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宿州名胜联·砀山

 江山携手 2015-09-29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七县交界处;东连本省萧县,东南部、南部、西南部、西部分别与河南省永城市、夏邑县、虞城县接壤;西北部与山东省单县,东北部与江苏省丰县毗邻。县城东距历史名城徐州市84公里,西接古都商丘市72公里,芒砀山雄峙于前,黄河襟带于后,古为汴京齿唇,徐淮门户,素有九州通衢、天下要冲之称,是安徽省连接欧亚大陆桥的唯一通道。

  砀山历史悠久,位置显著。夏分九州,砀属豫州之域;西周初期属宋,为砀邑。秦设36郡,砀郡为其一,隋开皇18年改为砀山县。《汉书·地理志》:“砀山出文石”。《水经注》:“获水又东迳砀县故城北,秦立砀郡,盖取山之名。”训诂学家颜师古注:“以有砀山故名砀郡,砀,文石也,其山出焉,故以县名。”《明史·地理志》:砀山县“东南有砀山,其北有芒山”。《环宇通志》:“砀山,在砀山县东南七十里,县之名取此。”

  砀山自古人杰地灵、名人荟萃,千百年来哺育过无数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的名人贤士。汉高祖刘邦斩蛇举义于此;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转战赵、魏,死后葬于芒砀山麓;取代李唐,建立后梁的梁太祖朱温诞生于砀北午沟里;砀山也是近代画坛宗师齐白石的祖籍。历史上檄定百夷的傅友德,理万财而不贪的丞相申屠嘉,文武兼资的丁宽,汉时“大戴学”、“小戴学”的开创者戴德、戴圣,与司马迁共定汉律历的壶遂,易经专家焦赣,名重一时的葛俊清等俊杰贤士代出其间。至于文人墨客、显达名宦慕名游斯者,更是摩肩接踵、数不胜数。这里有唐朝大诗人李白泛舟觞咏的宴嬉台,有轮奂巍煌的清真寺,有“三省庄”、“三省井”,有芒砀二山中的汉墓群、斩蛇碑、陈胜墓。更有每年的梨花观赏活动中新开辟的梨花观赏新景点——“乌龙披雪”、“鳌头观海”、“瑶池烟霞”、“武陵胜境”、“贡梨园”、“故黄映雪”、“古渡晓月”等,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宾朋,年年来梨都觅古揽胜,旅游观光。每年阳春三月,春和景明时节,砀山大地万物复苏,故黄涨绿,数十万亩梨花吐蕊绽蕾,竞相盛开。届时,放眼环顾,全县雪堆云涌,银波琼浪,沃野千顷,一片花海,景象蔚为壮观。白的梨花欺雪,绿的麦苗凝翠,红的桃花胜霞,黄的油菜若金,绚丽的大自然景色独步天下。登高鸟瞰,满目云海花潮,一派雪的世界。这里有全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题名的鳌头观海,有全国致公党副主席杨纪珂先生题名的“梨树王”,有夹岸繁花竞逐的故黄碧水,有万亩桃林如火如霞的武陵仙境,真是片片红霞沉雪海,泱泱彩云映古黄,诗情画意,其乐无涯。到八月中秋,遍地金珠坠地,砀山又是果的世界。50万亩酥梨硕果累累,20万亩苹果压弯枝头,田间地头又成了果山果海。到处人欢车鸣,芳香铺地。置身其间,徜徉园圃,品尝酥梨似蜜之甘甜,令人乐不思归,留连忘返。
 

壁月如银剩陈迹;
华池似镜映名台。

  • 燕喜台。据县志载,燕喜台在下邑古城东一里许(今城东三里许)。三面环水,台上有亭名燕喜亭。台下有池名华池。唐诗人李白于天宝三年(744)游此,并写下《秋夜与刘砀山泛舟燕喜亭池诗》,因而名重。台为汉代梁孝王刘武所筑,本名鹿园,唐时始更今名。台名典出《诗经·鲁颂》“鲁侯燕喜”句,自唐代以后屡废屡修,最后一次修于“清代乾隆三年(1738),后圮于水患。“秋池邀月”与“词宗雅兴”,即指台下华池与此台,列旧时县八景之二。1986年重建于县城南河塘中

