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庇字

 黄毅弘 2015-09-28
庇【庇】(bì)

  “庇”,形声字,从广,比声。

  “广”的本义为房屋,引申指广大、广阔、宽广,也表示众多;“比”字的甲骨文像两人并肩而行,意为一个挨一个、靠近。“广”“比”为“庇”,是屋中有两人的形象,“庇”字指人居于屋中得到屋宇的遮护,没有风雨、日晒、寒冻之苦,此为庇护、庇荫,是遮蔽、保护之意。

  “比”又为朋比,表示互相依附,意指有所关联,不能排除在外的,或两两靠近,有所比较。“比”又由两“匕”组成。“匕”的甲骨文像柔顺妇女形,表示弱者、被保护者,没有反抗或自救能力。有比较就有选择,“庇护”是有选择性的。庇护者大多势力强大,能够对势力范围内的所有弱者加以保护,凡是有关联的人都能有所受益。庇护有时会只顾及庇护者自身的利益范围而混淆是非,因此,“庇”也为包庇,有掩盖、纵容之意。

  “庇”的本义为庇护。“广”“比”为“庇”,将人藏在屋里,使其与外界的风霜雪雨隔绝,这本身就是一种遮蔽、保护。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从广义上讲,“庇护”就是指将人保护起来以远离饥寒、困苦等等各种危险。《国语?楚语》:“夫从政者,以庇民也。”

  是说从政者的责任就是保护他的臣民。“庇”字外面的“广”像是国家一样大的房子;中间的“比”是政府管辖下的全部国民。所谓“官为父母民为子”,民在国家的宽大屋宇下生活,就像是被保护在大鹏羽翼之下的小鸟。“庇”意为就是保证国家的国土安全,保证百姓的生活富足安康。而若遇事祈求神明的保佑那就是“庇佑”了。

  “庇”又有偏袒之意。庇护之所以发生,通常是因为庇护者与被庇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特殊亲密的关系,因此具有偏向性。如母亲对孩子的保护也可以叫做庇护,其中往往有袒护的成分。“庇荫”原本是指树木遮挡阳光,常用以比喻尊长的照顾或祖宗的保佑。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父辈们往往要通过辛勤的耕耘,为子孙后代留下赖以生存的财力、物力或势力,即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出于对儿孙的疼爱,父母的付出总是无私的。他们不仅在现世时时处处庇护子女,甚至还考虑到自己往后儿孙的将来,一生奔波劳碌就是为了给后代留下一个长久的生存空间,让他们一生衣食无忧。因此,古代的节令、祭祀典礼中也很重视对祖先的答谢。如中国最传统的节日“年”的起源,就来自于一年一度的耕种、收藏之后,要举行一定的仪式,酬谢神灵的保佑、祖先的庇荫,并且祈求来年再获丰收。人类有史以来,面对的就是生存的苦痛与无奈,生命的脆弱与易逝。为了获得心灵的慰藉,人们常通过皈依于宗教,希望得到宗教神明的庇护来获得生存境界的超越和灵魂的解脱。现代社会中,我们倡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倡每个人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越自我,使自我的生命焕发出耀人的光彩。

庇=广(宽敞房屋)+比(众人在一起)。 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人在一起。

造字本义:政府用大厦收容因天灾人祸而无家可归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