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湘集句联话

 江山携手 2015-09-28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益阳一位友人来函垂询一联之出处,联云: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该联乃集句联,上联语出唐代诗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下联语出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行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关于该联之出处,至少有四五个版本。最早出现于清代,乃清人陈龙伸挽中兴名将左宗棠,稍后则有民国时期陈一羽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再稍后有江西萍乡人肖师兆题萍乡抗日英烈祠。上述三位作者之作品无一字差异,均为纯集陈,文原句成篇。若按成文年代之早晚确定版权,其原创自然非清人陈能伸莫属了。

  此外,尚有于集句而外添加词句者。如民国时期徐明熙题天心阁联: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天地两间存正气;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苍茫四顾独凭栏。

  再如今人喻学才挽南怀瑾先生联: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天若有情天亦老;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月如无恨月长圆。

  除了集陈、文,还集了李贺两句。

  以笔者之陋见认为,上述诸联中,挽人之作,均有过誉之嫌,唯独题天心阁者,甚为雅切,不光切景,尤更切情。

湘水无情吊岂知

  集句联最有名者,当数山西文水县武则天庙联:

  六宫粉黛无颜色;
  万国衣冠拜冕旒。

  上联出自白居易《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自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本来说的是杨贵妃,而该联作者信手拈来夸赞武媚娘,倒也严丝合缝。下联出自王维《和贾舍人早朝》:“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原作描写的是唐代大明宫早朝时的威严和气派,此处借以称颂历史上第一位女皇,自然也十分恰当。此联其所以享有盛名,就在于贴切之至。往古来今,除了武则天,还有何人有资格享用斯联之赞?

  长沙抗日英烈祠一联虽不如则天庙联那么流传久远,但也广为传诵:

  出师未捷身先死;
  湘水无情吊岂知?

  上联语出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原作说的是诸葛亮,此联借来讲抗日烈士们壮志未酬身先殒,同样使天下英雄悲愤满腔,情境相似。下联语出刘长卿《过长沙贾谊宅》:“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原作讲的是贾谊,汉文帝虽是有道之君,但“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不能让贾谊发挥其经天纬地之才,令湘人扼腕浩叹!而抗日英烈们为国捐躯,血洒沙场,能不让人肃然起敬?纵然湘水非人,无悲欢之情感,但那滚滚之波涛,不正是湘灵之瑟,鼓奏出曲曲哀歌么?斯联沉痛,九曲回肠。惜不知出自何人手笔。

平生风义兼师友

  曾见过两副挽联,都不约而同地集了“平生风义兼师友”一句。其一是清人欧阳兆熊挽曾国藩的:

  平生风义兼师友;
  万古云霄一羽毛。

  其二是民国时期周泽宗挽黄兴的:

  平生风义兼师友;
  天下英雄惟使君。

  李商隐《哭刘賁》诗:“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便是这两联上联之出处。该句充分表达了挽者与被挽者亦师亦友亲密无间的关系。下联则都尽情抒发了挽者对被挽者之推崇与敬仰。“万古云霄一羽毛”出自杜甫《咏怀古迹》:“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行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原意是称颂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个人品格,丰功伟绩,如同凤凰高翥,独步青云。欧氏以之挽曾国藩,虽有吹捧之嫌,也自有其道理所在。至于“天下英雄惟使君”一句,则出自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陈隼卿先生为两浙转运司考试官时…》:“国家科举与风汉,天下英雄谁使君。”陆游原诗题甚长,近百字,不拟誊录。大意为陈隼卿任两浙考试官时,秦侩之孙前来应考,意欲夺魁。而陈氏不听奸相招呼,将陆游试卷评为第一。秦侩勃然大怒,对陈横加迫害,几近家破人亡。此诗乃陆游追忆往事,怀念陈公之作。陈既不为奸相淫威所屈,故陆以“天下英雄惟使君”颂之,颇当。其实陆游此句乃用了曹操煮酒论英雄一典:“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古往今来,诗文中用此典者比比皆是。其中最著名的数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感》:“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此外,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近代王国维《读史二十首》之十三:“何来洒落樽前语:天下英雄惟使君。”周氏借此语以赞黄兴,可谓铢两悉称。

日暮乡关何处是

  清代中兴名将左宗棠,乃是一位联语大家,与曾国藩不分轩轾。他一生撰联无数,几乎副副气势宏阔,内涵隽永,雅健深雄,工稳流畅。集句联亦偶尔为之。今举一例与诸君共赏。联为《题新疆昭忠祠》:

