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心法要诀》 > 卷二 表热里热阴热阳热-恶寒背恶寒辨……

 p0oouuu 2015-09-29

表热里热阴热阳热

发热无时热翕翕,炊笼腾越热蒸蒸,表热尿白里热赤,外需麻桂内凉承,燥干烦渴为阳热,厥利外热属阴经,阳热宜清白虎辈,阴热四逆与白通。

【注】发热无时热翕翕,谓发热无休止之时,若合羽外覆之表热也。炊笼腾越热蒸蒸,谓发热如炊笼蒸蒸内越之里热也。表热,热不在里,故尿白也;里热,故尿赤也。外需麻桂,谓表热无汗宜麻黄汤,有汗宜桂枝汤。内凉承,谓里热轻者宜凉膈散,重者宜三承气汤。发热兼口燥、舌干、烦渴者,为阳经之热也,发热兼厥冷、下利清谷者,属阴经之热也。阳热宜清,白虎解毒辈也。阴热宜温,四逆白通汤也。

【注】翕翕、蒸蒸发热,俱有汗,二证相类。若以翕翕之表热,误为蒸蒸之里热,下之则逆;若以蒸蒸里热,误为翕翕表热,汗之转伤。翕翕之汗热虽同蒸蒸,扪之自温,不似蒸蒸之汗热、扪之自有热气透手也。其间或有疑似难辨,又当审小便之白赤,舌苔之润燥,自可决也。

 

恶寒背恶寒辨

恶寒表里阴阳辨,发热有汗表为虚,发热无汗表实证,实以麻黄虚桂枝。无热恶寒发阴里,桂枝加附颇相宜,背寒口和阴附子,口燥渴阳白虎需。

【注】恶寒一证,有表里、阴阳之辨。发热恶寒发于阳表也,有汗宜桂枝汤,无汗宜麻黄汤。无热恶寒发于阴里也,有汗宜桂枝加附子汤,无汗宜麻黄附子细辛汤。背恶寒口和,谓口中不燥而和也;阴,谓属少阴也,宜附子汤。背恶寒口燥渴,谓口中燥而渴也;

阳,谓属阳明也,宜白虎加人参汤。

【注】阴阳二经,恶寒虽同,其身有热无热则异也,一则汗之,二则温之。少阴、阳明之背恶寒虽同,其口中和、口中不和则异也,一则温之,一则清之。恶寒虽属轻微之证,仲景立法可辨,他可类推矣。

 

恶风

风寒相因相离少,三阳俱有恶寒风,恶风属阳法从表,三阴恶寒无恶风。

【注】风寒二者,大率多相因而少相离,有寒时不皆无风,有风时不皆无寒,故三阳俱有恶寒恶风同见也。恶风与恶寒均表病也,法当从表;然风属阳、寒属阴,故三阴经证有恶寒而无恶风也。

 

头痛

三阳头痛身皆热,无热吐沫厥阴经,不便尿红当议下,尿白犹属表未清。

【注】三阳,谓太阳、阳明、少阳也。头痛身皆热,谓三阳头痛身皆热也。三阳经头痛,法当从三阳治也。厥阴头痛,则多厥而无热,呕吐涎沫,是厥阴挟寒邪上逆也,宜吴茱萸汤温而降之。三阳头痛,若不大便,小便红赤,为里实热,法当议下,宜承气汤。若小便清白,即不大便,为里热未实,表尚未清,法当先从表治也。三阴经无头痛,惟厥阴有头痛,以其脉与督脉上会于巅也。三阴经无发热,厥阴少阴亦有发热,谓之反发热,以其藏有相火,阴盛格阳于外也。

 

项强

项背几几强太阳,脉浮无汗葛根汤,有汗桂枝添葛入,脉沉栝蒌桂枝方。结胸项强如柔痉,大陷胸丸下必康。但见少阳休汗下,柴胡去半入蒌良。

【注】项强,太阳病也。项背强,太阳、阳明病也。几儿,拘强而甚之貌也。脉浮属二阳之表脉也。若无汗是从伤寒传来,宜葛根汤;有汗是从中风传来,宜桂枝葛根汤。脉沉,谓邪已入胸里也,宜栝萎桂枝汤。结胸,谓结胸病也,项强如柔痉,谓项强背反张,有汗如柔痉之状也,宜大陷胸丸。但见少阳,谓太阳、少阳并病之项强。休汗下,谓邪入少阳,不可更汗下也,宜柴胡汤去半夏加栝萎主之。良,好也。栝蒌桂枝汤方在《金匮要略》。

 

身痛

身痛未汗表实证,汗后身疼属表虚;桂加生姜参芍药,尺迟血少建中 ,少阴沉厥附子治,厥阴汗利四逆医,风湿尽痛难转侧,掣引烦疼桂附宜。

【注】身痛,未汗属表实证,宜麻黄汤。汗后身疼,属表虚证,宜桂枝新加汤,即桂枝汤倍生姜、芍药加人参也。曰桂加,即桂枝汤加此也。尺迟血少建中 ,谓身痛尺中脉迟,是血少营气不足也,虽未经汗,不可发汗,宜建中汤加黄 以补营血也。少阴,谓身痛见少阴沉脉,四肢厥冷也。附子治,谓宜附子汤治也。厥阴,谓身痛见厥阴厥逆,汗出不止,下利清谷也。四逆医,谓以四逆汤医也。风湿,谓风湿身痛也。尽痛难转侧,是湿则令人一身尽痛不能转侧。掣引烦疼,是风则令人筋脉牵引,烦疼不宁也。桂附宜,谓宜以桂枝附子汤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