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首届学子初入燕园

 無情360 2015-09-28

1首届开学典礼举行

2015年9月12日,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首届开学典礼如期举行。出席开学典礼的有来自17个国家的大使及使馆代表,包括亚美尼亚、比利时、加拿大、智利、丹麦、法国、德国、印度、爱尔兰、以色列、墨西哥、荷兰、罗马尼亚、新加坡、南非、西班牙及美国。应邀出席的嘉宾还有曹其镛先生及其夫人,曹先生设立的百贤基金会是燕京学堂的主要捐赠方之一。



今年,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96名年轻学子,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首届燕京学堂学生,其中的72名国际及港澳台学生来自哈佛、普林斯顿、耶鲁、斯坦福、牛津、剑桥等世界一流高校,24名大陆学生来自北京大学等12所国内高校。Daniel Khalessi,一名毕业于斯坦福及耶鲁的燕京学堂新生表示,燕京学堂通过创造有利环境推动学者们跨文化、跨学科角度思考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展示了打破世界分割的努力。



林建华校长在典礼致辞中表示,“我相信,燕京学堂将会给这些年轻学子们创造深刻理解中国历史与文明的良好机会。”燕京学堂致力于推动全球未来领袖对于中国全面、综合的探索与理解。学堂将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学生聚集到与中国历史、民族命运息息相关的北京大学,促进文化交流与价值共享,促进学生广泛接触中国社会,深度领悟中国文化,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为全球各个领域“了解中国、贡献世界”的未来领导者。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这正是燕京学堂独特之处。


2文明的相互探索和碰撞一直在发生


林校长在他的典礼致辞中说道:在1996年铱星计划之前,人们还难以想象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够接收来自全球各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们的经济、我们的交换能够随时随地地发生。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副院长John Holden也在此谈到了自己的经历。“1971年,我19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中文,为什么呢?因为和在座的诸位同学一样,作为一个立志于了解全球、沟通世界、贡献和平的年轻人,我认为中华文明、中国文化是非常伟大的,中国在世界上将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当时我并未预料到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先生会访华,也未预料到40多年后我会成为中国顶尖学府——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的副院长。今天的开学典礼对我和我们大家而言都意义非常重大,它包含了几代人对了解中国文化、中华文明的向往之情。”


加拿大大使Guy Saint-Jacques先生也同时表示,加拿大外籍学生的最大来源地就是中国。“中国学生和他们的加拿大同学一起读书,下至小学,上到研究生阶段。他们中的每个人都为他们的学校、社区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今天的世界已经是一个很小的世界了,因此我们各个国家,每一个人,特别是年轻人,都要去了解其他国家的情况。这种了解可以像我这样只知道一些皮毛,知道国外都发生了什么政治情况,但未来的年轻人,我们希望他们能够真正了解其它文化,它们产生、发生的根源。正是因为这样,北大在几年前建立了Western Classics这样一个教育的项目,希望我们北大的学生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根源,让将来的年轻人能够更好地理解西方的世界、西方的文化。今天的China Studies项目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希望更多的世界各国的年轻人到北大来,能够更好地学习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根源。”林校长说道。


3文明的碰撞意义在于文明的自我审视



为什么我们当今一定需要文明的相互交流和碰撞?袁明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在典礼致辞中细细讲来:“几天以前,我收到一位今年夏天毕业的学生从纽约发来的微信。他叫米禄,是一位塔吉克斯坦的学生,他在北大学习了6年,毕业时已经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他在微信中说:‘我怀念在北京的日子。纽约这里也不错,但是没有人见面会问我: 米禄,你吃饭了吗?’一句简单的问候,其实背后有许多内容。这种充满中国人情味的中国式问候,我们自己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一位外国人就会把它作为对北京生活的思念。”


文化的力量,在于打动人心。


在其他文明的视角下,中华文明的可贵之处得以深刻的彰显。“国际化是途径不是目的,目的是文化的自我审视和自我表达和重新定位。燕京学堂的意义,在于沿着历史的脉络,开启又一轮探索,一种跨文化、跨学科的集体探索和实践。”袁明教授这样总结道。