  日暮乡关何处是;
  古来征战几人回。

  上联出自唐人崔灏《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下联出自唐人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左帅平定新疆叛乱,众多将士血洒沙场,兴建昭忠祠者,昭彰其忠烈也。该联沉痛之至。

  湘军另一位统帅彭玉麟,同样文采斐然。其诗文书画俱精,对联亦别成家数。其集唐人诗句题泰山万仙楼联历来为人所称道:

  我本楚狂人,五岳寻仙不辞远;
  地犹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

  上联两句出自李白《庐山谣寄卢待御虚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下联首句出自唐玄宗李隆基《经鲁祭孔子而叹之》:“地犹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泣道穷……”次句出自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人言彭氏为联硬语盘空,豪情横溢,斯联可证之。

  彭另有一联《题西湖迎翠轩》: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上联出自白居易《琵琶行》:“潯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下联出自王勃《滕王阁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该联不仅切情切景,而且文采飞扬,足见大家风范。

海燕飞时独倚楼

  益阳名士萧大猷,亦乃联语大匠。其《题新桥河酒店,伞店合面铺子》一联至今脍炙人口:

  问生意如何?打得开,收得拢;
  看世情怎样?醒的少,醉的多。

  活脱脱的对联广告,比现在许多商业广告语生动有趣百倍。

  萧氏对于集句亦偶尔为之,如题桃江拱门码头一联:

  桃花尽日随流水;
  江月何年初照人。

  上联集于唐人张旭《桃花溪》:“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下联集自张若虚的名篇《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首嵌“桃江”,天然浑成,不露斧痕。

  萧氏挽某妇联,犹见功力。据传某妇联自渝乘舟归湘,过三峡时落水溺亡。萧闻之,挽曰:

  风正一帆悬,可怜绝代佳人,桃花尽日随流水;
  月明三峡晓,哪管封侯夫婿,海燕归时独倚楼。

  上联首句出自王湾《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句出自《旧唐书》:(杨玉环在马聭坡被唐玄宗赐死)“可怜绝代佳人,香消玉殒,葬于驿西道侧”末句出于张旭《桃花溪》。下联首句出自唐沈佺期《巫山高》:“月明三峡晓,潮满九江春。”次句原话未知出处,尚待考证。不过原典倒是出于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末句出自戴叔伦《寄司空曙》:“林花落处频中酒,海燕归时独倚楼。”短短一联,将时间地点前因后果交待得一目了然,且情境交融,真不愧大家手笔!

茂苑莺声雨后新

  湘籍名家集句为联数量最丰富,明有李东阳,清有王闿运。

  李东阳,茶陵人。明天顺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诗作追求典雅工丽,为茶陵诗派之首领人物。因位高权重,交结甚广,其诗以应酬之作居多,联亦如此。笔者所见其赠酬联语中,有近二十副集句,且不泛典雅工丽之作。最佳者有:

  未央树色春中见;
  茂苑莺声雨后新。

  此外,尚有:

  小院回廊春寂寂;
  北湖南埭水漫漫。

  复有楼台衔暮景;
  但将怀抱醉春风。

  故国山川皆梦寐;
  昔年亲友半凋零。

  均十分雅致。以下诸联,亦可堪一读,不妨录之如下:

  文章宇宙千年事;
  江汉风流万古情。

  江淹彩笔空题恨;
  苟令香炉可待熏。

  佳节每从愁里过;
  远书忽向病中开。

  举世尽从愁里老;
  暮年初信梦中忙。

水外有人闲听竹

  王闿运一生撰联甚多,大多收入《湘绮楼联语》。其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有如下三联:

  江南关羽祠联: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
  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

  题南京魏某厅联: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讽袁世凯联: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湘绮楼联语》中,集句之作有五六十副之多。其中,笔者最喜爱的有两副。一是题九江琵琶亭董云岩联:

  一弹流水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

  上联出自唐人卢全《风中琴》:“一弹流水一弹月,水月风生松树枝。”下联出自杜甫《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集两人诗句而浑然天成,贴切雅致到如此程度,不得不让人佩服。

  另外一副为:

  水外有人闲听竹;
  春城无处不飞花。

  闲逸与欣荣并举,情怀共风物相融,具无穷妙趣。“有人”与“无处”“听竹”与“飞花”恰成工对。唯“春城”对“水外”略有不工,小痴也,而况集句乎?曾记得有人这么集了一联:

  水外有人闲听竹;
  春初随地自生兰。

  工则工矣,然神韵差多了,显得有些小家子气。

  另外还有一些,也十分耐读:

