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阜阳名胜联·颍上

 江山携手 2015-09-29

  颍上县,位于安徽西北部,地处淮河与颍河交汇处,华北平原最南端。西北与阜阳市区相连,东邻凤台,东南与寿县交界,南接霍邱,西与阜南毗邻。全县国土面积1859平方公里。春秋时期设“慎邑”,秦汉置“慎县”,南北朝称“楼烦”,隋大业二年(606)定名颍上。据《太平寰宇记》:“以地枕颍水上游为名。”西汉时司马迁《管晏列传》中:“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颍上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颍上县城现为慎城镇,位于县境中偏南部,居淮河北岸,濒临颍河右岸。清《颍上县志》载:隋大业二年(606),改楼烦县为颍上县,县治在故郑城。唐武德四年(621),把县治改建于县北6公里之旧县城(今十二里店东边,俗名“高河沿”)。后来不知在何时,县治又迁回郑城旧址。元朝末年,颍上县城只存有土基。明朝初,经守御所正千户孙继达、副千户何泉开始修筑砖城,东城外临颍水。明嘉靖二十年(1541),颍州道苏志皋始开颍上城隍,城与池始备。至万历六年(1578),知县屠隆修筑东门外石堤。崇祯九年(1636),因李自成义军驰骋颍霍,知县廖维义重修石堤,并在北城建筑“靖氛楼”,在城东南、城西北两角同时修建两座防御楼房。颍上县人“左州知州”高天佑又在城东北角筑一高台。顺治八年(1651),东南角城墙被水淹倒,知县鲍宏仁捐献自己的薪俸把它修好。顺治十二年(1655),知县翟乃慎又维修了东门外石堤和桥,“建泰山庙以镇水口”,并修理了城墙。康熙四十四年(1705),颍河水涨,只有东北角城墙未倒,其余三面全毁。雍正三年(1725),知县张志亨用土修复了三面城墙。乾隆四年(1739)涨黄水,城墙又被淹倒,知县严彭年又重修砖城。道光十年(1830),城墙又有倒塌,知县黄应钧倡捐重修。至二十二年及咸丰、同治年间,城东南、西北、西南等处屡有塌陷,迭经知县程钰、廷瑞、金灏、黄祺年等先后修复。光绪十二年(1886),四座城楼又毁,知县陈慎容等筹款重修,维持到清朝结束。民国五年、十二年(1916、1923),四座城楼又两次毁坏,县知事方肇寻、童佐良等筹款维修。民国二十二年(1933),城墙又有倒塌,安武军李荣标(颍上人)募捐重修。民国二十八年,国民政府命令拆去城墙高度的一半,将城砖修建学校,古城遂逐步毁去,今仅存城基,已与地平。

  颍上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造就了特色各异的人文自然景观,其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在整个淮河流域独树一帜。有“东方芭蕾”之称的颍上花鼓灯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管鲍祠,青砖灰瓦,典雅幽静,传扬着感人至深的管鲍佳话;颇具苏式园林风格的尤家花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改革开放以来颍上人民创造的小张庄和八里河两个生态环保“全球500佳”名扬四海,堪称奇迹。享有绿洲仙境美誉的小张庄,首开我国生态环保与旅游农业先河。八里河风景区和迪沟风景区双双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八里河南湖公园,景点壮观,湖光胜景,如诗如画。迪沟风景区集自然生态、城镇园林、佛教圣地于一体,让人流连忘返。
 

壮气足吞曹,一片丹心扶日月;
精忠为辅汉,千秋大义镇乾坤。

  • 关帝庙,位于县城东门内关庙巷,始建于宋。今已不存

玄德兄,翼德弟,德兄德弟;
子龙友,卧龙师,龙友龙师。

  • 关帝庙

莽莽乾坤,见义必为真勇烈;
昭昭日月,于心无愧是神明。

  • 关帝庙

史官拟议曰矜,误矣!视吴魏诸人,原如无物;
后世尊崇为帝,敢乎?论春秋大义,还是汉臣。

  • 关帝庙

三尺犹寒,法著南天开帝座;
五云时现,气腾北极普神庥。

  • 耿棚集北帝庙,位于县城西30里之耿棚乡,今已不存

屾山上神仙府;
云中帝子家。

  • 耿棚集北帝庙

庙小神灵大;
心慈福德多。

  • 东关土地庙,位于县城东关外,今已不存

莫看我庙小神卑,不烧香试试;
休道尔位尊势大,敢作恶瞧瞧。

  • 东关土地庙

貌似汉高,荥阳替主公殉难;
心如包拯,阴府为民众掌权。

  • 城隍庙,位于县城东门内。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今已不存。城隍神是经明太祖朱元璋利用和加封而在全国信奉起来的。因纪信忠于汉高祖,故朱元璋封他在自己故乡凤阳府任城隍爷。颍上明代属凤阳府辖,故有此联