明宰风流,天上谪仙人已去;
华池寂寞,台前古月夜还来。

  • 白启寰题燕喜台

登燕台,眺古砀,霞蔚云蒸,钟灵气,泛春光,今日建亭见神彩;
临华池,仰谪仙,词宏藻丽,鼓长风,遣逸兴,当外雅会溢诗情。

  • 张发亮题燕喜台

勇当一面;
威显千秋。

  • 薛显墓冢前石柱,位于城西南十二里的薛口村东南侧,为明初朱元璋的将领永国公薛显的墓地。1971年被平掉,1981年复筑。墓前有民国十三年(1924年)所刻石碑一块,碑文为“明故大将军永国公薛公讳显谥桓襄之墓”,落款为“中华民国十有三年岁的甲子孟夏之谷旦砀山邑人公立。铜山张伯英题”

永国公业绩伟,武略常留百世;
大将军功德重,威名永著千秋。

  • 薛显墓原墓前神道蟠龙石柱

晨昏定省,奉亲无缺人称孝;
孝义惠施,化雨同沾共载恩。

  • 常河孝子扬名碑,位于徐井乡常河村,所表彰孝子不详。碑立于本世纪四十年代,现已不存

慈孝存心,和睦乡邻昌祖德;
俭勤立业,教儿耕读振家声。

  • 蒋楼节妇懿德碑,位于徐井乡蒋楼村,所表彰节妇不详。碑立于本世纪四十年代。现已不存

好义急公,德霈闾里;
安良除暴,威振河山。

  • 于孝成烈士碑,位于李庄镇于楼村(后属汪阁乡),建于民国六年(1917),纪念辛亥革命烈士于孝成,今已不存

抗日七八年,杀身成仁,堪称救国烈士;
鏖战千百次,舍生取义,不愧民族英雄。

  • 杨群起墓碑,位于城西约三十里的曹庄乡曹庄村边小山上。杨群起,当地人。民国三十三年(1944)任鲁苏豫皖边区挺进军第四纵队第十二支队第二大队少校大队长。同年九月牺牲于抗日战场,葬于此。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三十六年三月,乡邻公议勒碑墓上。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杨群起为抗日烈士

文才承七步;
武略继三登。

  • 曹氏宗祠,位于徐井乡曹阁村,始建于明代,规模宏大。后屡受黄河大水毁坏,渐失旧观。清末已毁圮,仅余“家谱碑”一块,至今犹存

仁絮清慎,仰祖宗、德音如在:
禴禘蒸尝,遗云仍、俎豆常昭。

  • 明曹昶题曹氏宗祠家谱碑

但得养亲如若女;
何妨生子不为男。

  • 曹姑桥,位于城南利民河与闸沟汇合处北二里许之曹桥村外,今属邵楼乡。始建于清初,时有孝女曹刘姑,父早殁,方及笄而母眼瞎。姑遂毁容剪发,放足耕以养其母,终生未嫁。母九十方卒,姑竭力备棺葬之。每日涉小河祭母墓,风雨无阻。乡人为她孝行所感动,搭小桥河上,因名曹姑桥。曹姑死后,桥毁于洪水,乾隆中县令刘王瑗复建,并题“曹孝姑故里”碑,立于桥头。今桥已毁,碑尚存

不羡鸳鸯,尽力尽心尽孝道;
何愁风雨,一碑一石一溪桥。

  • 曹姑桥,桥仅用两个石磙作桥墩,搭上一块条石为桥身。后加上“曹姑故里”碑,故俗称“一百(碑)一十(石)一孔桥”