  碧萝深处琴声涧;
  红藕香中酒味浓。

  桃花乱落如红雨;
  薇帐逗烟生绿尘。

  重帘不卷留香久;
  清箪初横待月迟。

  桃叶渡江兰眼绿;
  柳丝牵水杏房红。

桃花依旧笑春风

  民初慈利人吴恭亨,因其撰写的《对联话》而享誉联坛。书中所收集辑录之联语,为后世保存了十分宝贵的楹联史料,对中华联坛贡献之大,差可比肩《楹联丛话》之作者梁章炬。吴氏一生撰联亦甚丰,但其笔法效仿文中之韩昌黎,诗中之黄山谷,词句拗涩,好用僻典,且往往不遵联律,读之佶屈聱牙,平心而论,我大多不敢恭维。然其集陈士本,崔护句题桃花源一联却甚有韵味:

  山鸟似犹啼往事;
  桃花依旧笑春风。

  而另一副集李白,韩愈之作却太离谱:

  桃花流水杳然去;
  赢颠刘蹶了不闻。

  吴氏题天心阁一联,有人目为集句,其实不是,仅摘句而已。联曰:

  天地苍茫,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心胸开拓,块以视衡岳,杯以视洞庭。

  块者,土块也;杯者,酒杯也。登阁而望,衡岳仅为一小小的土块,洞庭不过一细细的酒杯。可见其视界之空阔,距离之遥远。当然,立于天心阁上,绝对望不到南岳山,也绝对望不见洞庭湖,此仅术求夸张之手法而已。然而,此类艺术夸张,却丝毫不过分,也半点不出格。还记得李贺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吗?连广袤的华夏九州,在诗人眼中,也不过是九点烟尘,而辽阔无垠的大海,亦仅为一只杯子而已,而况衡岳洞庭乎?

芙蓉如面柳如眉

  民国时期有人在黔阳芙蓉楼题了一联:

  秋水为神玉为骨;
  芙蓉如面柳如眉。

  上联出自杜甫《徐卿二子歌》:“大儿九龄色清澈,秋水为神玉为骨;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下联出自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夜面梧桐叶落时。”这两句诗原本都是形容美人的,作者顺手牵羊以之题芙蓉楼,无疑在作者心目之中此楼便宛如绝代佳人,亭亭玉立,久久不能忘怀,以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矣。

  深厚的湖湘文化之沃土,培育了为数众多的文化名人,更培育了千千万万才华横溢的饱学之士。虽然,他们名不见经传,但他们的作品散落在民间,如同散落在天河里的繁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笔者不妨略举几例,与读者诸君共赏:

  桃花源玩月亭联:

  月明松下房栊静;(王维)
  春到人间草木知。 (张栻)

  安化杨公坳茶亭联:

  西望瑶池降王母; (杜甫)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

  长沙岳王宫竹圃中苇亭联:

  身世双蓬鬓; (杜甫)
  乾坤一草亭。 (杜甫)

  衡阳酃山神庙联:

  一条界破青山色; (唐凝)
  二水中分白鹭洲。 (李白)

  望城莲花六合寺联:

  曲径通幽处; (常建)
  柴门候劲松。 (陶潜)

  浏阳源头小商店联:

  便却眼前生意满; (张栻)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衡东甘溪镇社背老屋联:

  浮云心事谁能识? (白居易)
  明月襟怀只自知。 (钱起)

天下英雄谁敌手

  宁乡刘宗向,曾任前清内阁中书,返乡后任湖南大学教授。曾撰有书蔬老屋茅亭一联:

  天下英雄谁敌手?
  竹篱茅舍自甘心。

  上联即集辛稼轩《登京口北固亭》句,下联则集自宋代王琪《梅》:“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先生撰联,重在风骨,继以情采佐之。该联中“天下英雄”与“竹篱茅舍”之对仗不怎么讲究,但“谁敌手”与“自甘心”之对仗又极其严谨,这与先生首重风骨密切相关。

  先生另有一联《赠北昆大师韩生君青》,乃集宋词成篇:

  新声含尽古今情,开元旧谱,柯亭遗韵,谁识飘零久,年华暗换;
  西风又老潇湘树,酒趁哀弦,灯照离席,人去晚霞外,帘幕低垂。

  上联首句出自秦观《临江仙》,二,三句出自周邦彥《锁春寒》,四句出自姜夔《探春慢》,五句出自周密《宴清都。》下联首句出自赵师侠《菩萨蛮》,二,三句出自周邦彦《兰陵王》,四句出自吴文英《梦芙蓉》,五句出自晏几道《法曲仙音》。非但这些词句令一般人感到比较陌生,就连其中一些词牌一般人也不大熟悉,非精研词曲如先生者,岂可信手拈来,浑然一体。人谓先生雕云镂月,巧夺天工,实非谬语。