4服务社会是我们对青年学子的期许


曹其镛先生在致辞中说:“对于燕京学堂的你们,我们有着很高的期许,并希望你们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经常会看到社会精英们为追求个人利益而孜孜不倦,但他们之中,并没有很多人选择为社会公共利益而奋斗。然而,我们需要鼓励年轻人,在实现自我和奉献社会中寻找平衡点。”曹先生的讲话也代表了北京大学对燕京学堂学子的殷殷期许。同时,燕京学堂还将邀请热心服务社会公益事业的人士面对面交流,开展志愿者服务、社会公益问题解决方案比赛等形式培养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



5燕京学子开始了踏出这条路的第一步


鲁迅曾经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来自美国的学生代表Daniel Khalessi引用了这句话。作为首届“开路人”,他对这条无人之路的拓荒之旅充满了信心和使命感。他说,当许多年过去后,他希望能够看见曾经并肩作战、披荆斩棘的同学们,能够站在属于各自的岗位,用自己的所学所得为中国和世界的连接铺开宽阔大道。


刘伟常务副校长同样表示:“这短短的两年的学习也许满足不了同学们所有关于中国问题的求知欲,但是希望在北京大学的学习,不论对国际同学还是对中国同学,能够开启你们关注中国问题、关心世界未来的责任感。”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不是一个人生的顶点,更像是人生的起点,从这里出发,燕京学子们将走出他们并不容易的第一步。任何新鲜的事物都是颇具争议的,然而争议不光是挑战,更是机遇,因为有争议,能够让我们有不断改进的机会,能够敦促我们不断前行。


那么,今天来和大家一起谈谈北京大学燕京学堂是怎么启动的,怎么建设的呢?培养目标定位是什么呢?


FAQs


  • 燕京学堂项目的办学资金来源是怎样的?

北京大学提出燕京学堂项目计划后,就燕京学堂项目本身的建设向社会进行了集中募资。燕京学堂的项目资金包括奖学金、教学经费、设施建设以及行政费用等,全部来自国内、外华人企业家的捐赠。燕京学堂主要捐资人之一是香港百贤教育基金会的曹其镛先生,其他捐赠人则希望匿名捐赠。北京大学将继续募集社会捐赠以促进燕京学堂的长足发展。


  • 燕京学堂的住宿安排是怎样的?

勺园6号楼留学生公寓属于北京大学会议中心,由会议中心统一管理,今年九月投入使用,现入住包括燕京学堂在内的各院系国际项目学生。


  • 为何国际国内学生在校期限要求不同?

经北京大学交叉学位分委员会批准、教育部学位中心备案,燕京学堂中国学硕士研究生项目课程学习一年,学生第二年实习实践、交流交换、或更多的课程学习及论文写作。燕京学堂决定国际、港澳台学生奖学金及必须在校期限为一年,大陆学生为二年。所有学生必须在校期限内奖学金总额相同。


  • 燕京学堂的奖学金是怎么安排的?

燕京学堂的奖学金用于支付学生学费、住宿费、一次往返机票、医疗保险以及基本生活费。


  • 燕京学堂的录取程序是怎样的?

国际学生的录取流程包括材料预选与面试两个环节。申请材料要求详见招生通知。个人面试由燕京学堂招生委员会对候选人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考察标准包括学术能力、领袖潜能、国际视野、长期目标等。国内学生根据教育部推荐免试研究生选拔流程和北京大学招生规定进行严格的审核筛选。


  • 燕京学堂的目标定位是什么?

燕京学堂是硕士培养项目,通过以问题为导向,跨学科的培养模式,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子,进行中国学交叉学科的学习。燕京学堂的首批学生中,有的在中国有学习和生活的经历,有的则有其他丰富的跨文化交流背景,想要在中国学领域进行进一步探索。

多样化的生源对于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对话,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并不期待所有学生都成为相关学术领域的专家,但是我们相信,多元文化和思想的交流碰撞,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以及整个世界的文明进步都将有所裨益。


****


责任编辑:陈婷,贺泽亚,龙珂帆,张泽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