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岳县朝阳洞

 道场所志 2015-09-28

       朝阳洞,位于县城西部25公里的大埝乡望云山腰。洞为天然岩窟,高5米,宽35米,深20米,面积700平方米。洞内有一股泉水,清洌凉爽可口。洞口朝太阳,故名朝阳洞。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由清虚真人利用此处的山势地形修建道观,故名清虚观。道观周围广植树木、葛藤等植物,形成森林,环境清新,风景独特。有明万历时安岳县令李奇英题刻的“朝阳仙境”匾额,名声远播,迎来海内外众多道士和游客。 

       清道光、咸丰年间,对道观进行过维修。民国时常住有道士。民国35年(1946),由道士何至乾、邓理达任道长。其时有庙地50余亩,山坡地70余亩。解放后,部分房屋遭拆毁,道士被解散。但安岳县人民政府以此处风景优美,列入县级风景保护区,并对原道观危房进行维修。1980年,道士邓理达、姚宗鸣等先后到此任道长,并自筹经费维修三清殿,雕塑神像,修真传道。 

       1986年12月,安岳县政府批准为道教活动场所,并成立朝阳洞道观管理小组。近年已修建有“24真人”及景观台等。道观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周围有森林区120亩,古树1200余株,最大的古柏高40余米,周围4米多,还有千年的古葛藤,是香客和游客最佳去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