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仲景与河图洛书之缘

 johnney908 2015-09-29
(原作者:李保柱)不了解上古的河图洛书,就不知道古代圣人的所作所为;不了解上古的河图洛书,就无法解读上古先民的语言、文字和思维方式;不了解上古的河图洛书,就无法编写出完整的中国上古史;不了解上古的河图洛书,就无法揭开人体生命之谜。
河图洛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难题,是我国上古先民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就创造出来的无字天书。时至今日,对于绘有河图洛书的实物以及河图洛书在上古时代的真实用途,除少数人知晓外,芸芸众生茫然无知。
在周成王时代,河图洛书还在皇宫里陈列着,经幽王之乱,西周国宝被犬戎劫掠一空,河图洛书从此流落民间不见踪影。孔子一直等到晚年,也未能见到河图洛书,于是发出“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这一千古慨叹。老子作为周守藏室之史,虽未言及河图洛书问题,但肯定知晓河图洛书,只是没有明言而已。有人据此而言“老子和孔子是那个时代两位学识最渊博的人,如果他们解决不了这一问题,其他人就更无从谈起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河图洛书蕴涵着生命数理,通晓之人秘不示人。所以随着岁月的不断流逝,河图洛书问题竟成为千古难解之谜。
关于河图洛书用途的记载最早见于《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则记载同时指出了河图洛书的出处和用途,在一般人看来,既然古代圣人都以河图洛书作为某种行为的准则,说明河图洛书应是至高无上的圣物,除了天赐或自然存在之外,似乎找不到更好的解释。
古代也曾有几位学者对河图洛书做了比较客观推测,如汉代郑玄认为河图洛书是帝王传授之物;元代俞琰认为是刻有图文的玉器;南宋薛继宣认为是记有当时疆土国界之类地图的文物,被作为王位传授的象征物。这些推测虽然找不到直接的证据,但也没有超出《尚书·顾命》和《易·系辞》所论述的范畴,因为这些物品确有帝王可藏,圣人可则之处。
对河图洛书研究影响最大的当属西汉古文经学派的开创者刘歆。刘歆认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刘歆的论述提供了两条重要的信息,在伏羲继天而王之前已有河图,到禹治洪水时,仍在使用洛书。
在河图洛书中取得重要进展的首属张仲景及其先师张伯祖等民间高手,到宋代陈抟处传出河图洛书图式。张仲景及其先师根据河图洛书和八卦撰著了千古不朽巨著《伤寒杂病论》。而陈抟在《龙图易》中提出龙图三变的三组易学图式,其第三变的两幅图,就是后来被刘牧称为洛书与河图的图式。这两个图式究竟是陈抟自己由《周易》悟出来的,还是确实看到古代的实物,陈抟没有说,他托伏羲之名,又将河图洛书与周易及“龙马负图,神龟供书”拉到一起,河图洛书之谜并未明言,反而使清初一些学者认为河图洛书是纯系陈抟伪作,其实陈抟传出的河图洛书八卦图式是仲景时代的河图洛书八卦历代秘传的结果。
现代考古学的进展为河图洛书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977年,安徽阜阳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太乙九宫占盘上所刻的数字和文字内容,分别与由陈抟处所传出的洛书及成书于战国时代的《灵枢经·九宫八风篇》完全相同,他说明宋代所传的洛书图式并非陈抟伪作,而且这些图式在战国时已经流传着,但它还不足以证明这种图式在上古时代就已经存在。
令人惊讶的是,1987年6月在安徽省含山县长岗乡凌家滩一处新石器时代墓地上,出土了一件5000年前的玉器(习惯上称之为含山玉片),有的考古学家曾对玉片做过考证,认为玉片周围一圈的圆孔可能与古代的洛书有关,但当时人们并不知道洛书在上古时代有什么用途,所以这一研究结果并未引起学术界普遍重视。
河洛八卦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是古人高度智慧的结晶,明其理则上可知天文,下可知地理,中可通人事,其精于此道者,代不乏人。黄帝族的风后“演河图法而为式用之,创十八局”,就是将河图的数字打乱,重新编出十八种图式,用来传递军事情报信息。医圣仲景先师之河洛八卦昭示下的仲景方术,推演河洛八卦图式为十八种,创立人体三阳三阴配脏腑六病天度气数图、人体三阳三阴配脏腑六病部位图、阴阳九型十八种人类个体差异气质分型、人体三阳三阴配脏腑六病生成演化耗散结构图等20多种图式,以数定象,因数明象,务穷宇宙人生造化之秘,在此基础上撰著了千古不朽医著《伤寒杂病论》16卷396 条方法论,深刻揭示了人体生命演化过程中疾病产生的本质和演化转变规律。
仲景方术其理论溯源本于河图洛书,物生谓之化—河图形圆,阴阳合一,五行一气,十月怀胎先天生成无为顺生自然之道;物极谓之变—洛书形方,阴阳错综,五行克制,九九八一后天变化有为逆运自然之功。人禀天地阴阳五行之气数而生,病乃先天,先天生成病,医乃后天,后天变化证,六病辨病位,九纲定病性,观其病证,知犯何逆,随病证而治之。
隐秘千年而不传的张仲景术大白于天下,争论千年不休的《伤寒杂病论》真面目也终于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中医之振兴指日可待,避世高人将复出以济世,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而衰落多年“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的道家文化会再次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其道法自然,顺其自然,回归自然思想将会更加深入人心,大行于世。
生命圆圆一个圈,
乾旋坤转任自然。
识得阴阳五行理,
宇宙万物一掌中。

牛bb文章网欢迎您转载分享:http://www./article/1200300-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