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巢与诈骗

 圆角望 2015-09-28

 马家辉(香港)·狂城乱马

电话诈骗通常建立在这样的心理机制上:权威恐吓,挑发焦虑,急欲澄清,堕入陷阱。

焦虑是基础,澄清是手段,受骗是结果,最开始的恐吓纯属引爆之火,是澄清的意欲把你一步步引向骗局,对方只是小骗子,你才是自己心里的大骗子。

如果没有任何需要澄清的欲望,恐吓只是笑话。当你昨夜输了麻将或跟老婆吵架而心情不好,早上起床接到诈骗电话,正好把对方看成出气筒,严词痛斥,尽情发泄,感受非常爽快。——诈骗电话有时可以有助精神健康。

是的,澄清。每个人都有澄清的意欲,不管是为了名誉抑或安全。记得我曾介绍小说《空巢》(华东师范大学)吗?初版于去年四月,把内陆流行的电话诈骗转化为感人故事,当时,香港人对这类诈骗仍感陌生,想不到十多个月后,已经泛滥香江,成为无日无之的一盘大生意。

薛忆沩是内陆作家,《空巢》写的是一位八十老妇的被骗遭遇。发生在短短的时间内,却回顾了八十年的一生,她的一生,幸与不幸,皆在其中。

情节由一通电话开始,接电者是她,一位有数十年教龄的退休老师,丈夫离世了,子女移民外国了,独居,生病。来电者是“顾警官”,指她涉入一宗严重犯罪,必须把钱转入一个指定户口,一来为了保护她,二来为了还她清白。老妇被气死了,自认一生和善,怎可以晚节不保?于是配合,转钱了, “顾警官”立即人间蒸发,令她陷入另一重困惑与迷惘。

电话诈骗是常见之事,同样常见的是,老妇在迷惘里忆记数十年生命,婚姻之破败,父母之缘薄,子女之冲突,原来自以为稳定的一辈子几乎乏善足陈,数十年仿佛虚度,应验了一位文艺青年于数十年前所写的《空巢歌》:“子宫是空巢,坟墓是空巢/生命是空巢,死亡是空巢/记忆是空巢,想象是空巢。”

原来空巢非始于老后,而始于出生。从呱呱落地那天开始,空已是真。“清白”数十年,老后遭骗,始让她领悟此理,让她“不在乎了,已经不需要在乎了。我已经知道生活是多么的荒唐,多么的不可理喻,感谢让这一天变成我一生中最特殊的一天的所有骗子,他们用一个电话就改变我的一生。他们用他们的假让我看到了生活的真”。

金钱事小,领悟事大,电话诈骗可给你出气,更让你看清楚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