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雄名胜联

 江山携手 2015-09-30

  南雄市处广东省东北部,大庾岭南麓,毗邻江西、湖南,自古是岭南通往中原的要道,史称“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南雄南北两面群山连绵,中部丘陵沿浈江伸展,形成一狭长盆地,地质学称之为“南雄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南雄历史悠久,南雄春秋时为百越地,战国属楚,秦属南海郡,两汉为南野县,三国时属吴国南野县卢陵郡。唐光宅元年(684)置浈昌县,南汉乾亨四年在浈昌县置雄州,宋开宝四年改为南雄州。明洪武元年置府,清嘉庆十二年改为直隶南雄州。民国时改为南雄县,隶属广东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袭不变,1996年撤县设市。全市总面积2361.4平方公里,人口46万人。

  南雄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梅关古道的梅关称“岭南第一关”。自唐代名相张九龄奉旨开凿驿道后,成为岭南通往中原之要道。梅关古道是游览胜地,冬有梅花可赏,夏有杨梅可尝,古道旁有石碑、来雁亭、挂角寺、六祖庙等景点。梅关属兵家必争之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在此留下佳作《梅岭三章》;闻名海内外的珠玑巷一度是中华民族拓展南疆的聚居地和众多广府人及海外赤子的发祥地,其独特的人文历史,对岭南经济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珠玑巷已成为旅游、观瞻、怀旧、思乡、敬祖的圣地。从巷内保留的古楼、古塔、古井、古榕、古建筑遗址,可辩当年古巷风貌。位于市区的三影古塔是广东省唯一有绝对年代可考的宋塔,至今雄姿犹存;面积达1800平方公里的“南雄红层”,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标准层之一,其中恐龙等古生物化石极为丰富,对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科学价值;正实施开发、具有丹霞地貌特征的苍石寨自然风光旅游区,景色怡人;青嶂山风景区可冬泡温泉,夏游水库。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1958年,南雄市人民政府在五里山修建的革命烈士陵园松柏翠绿、庄严肃穆。此外,新石器时期遗存、秦汉-明清时期遗址、杨历岩、百顺黄屋城见证了南雄的悠久历史。遍布全市的塔、井、石刻、寺院庙庵、祠殿牌坊、古墓、古窑址、石雕、南门楼、夫人庙、广州会馆、基督教福音堂、南雄天主教堂等景观,则凸显出南雄浓郁的人文精神。

 

梅岭古楹联

  梅岭距广东南雄约30公里,为五岭(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之一大庾岭东段。大庾岭横亘广东、江西两省之间,全长200多公里。梅岭海拨虽只有400多米,但它处于大庾岭之咽喉,地势险要。在秦朝以前,五岭之南属南蛮之地,被古王朝列为疆域之外,那时的岭南车马不通,人烟稀少。越王勾践的子孙汉将梅鋗,曾在此筑城据守,并在岭上广种梅树,因而得名。公元前214年,赵佗率秦军经过梅岭入粤,在岭口设横浦关,又称秦关,是梅岭最早的关隘。唐开元四年,张九龄命人用两年的时间扩展古道,道宽2-4米,长8公里,以青石鹅卵石铺砌而成。梅关位于梅岭顶部,现存关楼建于宋嘉佑年间,为砖石结构,古朴雄伟。北面门额的“南粤雄关”和南面门额的“岭南第一关”为明万历年间南雄知府蒋杰题刻。关楼北侧,有一高大石碑,上刻“梅岭”两个刚劲有力的楷体大字,为清康熙年南雄知府张凤翔所立。梅关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其娇艳独特的梅花景致更是吸引了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前来观景赏梅,吟诗作赋,挥豪刻碑,真可谓“一路梅花一路诗”。
 

不必定有梅花,聊以志将军姓氏;
从此可通粤海,愿无忘宰相风流。

  • 明朝梅关联,位于梅岭,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旅游胜地。古称秦关,又称横浦关,宋时立关于梅岭上,并刻有“梅关”二字,遂称梅关