有人似桃根桃叶

  集宋词为联,以梁启超最为擅长。1923年灯节至中秋,七个月时间,“集句做对联闹着玩”,一集便集了二三百副。他把这些集句联称之为“苦痛中的小玩意”,分赠与文友与学生。赠徐志摩一副为其最为得意:

  临流可奈清癯,第四桥边,飞棹过环碧;
  此意平生飞动,海棠影下,吹笛到天明。

  全联六句,依次集于吴文英《高阳台》姜夔《点绛唇》,陈西露《秋霁》,辛弃疾《清平乐》,洪平斋《眼儿媚》和陈与义《临江仙》。

  而笔者最喜爱的一联却是:

  满身花影倩人扶,我欲醉眠芳草;
  几日行云何处去,除非取问黄鹂。

  因其绾合无痕,妙趣横生故也。

  湘人集词为联者,除前所述之刘宗向,尚有大名鼎鼎的书法家何绍基。其题西湖游舫一联,被《对联话》作者吴恭亨评之为“绮丽得未曾有”:

  双桨来时,有人似桃根桃叶;
  画船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

  上联出自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下联出自俞国宝《风入松》:“画船载取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当然,这种集句有些变格,因其上联略去了原句中“旧曲”二字,下联略去了原句中“载取春”三字。但这一略,令联作之对仗工整了许多,其“桃根桃叶”对“湖水湖烟”极为工丽。

  桃源桂花亭旧有顾子山一联也十分工丽,十分精彩:

  唤个月儿来,清光更多,已放冰壶一色;
  从今花影下,娇黄成晕,染教世界都香。

  全联纯集稼轩词。集一人之作显然比集多人更难。因其有所局限,句子不易搜求。然而此联不仅通畅浑成且几乎句句与亭名相切,颇具匠心。“色”与“香”切桂花自不必说,就连“唤个月儿来”都与桂花有关,因月中有丹桂在。而“清光更多”一句,与桂联系更为紧密。试着辛稼轩《太常引》,便一目了然: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姬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日夜江声下洞庭

  岳麓山云麓宫旧有望湘阁,曾悬一联:

  西南云气来衡岳;
  日夜江声下洞庭。

  不少人称其为集句联,其实概念上的误识。所谓集句,顾名思义是把不同篇目中的句子收集拢来,然后加以适当组合,形成一篇全新的作品。这才叫集句。这一概念的核心是:上下联相对应句子必须来自不同的篇目!而望湘阁此联,原本就出自清代诗人黄道让的同一首作品《重登岳麓山》,而且原本就是自成对仗的该诗之颔联,故不能称之为集句,因其根本没做“收集”这个环节的工作。那么,这种联叫什么名称呢?很简单,因为它是从同一篇目作品中摘取的两句,所以可谓之曰“摘句联”。

  黄道让的原诗我们不妨读一读:

  万壑风来雨乍晴,登高一览最忪惺。
  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
  我发实从近年白,此山犹是旧时青。
  读书老友今何在,古木深秋爱晚亭。

  与该联相类者,尚有吹香亭一联:

  放鹤去寻三岛客;
  任人来看四时花。

  该联亦为摘句,摘自唐代诗人杜荀鹤的《题衡山隐士山居》。全诗为:

  闲居不问世如何,云起山门日已斜。
  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松醪腊坛安神酒,布水宵煎觅句茶。
  毕竟金多也头白,算来争得似君家。

  “毕竟金多也头白”一句,实乃悟彻红尘之语。

云中子题裴公亭联

  橘子洲原有裴公亭,乃唐相裴休贬官潭州时所建。亭曾悬武侠小说《风流小子花无缺》之作者云中子一联:

  得仙人之旧馆,感吾里之行休,何伸雅怀,未尝不临文嗟悼;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每有会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该联集古文原句为联,故散文笔法毕现,十分洒脱,饶有风韵。联中句子,均来自千古名篇,作者一经整合,便如己出,足见其非凡功力。“得仙之旧馆”,见于王勃“滕王阁序”:“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弟子之长州,得仙人之旧馆。”“感吾生之行休”,见于陶潜《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何伸雅怀”,见于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谷酒数。”“未尝不临文嗟悼”,则见于王羲之《兰亭集序》:“每览昔人兴感之甴,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下联起首二句,出自苏轼《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每有会意”则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最后一句,又从《兰亭序》中集来:“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人常言厚积而薄发,尚无深厚的古文根底,不能记誦百十篇千古的名文,又岂可随心所欲,信手拈来?读书,非下苦功不可!