桐邱鸣鹤;
淮渚潜龙。

  • 清凉寺,位于县城中桐丘上,今已不存

沃野千里;
王畿万年。

  • 张乐行题沃王府大门,位于县城内十字街西。捻军领袖张乐行曾被太平天国为渥王,亦写成“沃王”。他曾七下颍上县城,故建府第

磨到功深,一卷青囊堪寿世;
如斯颂美,四城红杏早成林。

  • 李磨如故居,位于县城内。李磨如,清末县中名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为群众所敬爱。故居今已不存

砚种舌耕无歉岁;
笔花墨雨有丰年。

  • 余幼泉自题故居,位于县城中,今已不存。余幼泉,清末民国间人,曾任安徽通志馆副馆长

蚕食鲸吞,河山非旧,徒手中原争逐鹿;
桑田沧海,岁月不居,惊心午夜起闻鸡。

  • 常任侠题颍上蚕桑学校,位于县城中。创立于民国初,抗日战争胜利后停办。学校建筑今已不存

颍上文风,自来称盛,望诸君努力学术,媲美先贤,争国家最终胜利;
中华命运,由此更新,愿吾辈热心教育,栽培后进,谋民族永久生存。

  • 常良伍题颍上中学,位于县城中,创办于民国初。原建筑今已不存

管夷吾生此名区,望继起伟人,功在一匡天下;
黄叔度应留余韵,得清流佳士,品高万顷波中。

  • 颍上第二小学花墙,位于县城中,创办于民国初。学校建筑今已不存

润除汪字,惜士子无门求学;
河减水点,望人才即可升堂。

  • 马少卿题润河小学,位于县城西南约40里之润河集,今已不存。润除汪字,隐射下半句“门”字;河减水点,隐射下半句“可”字

鸟鸣争咏竹;
人来独赏梅。

  • 尤家花园,位于县城西约5里的高庄村五里湖畔,系直系军阀豫西剿匪司令尤荫轩私人花园,始建于1922年,面积26000多平方米,三面环水,布局有致,风景幽雅。本名“游园”,俗称“尤家花园”。1949年后改名“淮上公园”。1954年被洪水淹没,1980年后多次整修扩建,面积已达4万余平方米

 

 

雨过好花红带润;
日长佳树绿移荫。

  • 尤家花园

清香座上花飞舞;
好语枝头鸟漫啼。

  • 尤家花园

细雨僧归云外寺;
疏灯人语画中楼。

  • 尤家花园

数亩绿阴衬奇石;
七层白塔映斜阳。

  • 尤家花园白石塔,位于园中小山顶上,七层

广开闲地多载竹;
辟得方塘只种莲。

  • 尤荫轩题尤家花园楼上楼

莲叶东南临水槛;
柳条西北看山楼。

  • 褚西樵题尤家花园迎宾轩前石柱

漫扫落花;且作庭前锦绣;
莫惊啼鸟,聊为园里笙簧。

  • 尤荫轩题尤家花园迎宾轩前石柱

曲径通幽,红雨半衬飞燕路;
回廊临水,绿杨四面读书声。

  • 褚西樵题尤家花园迎宾轩后石柱

湖上快寻春,到处园林皆画稿;
檐前欣觅句,无边风月尽诗材。

  • 孙盛林题尤家花园迎宾轩后石柱

十二龄官拜上卿,口若悬河,小时了了闻皆羡;
千百载冢留故里,史无列传,后事茫茫问不知。

  • 白启寰题甘罗墓遗址,位于县城东南40余里之穆岗子(今甘罗乡)南的颍河北岸

往事昭昭,亿万世长留宇内;
精魂耿耿,千百年犹在人间。

  • 颍上忠烈祠,位于县城中。创建于抗日战争时期,祀抗日牺牲之将士,颇具规模

浩气吞倭奴,取义成仁,存千秋正气;
崇祠峙颍水,报功酬德,挽万古颓风。

  • 颍上忠烈祠

抗倭保国,酒血捐躯,忠烈长存光史册;
伟绩丰功,英风正气,祠堂永峙壮民魂。

  • 颍上忠烈祠

千古分金尊鲍叔;
一匡济世佐齐桓。

  • 管鲍祠,位于县城北关外管仲墩,原祀管仲,名“管子祠”。明万历六年(1578)县令屠隆重建。增祀鲍叔牙,始易今名,又称“二贤祠”

佐霸肇开新政局;
分金饶见故人情。

  • 管鲍祠

贫贱交情同骨肉;
春秋时势造英雄。

  • 张星桥题管鲍祠

伟业著春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新政迄今光史册;
双贤合祠宇,分金义重,攘敌功勋,高风终古系人心。

  • 管鲍祠

相齐桓公,一匡天下;
友鲍叔子,千古高风。

  • 管鲍祠

制治迈高傒,蔚成九合一匡,厥功甚伟;
荐贤为齐国,唯得私交公谊,其美两全。

  • 许敬涵题管鲍祠

昔日相桓公,拓土开疆魁五霸;
当年抚黎庶,施恩布德配三才。

  • 马勤生题管鲍祠

古堂于前,治世最防决策误;
典型在此,论交常恨识人难。

  • 易海云题管鲍祠


 据季群生博客等整理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