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碉字

 黄毅弘 2015-09-30

  

碉【碉】(diāo)

  “碉”,形声字,从石,周声。

  “石”为石头、土石、砖石;“周”为四周、周密、周到、周全。“石”“周”为“碉”,表示周围都是石头。“碉”为石头筑成的牢固石室,是用来防守或瞭望的军事建筑。在“碉”里面守卫的士兵可以环伺四周。碉堡的具体位置需要周密的计划和周到的部署:既要考虑到利于观察四周,又要考虑到利于阻击敌人。《玉篇·石部》:“碉,石室。”碉今多由砖、石、钢筋混凝土筑成,即碉堡,碉楼。碉堡通常部分埋于地下,以防御炮火轰炸和机枪扫射,四周设有枪眼,供射击和瞭望,是部队防御作战的重要设施。

  在古代,“碉”常指古人建于山间峰顶险要之处的石屋。李新《答李丞用其韵诗》:“顽云垂翼山碉暗,荞麦饶花雪岭开。”尤其是古代修道之人,多在奇山险峰凿建石屋,以求与世隔绝,清静修道。石屋大多借助天然,稍加修饰就可居住,如华山落雁峰贺老石屋。龚自珍《赠太子太师卢公神道碑铭》:“有觋有傜,负峒阻碉,不赋而禳。”“觋”和“傜”是少数民族,世代生活在偏远之地,住在山林叠嶂间的石屋中,不受中原的管辖和教化。古人建筑房屋时,为了让房子更加结实牢固,有时完全用石头建造,甚至在原有的巨石上凿戳而建造石室,非常牢固,而且冬暖夏凉。据报载:云南有一个村庄的建筑物全部用石头建成,甚至连屋子里面的炉灶、水缸、床等生活设施也都就地取材,全部采用石头雕刻而成,这些鬼斧神工的杰作,是古人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冷兵器时代,在雄关险隘之处修筑隐蔽坚固的军事堡垒,可以达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防守效果。但是,战争是铁和血的比拼,是智和勇的较量。在用兵如神的将帅面前,任何碉堡的防守作用都是有限的。尤其是火炮被广泛运用后,碉堡在战争中的防守作用大打折扣。魏源《圣武记》:“但舍碉而直捣中坚,贼亦必出碉而内顾,分拒我兵。”说的是采取攻心战术,舍弃碉堡直接攻敌要害。古代兵家认为,攻坚为下,攻心为上。碉堡看似铜墙铁壁,进可攻,防可守,但如果致力于瓦解碉堡内部的敌人,则极易取得突破。而今,碉堡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不少碉堡被当作古迹保留了下来。如湘西地区就有很多这样的碉堡,成为当地奇特的景观。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四围、外围。,甲金篆隶字形资料暂缺,楷书石,石块周,四围、外围),表示四周石墙的防御性建筑。推测造字本义:名词,四周石墙的军事防御建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