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道 | 温暖的家,都有位“百岁老人”

 汉青的马甲 2015-09-29




铮舍素生活,心静人自在

文 | 物道


我们漂浮在这尘世太久,心也渐渐被磨得疲倦,而什么是最理想的生活?“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林语堂先生拿起笔,在他《生活的艺术》中轻轻写道。

大概是甘于平静的人,在追求上都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以致于数十年后也有个叫梁少波的人,甘愿把自己倾注在这些被人看作不中用的老木头之中,历经多年的老房子里拆下来的榆木大梁,他做成闲庭信步回首望的那一方几案和茶台;也是起身探坐伸手取卷的书架,他用最自然的状态,伸手去触碰自然。


他做了一屋子素雅质朴的木质家具,名曰“铮舍”,铮是寒泉清声,静立着时光雕琢的画音;舍是舍眷,人生停留的栖息点。铮舍,要做有禅意的家具。所以在这不经雕琢的房子里,除了有来自木头清新的本质味道在浮动,还有满屋洒脱超然的气息在久久飘着。




如果要做一棵大树,我愿是棵老榆木


所有用作铮舍家居的木材,都是老榆木。真正的老榆木,来头有讲究,必须是老陈料榆木,是指回收的老榆木房梁和老门板料,而不是单纯生长了数百年,新近砍伐下来的榆木。


俗话素有“榆木疙瘩──不开窍”一说,说的就是榆木木性坚韧、耐腐蚀的特性,时间像是一只无形的手,历经千年的风吹日晒雨淋,它却化作最柔软的外衣,把这些老榆木裹得严严实实,风化后更显质朴天然,却粗犷而硬朗。木身上的虫眼和木结,是时光留给榆木的最美印记,那是一种令人震撼的沧桑美感,当你看见,就仿佛是与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直面,聆听他那过去的故事。



一整块笔直的榆木,搭配古朴的鱼骨排列式床板,就构成了铮舍这张简约到极致的朴素大床,简单得甚至有点过分,可就是这样不加修饰,只在表面涂了植物木蜡油的几根木头,轻易地却让人有了亲近自然的味道,那份来自家的安心感觉,像暖流般蔓延全身。


而这张似乎来自于每一个普通奶奶家的木头椅,四平八稳地立在那儿,像每一个相似的童年时代,小小的人儿坐在上面摇晃着两只小短腿,摇头晃脑地听着头发花白的奶奶讲着以往的故事,时光几经流转,最终安安静静地都停留在老榆木的纹理上。



不上漆、不打蜡,没有多余的雕饰,没有纷繁的色彩,铮舍的每一根木头,每一个线条,都朴素得让人惊讶,“铮舍的家具可以说是没有性格的。它偏向于中国古代追求的中庸之道,永远保持一颗谦卑之心,不急功,不冒进。”当老榆木遇上素生活,一切就全都刚刚好。


摸着铮舍的家具,我希望自己是一棵树,最好是一棵老榆木。守静、安然,敏感的神经末梢,触着流云和微风,窃窃的欢喜。脚下踩着最卑贱的泥,很踏实。还有,每一天都在隐秘成长。




做一根有温度的木头


高速发展的现代生活,铮舍始终守着一份最古老的感动。细腻打磨的边角、精致巧妙的暗榫设计,几千年前那些手工艺人娴熟的技法,一刀一线刻画出来的灵魂,都在安安静静地向世人展示着他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古老的手艺人通过这样一种世代传承的方式,向后辈们传达着他们对于生活的感悟,永远宁静,永远敬天爱人。


老榆木很实诚,人手带给它什么,它悉数接纳,并且永久保存。它身上带着匠人打磨削刻的痕迹出来,最终在使用者的手中绽放。它始终安静,始终低调,但却在这段漫长岁月中,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木身上的一道道印记,不是它的缺陷,因为在这些印记里面,它比任何人都清楚,你曾经与它发生过的故事。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