岭顶鹰鸣,酩酊兵丁停亭听;
关涧雁返,懒散番僧挽弹弹。

  • 明朝梅关联

塞雁初回,江静林昏成独梦;
陇梅欲寄,蹄轻鞍稳更何人。

  • 乾隆时协办大学士彭元瑞题梅关

红白花开两样雪;
来往人占半边山。

  • 乾隆时梅关联

梅止行人渴;
关防暴客来。

  • 清光绪年间李化题梅关,即今所见联

荜路启山林,大德巍巍光岭表;
遗文寻秘阁,丰碑屹屹仰琼台。

  • 大庾岭碑

金鉴著千秋,经济文章,江上清风留梓里;
丹梯通百尺,山川人物,天涯芳讯领梅花。

  • 清光绪二十八年金保权题梅岭张文献公祠,祀唐玄宗时宰相张九龄

夫布慈云天上佛;
人施法雨海中仙。

  • 梅岭夫人庙,位于梅关古道南坡,是为纪念唐朝宰相张九龄夫人戚宜芬所建的庙宇

山中藏古寺;
门外尽劳人。

  • 云封寺,又名挂角寺。原寺挂角寺在梅关关楼南坡,今六祖庙东对面的一空地上,寺内有张九龄、张弼塑像,故又叫张公祠,或称二张祠。后毁。后由佛教信徒捐款重建,改称云封寺,移至岭北山麓下古驿道旁

驿使暂停花下骑;
寺门深掩岭头云。

  • 云封寺

挂角何时,偶为岭上主人,犹想像千秋风度;
举杯欲问,可许山中置我,试管领万树梅花。

  • 天津镇总兵长瑞题云封寺

上的上,下的下,那堪只顾行将去,请坐坐,吃一盏赵州茶,权当清凉散;
东者东,西者西,遮没都泛这里来,略停停,止片刻梅林渴,休争闹热场。

  • 云封寺

水鸟浮环没;
山云断复连。

  • 云封寺
 

今日之东,明日之西,青山叠叠,绿水悠悠,走不尽楚峡秦关,填不满心潭欲壑,力兮项羽,智兮曹操,乌江赤壁空烦恼,忙什么,请君静坐片时,把寸心想后思前,得安闲处且安闲,莫放春秋佳日过;
这条路来,那条路去,风尘扰扰,驿路迢迢,带不去白璧黄金,留不住朱颜皓齿,富若石崇,贵若杨素,绿珠红拂终成梦,恨怎的,劝汝解下几文,沽一壶猜三度四,遇畅饮时姑畅饮,最难风雨故人来。

  • 云封寺对面茶亭

一笑相逢,且留取雪中鸿爪;
几生修到,能管得岭上梅花。

  • 清光绪三年状元王仁堪题来雁亭

何人抱禹贡奇才,敷土奠川,岭表长留斧凿在;
此地是梅花故国,暗香疏影,月明时有佩环来。

  • 清翰林谢运涵题补梅亭

钟岩石峰胜南天;
鼓洞空景聚游仙。

  • 钟鼓岩。梅岭南麓翠屏山腹藏天然石灰岩洞,洞中有一乳石笋悬吊洞中,形如吊钟,以石击之声如钟鸣,称之钟岩;又有一巨石笋,形如战鼓,以石击之,声如鼓响,谓之鼓岩。两岩合称钟鼓岩

钟鼓岩高,岭上烟云开紫府;
珠玑巷古,山中猿鸟听黄庭。

  • 洞真古观,位于梅岭南麓的翠屏山钟鼓岩。东晋元帝时,葛洪居翠屏山中采药炼丹,潜心修道,当地山民称之为道人岩。唐贞观年间,道人在翠屏山创建洞真古观,初建时就占据整座翠屏山,建筑有山门牌坊、道观大门及太上老君殿、玉皇大帝殿、纯阳殿、三元殿等。明万历六年(1573)全真龙门派第八代弟子李守仁,奉派来洞真古观当主持。清同治二年(1864),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代玄裔、广府南山道人程明善来洞真古观主持,他“重兴钟鼓、梳妆二岩,倡建万福灵洞、崆峒亭”

洞辟群仙会;
真修大道来。

  • 洞真古观

东鲁圣人,曾入吾门问大礼;
西方佛子,也从我教悟真空。

  • 洞真古观

玉相庄严,统御诸天,大道无名三界仰;
皇恩浩荡,权衡宇宙,群众有赖万灵宗。

  • 洞真古观玉皇大帝殿

黄梁曾未熟;
宝剑快刚腾。

  • 洞真古观吕纯阳殿

五六月间无暑气;
千百年后有钟声。

  • 洞真古观八仙洞

风骨高骞,是处便堪问道;
云梯直上,此行何异登仙。

  • 洞真古观斗姥宫

 

