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的城市长得越来越像了,无论你来到哪座城市,占据视线的总是千篇一律的摩天大楼。去逛商业中心,各种连锁商店会迅速消除你对这里的陌生感。若是你 碰巧走到某某购物中心或者某某广场面前,你更会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因为无论从建筑外形,还是里面的商家都太熟悉了,你毫不费力就能找到符合你口味的一家 连锁店填饱肚子,为了消磨时间又用你全国通用的会员卡看了场电影。
奇特的购物中心外形(网络图) 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指的是一座或一组大型的商业建筑内包涵了商店、超市、餐馆、电影院等设施,满足人们购物、餐饮、娱乐甚至是住宿、工作的需要的场所,最早起源 于美国,是一位叫维克多·格鲁恩(Victor Gruen,这不是他的本名,是他逃到美国后改的名字)的旅美犹太人设计建造的。 格鲁恩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后来在维也纳美术学院学习建筑设计,此外他还喜欢表演,晚上就在咖啡馆里和朋友表演话剧。1938年3月,德国 入侵奥地利,格鲁恩慌忙出逃,经过多次辗转,逃到了美国。当时的格鲁恩身上只有一张建筑师文凭和8美元,也不会说英语,维持生存成了首当其冲的问题。 这时,他在咖啡馆里练出来的表演技能帮了他,他和一群同样流亡在美国的同胞们组建了一个演出团体,靠在剧场里表演混口饭吃。他和表演团奔波在美国各地演出,就这样几年过去了。
“现代购物中心之父”维克多·格鲁恩(网络图) 有一天,他在纽约遇到了一位熟人莱德瑞。莱德瑞混的还不错,正准备在纽约的第五大道开一家皮草店。格鲁恩听到这里,忙问进展得怎么样了?莱德瑞说,地址都选好了,正准备找人设计装修。 听到这里,格鲁恩彷佛感觉幸运女神在向自己招手,他请求莱德瑞让他来设计店面。这个要求在外人听来实在有些过分,因为他当时只是一位不入流的演员,根 本没有任何建筑设计的成功案例。拿得出手的只有一张建筑师文凭。可文凭又不值钱,和公司招聘员工一样,寻找设计师也要求工作经验的。要知道建筑师小手轻轻 一抖,随便画几条线条,落到实处可就是业主的真金白银。 也不知是头脑短路,还是抹不开面子,莱瑞德答应让格鲁恩试试。格鲁恩经过几天思考、对比,拿出了设计方案。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设计方案,当时美国的商 家几乎都是直接面对街道的,顾客可以从街道长驱直入。格鲁恩创造性地在商店入口设计了一个小拱廊,拱廊顶部是起起伏伏的玻璃天花板,这使得顾客在进店之前 就会被拱廊和里面的摆设吸引,为商店增加了不少客流。
购物中心中庭(网络图) 格鲁恩的名气一炮打响,从此很多老板都来找他设计店面,渐渐地,他也从设计单家店面升级到设计大型的商业中心,设计理念也越来越成熟。1943年,格鲁恩产生了设计购物中心的理念,在这个商业场所内除了店铺外,还提供各种服务,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需要。 1956年,在明尼苏达州,一个叫作南谷购物中心(southdale)的巨大商场落成了。这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室内的商业中心,所有的商店的入口 都在室内,没有对外的入口和窗户。购物中心分上下两层,中间有个中庭,里面有鱼池和各种装饰性的物品。室内的温度由中央空调统一调节,配有大型的停车场。 其实没必要对此多做描述,因为今天的所有大型购物中心都是基于格鲁恩的设计理念而设计的,结构上都是大同小异。
南谷购物中心里的苹果店(网络图) 购物中心出现后,陆续在全球各地遍地开花,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的同时,也加速了“城市同质化”的问题。当地球的各个角落都充斥着熟悉的商业建筑时,不知道我们是该高兴还是该失落。 (作者:崔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