,裡面有風濕,跟外面的風濕呼應了。
受風的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停漏氣,不停出汗,有氣沒力,乾什麼也沒有精神,然後往那兒一坐身體就吱吱冒汗。
前面說了人體防風的第一道防線,在腦袋和脖子的結合部,它是在人的上半身。陰寒的東西一般從腳往上侵犯,這個陽性的風都是從上面來的。經常說受風了,頭痛,頭重如裹,眼皮跳,或者嘴歪眼斜,所以很多關於風的穴位都在身體上面,不在下面。
下面我們說說這第二道防線,它也在人的上半身。就再後背肩胛骨內側和上邊有兩個穴位:一個是風門,一個是秉風。風門是膀胱經的第12個穴位,而秉風是小腸經的第13個穴位,它們基本上在一條線上。
先來說說風門。它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吋。什麼叫風門?風進入你的胸腔就是從這兒進去的。前面我們說風府是進入頭顱,而這個呢就是進入胸腔。所以它表現出來的症狀一個就是咳,不住氣的咳,這種一看就是受風了,著涼了。第二個就是癢。肺主皮毛,風就開始走竄,一會兒這兒,一會兒那兒,一撓起一片疹子,起一片疙瘩。蕁麻疹,中醫叫鬼風疙瘩,來無影,去無蹤。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冒出來了,冒一片,癢的不行,然後就過上一陣又煙消雲散沒了。這就是我們說的風善行數變。
還有一個表現是在眼睛、鼻腔粘膜上,眼睛癢,癢的不行。鼻子癢,不停的打噴嚏。現代醫學認為這是典型的過敏,秋季草木枯黃引起的花粉症。吃抗過敏的藥管用,但是副作用就是打瞌睡,吃完抗過敏藥再上高速公路一開車,容易出車禍。針灸的方法治療過敏,起效很快,沒有任何毒副作用,能夠讓你很快消除刺癢的症狀。針灸扎哪兒呢,風是從風門進去的,既然你從這兒進來的,我還讓你從這兒出去吧。我們就是用針刺的方法來刺激風門,達到祛風散邪的目的。
再來說說這道防線的第二個穴位──秉風。秉風的秉是個象形文字,收了穀子了,拿手一抓,這叫秉,執掌、抓住的意思。就是我們把這個風給抓住。風在哪兒啊?善行而數變,你怎麼抓它啊?刺激秉風穴就能抓住風。看一下它的定位啊,它是在肩胛骨,肩胛骨上面有一個橫的突起叫肩胛岡,它在肩胛岡的上緣的中間,平第二胸椎棘突下,就是跟那個風門是一條線。
說來說去,我們防風的第二道防線,離不開肩胛骨。可見肩胛骨對我們胸腔的屏蔽和保護作用。健康人的肩胛骨厚實、嚴密覆蓋後背。不健康的人肩胛骨薄脆,最不好的是很多人肩胛骨是翹起來的,脊柱陷下去,兩片肩胛骨對著翹起來。還有很多女孩子以此為美,認為是種骨感美。其實你觀察一下,肩胛骨翹起來的人,都存在挺胸過度或者雞胸的問題。我們平時接受教育要挺胸抬頭,而練習太極拳和形意拳的站樁功夫的時候,老師卻讓你含胸拔背。兩者截然不同,但是各有所用,當需要我們奉獻自己挺身而出的時候,當然挺胸抬頭好,而養生健身涵養正氣的時候,還是謙恭一些,含胸拔背。這樣能養護心神,還能屏蔽外邪。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收看视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