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筋动骨怎么办?还看骨伤良药断骨膏

 我心飞扬695 2015-09-28


小编导读

外用药在中医骨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医骨伤外用药种类繁多,作用各异,因此,在用药时也要讲究药物间的搭配。今天,小编就为您介绍一种专门应对骨折、骨裂的配方,名曰“断骨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它的组成和方解吧。


【组成】川续断5000g,荆芥穗2500g,川大黄1000g,参三七5000g,上肉桂500g,水防风2500g,川白及2500g,干公英2000g,五加皮5000g,自然铜(醋淬)2500g,落得打5000g,乳香炭12500g,川羌活2500g,皂角子(土煨透)5000g,土鳖虫2000g,没药炭12500g,香橼皮5000g,红茜草2500g

【用法】以上药味共研细末,用蜂蜜和冷开水调和,敷贴患处。

【功效】活血,退肿,止痛,长骨。

【主治】一切跌打损伤、骨折、骨裂、脱骱,血阻不散,肿胀疼痛。

【方解】中医治疗骨折分为初、中、后三期,初期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中期以接骨续筋为主,后期以补肝肾、养气血及壮筋骨为主。但是外治之法在此三期多以药膏外用。

跌打损伤,重则骨折脱骱,轻则扭损伤筋,移位所致的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可以手法整复筋络骨骺为首务,还可见疼痛、肿胀、瘀斑、活动障碍等。此为伤后瘀阻为患,宜用药治疗,且以活血化瘀为先,古谓“损伤一证,专从血论”,即是此义。宋代《太平圣惠方》已指出,活血化瘀药有“散瘀血,理新血,续筋骨”的功能。清代《疡医大全》引陈达公《冰鉴》说得更具体:“有跌伤骨折……宜活血化瘀为先,血不活则瘀不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也……瘀去新骨生则合矣。”血与气相依,气行则血行,血滞成瘀,气亦滞涩不行。故治伤活血多稍加理气之品以助血瘀行散。再者,自我国第一部伤科方书,也是骨折论治学专著,唐代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始,治筋骨损伤之剂又多参入治风剂。中医中凡以躯干四肢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多以“风”为病名,如颈项部的“虎项风”,肩部的“漏肩风”,臀腿部的“坐臀风”等,盖其病多由血瘀与风邪互传而致。伤后瘀阻,营卫不谐,卫外不固,易为风邪所袭,故治伤佐入疏解祛风药能助瘀血行散而得清彻,甚至有皆用治风之品以治伤痛之方。因此,治跌打损伤、骨折伤筋之血阻不散,肿胀疼痛,皆以活血化瘀为主,佐理气、祛风药,骨折则又多入续骨药物。

本方以三七、乳香、没药三味为君。三七散瘀消肿,止血定痛,《本草纲目》谓:“金疮要药……凡跌仆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无论内服外敷,三七都为治伤圣药。乳香、没药散瘀活血,消肿定痛。乳香辛香,更能调气。二者多合用,《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称“合(伤)药断不可无乳香、没药”,足见其为治伤要药。二药在本方中用量最重,与三七同为君药,以显本方活血退肿止痛的主旨。

大黄破积瘀,行瘀血,推陈致新,《神农本草经》用于“瘀血、血闭”之证,《濒湖集验方》记录本药外治跌仆伤损、瘀血流注,有“一夜黑者紫,二夜紫者白也”的记载,反映本药外治损伤瘀凝肿胀疗效卓著。瘀血凝聚,有化热成毒之虑,大黄又善泻热毒,用之既散瘀又泄热,是方中重要的辅助药物。皂角刺善于消散穿透,可直达病所,以利瘀散肿消。此药又能拔毒,与大黄合用足以为瘀血变症设防。川断调血脉,续筋骨,自《神农本草经》始,已用于“折跌,续筋骨”,《本草汇言》称“大抵所断之血脉非此不续,所伤之筋骨非此不养”。五加皮一药接筋续骨,捣敷伤处可治损骨,与川断皆使本方具有长骨的功效,再则活血祛瘀,善祛风湿。此上四味,是为臣药。

血喜温而恶寒,散瘀活血当予温药,然而瘀久可化热,故当佐寒性活血化瘀药以使寒温得宜,瘀得温而散,又使热泻而不致热蕴,甚至成毒。臣药大黄有此功效却尚嫌力单不足,方中以土鳖虫、落得打、蒲公英三味相佐。土鳖虫咸寒,逐瘀破积,通络理伤;落得打苦、辛、寒,清热利湿,消肿解毒;蒲公英苦、甘、寒,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三味逐瘀通络,且药性寒平和,可调节君药偏温之性。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续筋,近代研究证实其有续骨功效,佐以川断以治骨骼折裂。羌活、荆芥、防风温散祛寒,利关节,止疼痛。肉桂、香橼皮芳香理气,推动血气畅达,使气行血亦行,佐诸活血化瘀之药,使之行动而得效。白及消肿生肌,茜草活血而通经活络,引诸药退瘀斑,消肿胀,止疼痛。

本方突出治伤要药三七、乳香、没药,以活血化瘀为主,合诸药续骨理筋,祛风通达,理气活血。本方配伍全面,寒温得当,为治疗一切跌打损伤、骨折伤筋之血阻不散,肿胀疼痛的外用效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