南雄古会馆驿馆联

  会馆,又称“公所”、“同乡会馆”,是都市中同乡或同业进行商贸活动、联谊交友的场所。“会馆”之名,始于明代,清代盛行。自唐代开通梅关古道以来,南北沟通顺畅,商贸日益发展。至明代,南雄城为南北水陆联运之枢纽。广州一带的货物客商,由珠江水路溯北江而上至南雄城上岸,转由陆路经梅关古道到岭北,由章水,下赣江、入长江。岭北货物客商反经此途水陆兼程,舟车联运,通广州沿海一带。为联络乡谊、方便经营,各地商人陆续在南雄城兴建了许多会馆,尤以广州会馆最早最大。广州会馆创建于明代中叶,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重建,馆内有乾隆二十一年立的《重建广州会馆碑记》记载此次重建盛事。清光绪七年(1881年)再修会馆。会馆座北向南,建筑面积2086.6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三进院落布局。东西宽32.35米,南北深64.5米。中座为主厅是江淮“五岳朝天”式风火山墙,而东、西厅山墙则为“镬耳”式(岭南风格)。会馆为硬山顶覆盖灰沙辘筒瓦,勾头、滴水均为绿色琉璃瓦。中座两则配以火巷连接厢房,每进三间即有庭院相隔,又用廊间联接。
 

布德母仪,尊统寰海,俎豆万家酬厚泽;
输诚群彦,集看凌江,舳舻千里庆安澜。

  • 光绪七年周沛南题广州会馆

灵迹遍区中,览粤会东,环拱极遥涵海国。
雄州开岭表,沔浈流南,汇朝宗咸卫仙城。

  • 光绪七年李文田题广州会馆

溯功德于莆田,休哉护国庇民,共圣朝二百余年,垒封徽号;
作贸迁于梅岭,依然普天率士,合广州一十四属,虔荐馨香。

  • 光绪八年何泰交题广州会馆

近接杏飘,乐叶趋跄祥霭集;
纷传屉响,酒阑欢若醉人归。

  • 广州会馆

嘉猷丕振;
应运长兴。

  • 嘉应会馆

邻省集同乡,取善辅仁兄弟乐;
他邦如故土,轻财重义阛阓安。

  • 江西会馆

福我商民,航海梯山皆乐利;
建兹庙宇,行商坐贾总生财。

  • 福建会馆

野馆浓花发;
春帆细雨来。

  • 清两广总督阮元题凌江驿馆

 

南雄古戏院戏台联

  南雄城古时有10座戏台供戏班演出,农村墟场寺庙道观有近百个戏台可供演戏。南雄演出的以祁阳剧(俗称湖南班)为主兼演粤剧。“南来车马北来船,十部梨园歌吹尽”,生动地描绘古时南雄之繁华,戏台之兴旺真实写照。南雄的古戏台保存下来的有百顺戏台和里东戏台,现已成为历史文物。里东戏台位珠玑镇里东街的一座官道寺内,官道寺又称广明殿和广明院。据《南雄府志》载:“广明院在里东村,宋嘉佑四年(1059)创”,又据保存在寺内的石碑记载,清代乾隆四年(1775),由住持僧斌机重修官道寺。寺内住有数名僧人,神堂供奉观音、罗汉等佛像,一直至解放初期。现除戏台和厅堂完整外,神堂、佛像、僧人均无。
 