至大至刚,惟夫子也;
乃文乃武,其圣人乎。

  • 曹口关帝庙,位于城南黄楼乡曹口村中,村南里许即河南夏邑县境。庙早废,大殿犹存

异姓若同胞,笑今日同胞异姓;
三分原一统,恨当年一统三分。

  • 曹口关帝庙

乃圣乃神,乃武乃文,扶四百载承尧之运;
自西自东,自南自北,如七十子服孔之心。

  • 曹口关帝庙
 

一统愿无酬,虽帝号叠加,寸心终愧汉臣子;
千秋事自在,准中心共照,万言难罄关将军。

  • 曹口关帝庙殿中抱柱,其边款为:“善士曹任,男栗、欀、榑,施柱一对。康熙岁次庚子(1720)四月谷旦。夏邑县儒学生员孔衍绪薰沐书。” 帝号叠加:历代封建帝王把关羽作为忠义化身,要人们去仿效,对关羽的封号也逐步加码。宋代先后追封显烈王、武安王、义勇武安王、壮缪义勇王、壮缪义勇武安显灵英济王等。元代加封为“壮缪义勇武安显灵英济王”。明代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清代饬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长达二十六字之多

祖德绵长肇东汉;
宗功久远靖西陲。

  • 蒋氏宗祠,位于砀山县西边境蒋祠村中,今属谢集乡。是砀山与河南夏邑、虞城等县蒋姓的大祠堂。也是目前县内保存较完好的唯一家祠。犹存山门一座,大殿三间和石碑两块。门额上有“蒋家祠堂”横书四个大字。现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开三晋,平赤眉,树德立功垂后世;
奉九侯,序昭穆,秋霜春露祀先人。

  • 蒋松涛题蒋氏宗祠

丰沛发祥绳祖武;
诗书传世贻孙谋。

  • 刘氏宗祠,位于县西北的西刘乡西刘庄村,1949年后废,今已不存

殿虎立朝,是忠臣便为孝子;
雕龙传世,愿耕读以继书香。

  • 刘氏宗祠。 殿虎:北宋刘安世,累官至谏议大夫。刚直论事,一时获慑,目之为“殿上虎”

青藜照读家声旧;
沛郡分宗世泽长。

  • 刘开山题刘氏宗祠

氏系周封,千秋瓜瓞盛;
谁云宋远,一代帝王宗。

  • 赵氏宗祠,位于县西北的马良乡胡杨村西北,与山东单县杨楼乡赵庄村相邻,为皖、鲁两省交界处。1949年后祠废,现已不存

无大学问,论语半部;
非高门第,姓冠百家。

  • 赵氏宗祠。 论语半部:北宋名相赵普,历事两朝,尝谓宋太宗曰:“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石证三生千古月;
云浮万里九州同。

  • 马昂寺大门,位于城东偏南四十里许的文庄乡藏路口村,相传始建于唐代,四合院式,有两层楼房一座,瓦房二十多间。抗日战争中被日、伪军所盘据。1949年后渐废

佛语无多,悟须实悟;
弥陀在此,参要真参。

  • 马昂寺大殿

佛在心头须自悟;
云浮万里九州烟。

  • 马昂寺大殿

此间尘虑尽;
这里梦魂清。

  • 马昂寺僧房

慧业菩提树;
禅林贝叶经。

  • 马昂寺僧房

权钦北极;
位镇玄天。

  • 玄帝庙大门,位于县北玄帝庙街头,今属玄庙乡,亦称“北帝庙”。玄帝,北方之帝,后为道教信奉,变为北方太阴之神。其形象为龟,一作龟蛇合体。尊为“玄天上帝”、“玄武大帝”。宋代避讳,改称“真武大帝”。庙已废毁

施法总归三尺剑;
驾云每现七星旗。

  • 玄帝庙大殿

位镇寒方,朔漠妖魔咸敛迹;
神通水性,寰区河渎尽怀柔。

  • 玄帝庙大殿

紫极腾辉,祥瑞应八方世界;
玄天著德,恩泽覃四大部州。

  • 玄帝庙大殿

有土能阜物;
是地尽生财。

  • 郑楼土地庙,位于县东南隅王屯乡郑楼村中,1949年后废,今已不存

人敬神,神佑人,人神互利一方泰;
风助雨,雨乘风,风雨同舟五谷丰。

  • 高寨土地庙,位于县东堤南河东岸之毛雷庄乡高寨村,庙早废,今已不存

果中甘露子;
药里圣醍醐。

  • 果园场梨园,位于县西北黄河故道北岸西刘乡


 据季群生博客等整理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