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 岩虎岩位于东坝镇虎岩村,与龙岩遥遥隔江相望。虎岩前有牌坊,上有四个大字:“渐入佳景”。岩旁有庙,称为虎岩庵。据文献记载,该庵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五年。寺内有副对联: 睡至二三更时,一切功名顿成幻景; 牌坊和寺都已毁。 两头榕中里村边有一株古老苍劲的两头榕。两棵榕树,盘根错节,树高达30米。树干两边,各长着许多枝杈,枝叶葱茏,遮天蔽日,笼罩地面,覆盖面积几十平方米。其中有一条10余米长、比水桶还要粗大的树干,似木桥凌空横跨东西两端,中间拱起,两端下弯,形如一座半月形的拱桥,蔚为奇观。这两头榕,看似两棵,实则一棵,它体现了先民智慧的结晶。原来山区昔日河流上靠竹木造桥,但竹木雨淋日晒容易腐朽,先民就在河边种植榕树,待长到能把枝杆弯过对岸时,就把枝杆埋于土中,让它生根发芽,于是河两岸就各长有一棵同树干的榕树了。这树干长大,成了天然的木桥。现在,山河变迁,原有的河道已经改流,两头榕作为木桥使用的功能已失,但它仍留下胜景供后人观赏。当地的农民对有两头榕胜景感到自豪,把两头榕的门比喻为龙门,贴出自撰的对联: 榕门翻作龙门跃; 铜镬大山从县城西行,可到两广交界的铜镬大山,又名同乐大山。山峰雄伟连绵,入山始知山深路远。林海无垠,苍松云杉顶天而立。这里,有原始森林,雄奇山水。大山献宝,溪流溅玉。绿色山野,百里画卷。那片茂密的原始森林,是野牛、山猪、狐狸、穿山甲的天堂。人入其中,极易迷路。浓荫夹小路,路上铺满积叶,双脚踩下会觉软绵绵。纵令中午,路也幽暗。在大山之巅,环望四周,尽是林海。铜镬大山脚有个水库,名为平台水库。有副对联描绘这里的风光: 平野聚珠时时满; 张公庙除宋桂、连滩外,都城、建城、罗旁等地都曾有过张公庙建立,现均已毁。 宋桂张公庙明万历六年建,近世毁,近年重建。该庙所在的山脚是两条小河的会合口,传说为张元勋战死之地,但与历史事实相违。庙堂建筑甚为精致,庙正中立有张公塑像,长着长须,庄严威武,所坐之椅,虎皮相垫,虎头向下,虎尾翘上,周围木雕,为先锋之像。神像之下,埋有金瓮,相传内盛张公遗骨。正殿下旁,有两房,摆有当地名叫“蛇摊拐”的竹床、茶几,供施主到来添香油、歇息。庙前立有两个大石狮子,前边有八角亭,木柱砌成。亭前一道花基栏杆,之字路直通山脚。当门内外及八角亭,均有石雕或木雕对联: 千古英风留宝帐; 四面有山皆宝嶂; 玉阶有尘风自扫; 雨后有人耕绿野;
息荡群氛,威震百粤; 擎天撑云,柱石奇材灵显赫; 督府竖龙旗,赫赫英灵荡妖寇; 生菩萨怎地而来,千秋显圣; 两地楹联比较,连滩的则歌功颂德味道较重,宋桂的则文学气氛较浓。 龙井庵龙井庵雄峙在建城镇北二公里的龙井旁,为明代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僧东影建设,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重修。该庵层林迭阁,环境清幽,古林遮天蔽日,危岩凌空矗立。主体建筑有前殿,大雄宝殿、两边均设厢房和附廊等,现仅存大雄宝殿和左边厢房。大雄宝殿为梁架结构、格木圆柱,古檏斗拱,殿内雕梁画栋,墙上饰图案,瓦面有脊饰、灰塑。建筑造型别致。这龙井庵,内有一铜钟,为明代所铸。龙井疏钟,为郁南八景之一。庵前有对联: 龙灵空色相; 药王庙药王庙在建城镇东门外,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建,咸丰三年重修,之后都有不同程度的修缮。该庙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该庙内方形檐柱阴刻楹联,笔力遒劲: 妙道精微,不是人间频采药; 调寒暑,度阴阳,黎庶咸登寿域; 文广庙文广庙原名为杨公祠,从该庙仍存在的原始碑记中可看到,该庙最初是杨姓的一位员外的祠堂,初建于清代干隆年间。后来变为万灵庙,近世被称作文广庙。现在的庙宇是近年经过重修的。庙内的石柱刻有对联,内容可以说是颂扬宋代名将杨文广平定南方的功勋: 宋朝神武,五世忠良勇将; 平南显赫,千秋保庇; 有人肯定认为杨文广到过连滩,但查考碑记,庙初建并非纪念杨文广。