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资源产业的“难言之隐”!(上)

 杀机顿起 2015-09-29

【开场白】

主持人箴言近几年来,经常会从媒体听到“中医将亡于中药”论调,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中药资源在中医药产业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具体体现在国家对于中药资源相关研究经费逐年增加,同时也体现在中药企业对于中药资源产业投入热情高涨,诸如天士力集团、康美药业等大型制药企业专门开辟了中药材产业板块。

然而,在这种对中药资源科研及其产业高度重视的前提下,相关的科研成果和政策举措能否起到托举中医药产业良性发展的使命?今后中药资源研究和产业发展又将去向何方?

今天主持人箴言又邀请了几位与中药资源相关的一线一流的青年才俊,他们有的从事中药资源基础研究,有的则是长期服务于中药资源企业的研发人员,一起大话中药资源科研和产业的前世今生,共同探索采用如何举措防止“中医亡于中药”悲剧的发生!


一、主持人箴言:近来,经常通过微信和新闻等媒体途径听到中药产业发展要关注中药资源,否则“中医必将亡于中药”的呼吁,事情真的有那么严重吗?下面想听听各位的观点。



观点武川优质的中药材原料是确保中药优质、稳定、可控、有效的物质基础,毋庸置疑如果中药材原料出现问题必然导致中医药产业的崩溃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加之对资源利用的管控的不到位,中药材资源的种类和蕴藏量危机问题日趋凸显,诸如犀角、羚羊角等功效显著的动物药,其基原动物(犀牛和赛加羚羊)已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录,明令禁止交易和捕杀,这已经导致安宫牛黄丸等救急良药无正品原料可用(现在其中犀角用水牛角代替),你想原料都变了,功效还能保证吗?





观点多乐土当然犀角和羚羊角的濒危是比较极端的案例,我在2010年去甘肃某县资源调查的时候还发现了一个更为可怕的现象,当时正值8月份,在进山的路上,我发现过一段就有一堆装满地下根茎药材的箩筐,后来经确认是一种叫做鬼灯檠(牛角七)的药用植物,咨询当地人说,过去这东西到处都是,但是今年6月份来了一批人收购这种药材(鬼灯檠),价格还可以,每天拼命采收能够挣300元(采收150kg鲜货),于是当地百姓积极性很高,当时我因调查其他药材的需要往深山里走了25公里,结果在山路两旁竟未发现1株该药材,也就是说受经济利益驱使,在短短2个月内这种药材在当地片区已经被采收殆尽这充分说明,无论我们认为贵重药材还是大路货药材,时刻都有步入濒危药材的危险。可想而知,如果药材原料都不在了,还谈什么开方子治病?谈什么优质现代化中药的生产?





观点生物尖上面说的只是野生中药资源,据我查阅的报道,目前在人工栽培中药材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大,由于中药材人工光栽培起步较晚,很多品种的栽培技术都缺乏规范性,药材基原和栽培种质混杂、滥用农药、过量施肥、硫磺熏蒸干燥、使用磷化铝防虫储藏药材等诸多问题,如此人工生产的药材不但药材功效成分难以保障,弄不好还会成为毒药,因此,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威胁着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主持人箴言:如此看来,无论野生药材资源还是人工栽培药材资源,存在的问题都很严峻。然而,从科研角度看你们几位认为中药资源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而当前中药资源领域正在开展的热点研究又有哪些?


