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析】花仙夜入广寒深

 海明山水 2015-09-29


郑慕康


郑慕康(1901-1982),名师元、师玄,号慕康,广东潮阳人。出生于朝阳一个小商之家,玲琅满目的画报、月份牌等启蒙了他对艺术的爱好,开始临摹各种广告样张,绘画天赋初现端倪。1918年郑慕康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开始学习西洋画,虽以临摹为主,亦为他今后人物画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造型基础。后师从冯超然,为其艺术道路上的重大转折,专攻人物画,善人物,仕女尤甚,得明代曾鲸晕染法之精髓,兼工诗书。1949年后参加新国画研究会,兼任上海美专国画教师,1960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成为首批入聘画家之一。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文史馆馆员,是广东潮汕地区名震上海的画家之一。


冯超然的弟子中,唯郑慕康独善仕女画。他精研勤习冯师的传统人物画,并上溯改费、曾鲸、唐寅一路的传统仕女画。所以郑慕康的人物画还属于传统人物画的范畴,形象仪态端庄,秀美古雅,赋色清丽,形神俱佳。并且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人物画的同时,他又将早年所习的西方人物造型技法融入其中,将西方人物造型中的明暗法、透视法与传统工笔人物画融合为一,使得其人物画造型准确、姿态传神而又不是传统人物画的温婉秀媚。



嫦娥 郑慕康 137×67cm 1963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郑慕康1963年所作《嫦娥》即为他典型的融合中西绘画技法的人物画作品。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有众多版本,最广为流行的是: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逢蒙得知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欲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吃了不死药,由此飞上了天。由于不忍离开后裔,便飞到了距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住在月亮上的广寒宫里。从郑慕康《嫦娥》的构图上看,显然是依据这一版本的传说创作的,人物位于画面上方的三分之二处,呈向天空飞升之势,但却回头顾盼,一副恋恋不舍,不忍离去的样子,而下方大面积的空白,更是给人留下无限的想像空间。中秋本是团圆日,一种离别的情景总是能让身在异乡异地之人抒发淡淡的乡思之愁,也能让合家团圆之人更加感受合家团聚的温情。当然这种向上飞升,回头顾盼的图式并非郑氏独创,而是承袭了一种最为经典、最具表现力的奔月图式,经受住了人们长久的视觉审美考验。





嫦娥 局部


该作品真正体现郑慕康绘画中西融合特征的地方在于人物造型和缭绕迷蒙的云雾上。嫦娥的形象展现了郑慕康扎实的造型功底,姿态的曼妙亦突显了传统仕女画清丽婉约的风姿。画面用笔精细,线条流畅而又富有弹性,如春蚕吐丝,服饰设色淡雅、清丽,粉红、青黛相间,体态轻盈、面貌俊美,生动传神。服饰、面孔的设色以晕染为主,层层敷色,利用色泽的厚重轻薄来突显人物形象的立体空间之感,颇似明代“波臣派”的人物写真法,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的写真方法。嫦娥脚下和身后云雾缭绕的祥云,变化多端,层次丰富,创造了一种广阔而深远的空间,显示出他高超的空间营造技巧;祥云以冷色调铺染,亦渲染了广寒宫高处不胜寒的特征,增强了画面整体的艺术效果。该作品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以往的嫦娥奔月图中,月亮只是象征性的简单描绘在上空,而这里,郑慕康还别出心裁的表现了月亮上的亭台楼榭,使得画面更加丰满充实。不经意间会给人一种嫦娥在广寒宫前起舞弄清影的美奂意象。由此亦可见,郑慕康虽以人物画名重于世,其界画功底亦相当了得,于传统中国画的各种艺术形式都有着精湛的技巧。


总体来看,郑慕康的《嫦娥》无论是在线条的流畅,色彩的晕染上,还是在造型的严谨、艺术气氛的营造上都是无可挑剔的。就艺术成就而言,其人物形象的肖似传神方面,或许要超过其师冯超然,而将传统仕女画的写真与西方造型艺术的融合,更是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历史进程向前推进了一步。



微博:@上海中国画院

地址:上海市岳阳路197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