至于有无其它材料证明杨文广到连滩,还待时贤揭示。 关帝庙大湾镇有座狮子山,旁为麒麟岗。山旁建有庙,门楹上的石凿有“狮子名山”四字,人称其为狮子庙,又称关帝庙。此庙始建年代不详,光绪戊戍年(公元1898年)重建。该庙坐东向西,面临南江,占地面积1500多平方米,由前殿、正殿、后殿、拜亭、配殿、庑廊、月门、厢房等组成,主体建筑为台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有反映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的壁画。精湛的木雕、灰雕、石雕,檐板饰、脊卷草、风火山墙等精湛工艺,是粤西保存完整的艺术珍品。脊饰别具一格,顶层镶嵌着佛山烧制的工艺品,脊顶的“双凤朝阳”状欲腾云跃空,“二龙争珠”金光闪闪。该庙保存完好,有一定的艺术和历史研究价值。此庙究竟是纪念三国时代的关羽,还是为名山立庙,似乎两者兼而有之。从大门及庙内石柱所刻对联看,多为赞扬关羽之词,如: 万古精忠昭日月; 文武双全,安国安邦西蜀柱; 骑赤兔追风,驰骋八方赢百战; 前厅屏风柱上和两边的小门的对联却似乎暗示该庙先前为名山之庙: 狮之威,上古名山,圣德昭彰,全面敬仰; 四面山青皆福地; 庙经改作依然古; 这些对联赞扬了狮子名山或该地的山水风光。从这些文字,可以推论出这里先前称为狮子庙,后来改建时更名为关帝庙。 天池庵天池庵位于连滩镇上桥村天塘山,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定峰长老创建,干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重修,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由地方绅董募资增筑堂宇,更为式廊。天池庵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奇山灵庵,野趣清幽。有天池古庵、龙跃天池、银窿探秘、观音坐莲、百鸟投林、龙脊挨天、天池玉泉、望君夕照等八景。庵外古木交荫,石径嵘确,池水清流,纤尘不染。池旁有大石一座,内涵洞穴,可容五六人小憩。天池庵门楼有对联: 天花雨点尘缘净; 门头悬挂钦赐翰林院检讨杨华春题字“龙跃天池”的牌匾。 大湾祠堂
峻峰李公祠门口对联: 庆本枝百世; 祠堂石柱有6条,每条长5至6米,呈方形,方角磨成弧状,并凿有一条深深的边线,加上柱中的石刻对联,显得文雅高贵,古色古香。就连室内流水沟的出口,都塑造有皮貅的石雕。石柱上有一对联: 九子树先声,五领青衫双贡士; 祠内有八音房,也有对联: 道德嗣音成雅乐; 沙子岭茶亭沙子岭是都城镇的郊区,与都城镇市区和封开县平凤圩相距都只几公里,旧社会没有车辆时,来往货运,靠人肩挑。行人走圩入市,全靠一双腿。在烈日严霜下,途中往往要停下来休息一下,喝过杯茶或稀粥再赶路。从都城到平凤,或从平凤到都城,沙子岭都是合适的途中休息地,于是在这地就建有茶亭。茶亭有多副对联,令人难以忘怀的,有一副通俗对联: 来不必忙,此地已达沙子岭; 无论从何处来去的人,坐下憩息品茶,看到这对联,都会感到一些慰籍。它比起那些高雅的文字更易为大众所接受。沙子岭因其至今仍保存的茶亭而闻名,茶亭也因亭上的对联而为人所津津乐道。 书院、私塾旧址现存的古代书院、私塾旧址有锦江书院、锦堂书室、大湾芳裕家塾。锦江书院初在都城镇象山,建于康熙三十七年,道光年迁到硕人岗,前座是头门厅,中座为讲坛,两边的石柱刻有对联: 满园槐阴筛月影; 祺波大屋祺波大屋在大湾镇。经过这古民居门前一张像镜子般明亮的池塘,然后进入斗门。斗门上对联写着: 吾庐可爱; 穿越残断的围墙之后,就进入屋前的庭园。杨柳依依,绿荫夹道,粉蝶飞舞,空气清新。望向大门,门头悬挂着进士牌。这是清朝嘉庆23年祺波祖父李一仕竖立的。主人在大门的对联写着: 衣沾杨柳; 这是对大门外景色的写照。镜,则是借代,是比拟,指的是门外的水塘。主人用杨柳和莲花的美好烘托出人生的精神境界。 作者:张富文 摘自:《南江文化纵横》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