观点

多乐土实际上中药资源的发展目标很清晰,就是要确保优质、稳定中药材原料的可持续供应,其中包含了中药资源“质”和“量”两个要素,而中药资源的质和量是药材自身基因资源和药材产区独特的自然禀赋综合作用的结果,当然也受人为加工因素的影响。据此中药资源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很清晰,应该包括:

1、明确不同产区中药资源的质和量(摸清家底);

2、收集和保护药用生物种质资源,特别是濒危物种(保护基因资源);

3、中药资源产区区划(明确不同产区自然禀赋);

4、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关键技术研发(生产优质人工资源);

5、强化中药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确保提高利用效率)。


观点

武川事实上,当前在中药资源领域的几个研究热点都有上述关键问题有关。

例如:2014年全面启动了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此次资源调查集成了很多现代技术,除进行传统中药资源蕴藏量调查(静态调查)外,调查还尝试建立了中药资源动态检测站点,以期能够建立中药资源实时预警监控体系;

此外,在传统药材鉴定基础上开发的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别解决了中药材真伪鉴别困难的问题;

基于“道地指数”的多元综合量化评价药材质量为具有中药特色的药材质量评价提出了新思路;

基于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具有相似化学成分“药用植物亲缘学”为中药替代品寻找指明了方向;

而基于三大利用策略(传统非药用部位多途径利用策略、中药材与中药饮片加工过程废弃物回收利用策略、中药资源深加工过程废弃物回收利用策略)的中药资源综合利用思路为提高中药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提供指导。


观点生物尖需要补充一点,中药资源研究的关键问题还有包括加强中药材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从而最终强化中药材质量评价。


三、主持人箴言:既然开展了这么多的科学研究,那么,这些研究未来能否很好支持到中药资源产业发展?


观点多乐土事实上,当前中药资源的相关研究对于中药资源产业发展支撑作用并不理想,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包括:

1.课题自身的复杂性:中药材质量和产量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系统探明各类药材质量和产量的形成机制存在固有的困难;

2.研究结构和生产机构目标的偏离,一个飘在空中,一个趴在地上:当今中药资源相关研究工作主要由研究院所和大专院校承担,而中药材原料的生产则是由药农、合作社和专门的企业承担。

这样问题出来了,在我国当前科研机制下,对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考核主要是科研创新的业绩,包括科研项目、SCI文章、专利、奖项等,这种体制导致很多科研团队和机构都偏离了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初衷,而无论水平高低都做理论研究,将本来很朴素的问题包装为有创新性的课题,引入很多本来并不需要的新技术、新方法,购买昂贵的国外仪器和试剂,发表大量所谓创新性的高端SCI论文,闪电性的编写一系列所谓专著,申报一系列所谓的专利(其实没有多少人用),自娱自乐的申报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奖项,看似很高大尚,很欣欣向荣,其实榨干了看,什么问题也没有得到实际解决,这就是说的飘在空中的,即上不能顶天,下不能立地

另一拨在一线从事药材生产的团体是趴在地上求生存的,很多药材生产企业开始的时候,怀着一颗为中药材产业担当的鸿鹄壮志介入,在经受技术不过关和市场没有保障,付出血本的大浪淘沙后,很多都会放下初衷,转而杀入唯利是图的红海,管他药材有没有农残,管他资源破坏不破坏,先挣钱再说。偶尔这些企业和科研专家也会对接,但是多数都会因为志向不同不欢而散。

就这样,中药资源的研究者和生产者各自玩着自己游戏,实在是智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


观点

武川确实,在资源领域的一些专业,由于对于科研人员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合理,使得从业人员盲目追求高大上的文章点数,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工作不够重视,亟待将科研和产业需求目标进行很好的整合。

除此之外,在中药资源领域,非常缺乏既具有中医药专业基础,又能够扎根一线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这也是影响本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很多中药资源的大专家,多数是四处作报告的空中飞人,理论水平很高,但是缺乏一线的实战经验,而即便国内有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由于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中,晒着太阳种地被认为是低等工种,加之田间工作比较辛苦,导致该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基本都转行就业,因此,如何保证培养中药资源一线的研究专家和技术人员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我个人的建议是在职业高中开辟中药资源专业人才的培养,因为大学生和研究生多偏于理论,毕业后认为自己学历高,很难在一线扎根工作,而职业教育则更多偏重实际的技能,毕业后不会以学历自居,能够接受到资源一线工作的挑战,这应该是一条很好的人才培养出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