岳麓书院的两副门联

  集文为联者,最著名的莫过于岳麓书院联。大门联为: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该联作者在许多联书中均署名袁名曜,其实还有一位张中阶。所以此联应是两人合撰之作。因袁名曜名头大得多,嘉庆进士,岳麓书院山长,是故张名为袁名所掩。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这句话后来演变为成语“楚材晋用”,沿用至今。下联语出《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不少读者乃至一些新闻媒体对这副联有些误读,关键就在于对“惟”字的理解。今天,“惟”的解释一般为:“唯一”,“只有”,但在此处却非此义。据《辞海》关于“唯”字的第四种释义为:语首助词,无义。《论语.述而》:“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可甚!”所以,上联的正确解释就是“楚有材”,而非“只有楚有材”。否则,我们湖南人也太目空一切了吧。

  书院二门还有一联,亦为集句:

  纳于大麓;
  藏之名山。

  作者程颂万,与袁名曜同为宁乡人,只不过晚出生了几十年。题此联时,任湖南高等学堂监督。上联语出《书·尧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下联语出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集句而以凤尾格嵌名,殊为难得。

落花时节又逢君

  清嘉庆、道光年间,士大夫们兴起了一种名叫诗钟的文字游戏。游戏限时,以一炷香为准。将香系在棉线上,线下坠一铜钱,下置一铜盘,香燃线断,铜钱坠入盘中,镪然作响,其声如钟。故称之回诗钟。参赛者必须在线断钱落之前完成答题,超时即无效。诗钟命题有两种形式,一种叫嵌字体,一种叫分咏体。嵌字体中又以集句格最难:既规定了在上下联某一固定位置分别嵌入哪两个字,又规定了必须集古人两句七言诗句构成一副对联。可见难度之大,非同小可。例如:集句格首嵌“秋”“绿”二字:

  秋水才添四五尺; (杜甫《南岭》)
  绿荫相间两三家。 (林逢子《镜相亭》)

  而对于饱学之士而言,这些严格的规定也不过是小菜一碟。在一次诗钟游戏中,有人命题用燕頷格嵌“女”“花”二字,集唐诗。结果,有三联集得浑然天成,堪称神妙。

  其一:

  青女素娥俱耐冷;
  名花倾国两相欢。

  上联语出李商隐《霜月》:“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下联语出李白《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其二:

  商女不知亡国恨;
  落花犹似堕楼人。

  上联语出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下联出自杜牧《金谷园》:“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

  其三:

  神女生涯原是梦;
  落花时节又逢君。

  上联出自李商隐《无题》:“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下联语出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因该诗作于长沙,不妨全文录出: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试想,若非腹有诗书千百首,焉能手到擒来便是联?

八千里路云和月

  集句联有全集句与半集句之分。所谓全集句,即联中所有文字,均他人诗文中之原句,作者不着一语,而半集句则是联文中一部分文句取自于他人,另一部分文句则由作者自行撰出。例如:临湘响山八公亭联:

  八千里路云和月;
  公共亭台酒与茶。

  上联出自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下联则是作者自撰。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李寿冈题湘潭菊花塘公园:

  坐开桑落酒;
  来赏菊花塘。

  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时府》诗云:“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寿冈先生把两句一起搬来,只将第二句改动两个字便据为己有,却无比切题。恐杜甫再生,也只能莞尔一笑吧。

  隆回六都寨酒楼联,乃民国时某人所撰:

  水如碧玉山如黛;
  酒满金樽月满楼。

  出句为明代薛蕙诗作,对句乃作者自撰。据传,清代方婺如,卧病于弥留之际,闻弟子二人,悄声言及“水如碧玉山如黛”这句成诗如何对时,忽睁目答曰:“可对云想衣裳花想容。”言毕即溘然而逝。其痴于联艺若此,着实令人感佩!

  衡阳回雁峰曾有一联,为民国时期某人所撰: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峰峦叠翠,境延蓬岛之滨。

  王勃《滕王阁序》:“渔舟唱晚,响穷彭蟊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作者取其下句,自撰一句对之,切地切情切景。高手也!(作者为我馆馆员)


 作者:胡静怡 原载:文史拾遗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