此曲只应天上有;
斯人莫道世间无。

  • 长安公司戏台

束带顶冠,居然君臣父子;
停锣息鼓,谁是儿女夫妻。

  • 上关帝庙戏台

看不见莫嘈,且问前头高见者;
站得住便罢,须留余地后人来。

  • 下关帝庙戏台

三四人千军万马;
五六步万水千山。

  • 山头顶戏台,位于三影塔附近

这样收场,无事人看看也好;
亦关情节,有心者听听何妨。

  • 新田墟、乌径墟一带戏台

泡影中许多情节;
月楼上无限风光。

  • 新田墟、乌径墟一带戏台

都是吹歌百福;
莫非庆祝千秋。

  • 新田墟、乌径墟一带戏台

清歌婉啭莺莺唱;
妙舞交加燕燕飞。

  • 新田墟、乌径墟一带戏台

旧事翻成新事样;
古人变做今人看。

  • 新田墟、乌径墟一带戏台

往来都是清歌客;
出入无非妙舞人。

  • 新田墟、乌径墟一带戏台
 

绣虎雕龙多乐事;
悲麟泣凤有真机。

  • 新田墟、乌径墟一带戏台

无暇清歌从此出;
许多妙舞由兹来。

  • 新田墟、乌径墟一带戏台

万里山河,陟险履平,尽在一场现出;
千秋事业,惊天动地,都经从眼观来。

  • 新田墟、乌径墟一带戏台

顷刻间,已似千秋事业;
方丈地,如同万城河山。

  • 湖口墟戏台

文成武就,金榜题名虚富贵;
女配男婚,洞房花烛假姻缘。

  • 湖口墟戏台

水中翻白月,照见牛女渡河,摇动九天星斗;
口内吐青莲,唱出骊歌妙曲,鼓吹五彩云霞。

  • 水口墟戏台

大有可观,观尽古人多少事;
原为好看,看暇明日早些来。

  • 梅岭大源墟戏台

咏歌舞蹈无非戏;
忠孝节廉却是真。

  • 百顺墟戏台

往事重题,忆前番岭北风寒,演出一场悲惨剧;
苦心煞费,看此际天南日暖,来听几阕太平歌。

  • 民国七年春,北兵蹂躏南雄六十余日,孙中山领导的南军征讨,宣告克服,是日演戏题联

马列雄风,功高宇宙;
毛朱伟业,气壮山河。

  • 解放初南雄城同盛戏院

 

南雄古祠寺、试院及春联

  东汉顺帝永和二年(137),在南野县(均辖南雄地域)的里营村建立寺院(佚名),时有僧人居之,在此传播佛法,这是旧志记载南雄建置前最早的佛教寺院。据《直隶南雄州志·寺观》载,从东汉至清代,南雄共建103间寺庵,分布在城乡各地。唐武德年间,在东衡州(韶州)隶属之南雄地,创建光孝寺。元和二年(807年),在浈昌(今南雄)五渡村创建花林院,又称华林寺。咸通年间,先后建古市倚逢的石室院、新溪(今新田)的临水院、报本寺,坪田村的室成院、四头门的晓真寺、梅岭之南的云封寺、杨历岩的祗林寺等。延祥寺是南雄佛教界主要寺院之一。该寺座山南而傍临浈水,地域广阔,古树参天,环境清幽,风景秀丽,此乃佛门弟子苦心潜修日课的丛刹圣地。延祥寺历经600余载,四乡信众云集于此,祈祷国泰民安,祈福禳灾,一年四季,香火鼎盛。传说在明末,延祥寺一场大火被焚毁,仍殃及三影堂毁尽。因延祥寺建于此,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己酉,在该寺的西北建造三影塔,时人称之延祥寺塔,此塔因此而得名。三影塔因塔有三影而得名。据《直隶南雄州志·名胜》记述《阴晴塔影》云:“在延祥寺中,世传祥符二年乙酉异人建塔,其影有三,因立三影堂,其影阴晴俱见于壁间,二影倒悬,一影向上,见于厅堂间则吉,见于房中则凶,今不存。”三影塔因其三影奇观被列为古雄州六景之一。元代至正年间进士程文表(南雄人)诗咏雄州六景之一的《阴晴塔影》云:“浮图千尺起层层,半入虚无看不明,月转黄昏移玉树,露垂清液滴金茎。觚棱直压花阴重,斗角横铺水面轻。几度攀缘登绝顶,倒身翻与地相平。”古塔三影的形成原理,旧志未见记载,而与延祥寺有关的传说,却代代相传:南朝时期,梁武帝的长子萧统,曾隐居在始兴读书。有一年,始兴、南雄瘟疫流行,哀声遍野,萧统为治病救民,奋起驱瘟,从始兴追到南雄的瑞应山(今三影塔一带)见到一只貔貅,便抓住它,斩下它的角,磨水给百姓治病,很快扑灭了这场瘟疫。百姓得救了,但萧统却染上了疫病,于端午节病故,后人为纪念这位仁慈的太子,便在瑞应山建起一间延祥寺来祭祀它,在寺旁建塔时,又将貔貅塑像置放在塔的各个檐角上,寄以驱邪托福之意。
 

南无真妙相;
雄殿本庄严。

  • 延祥寺

洪水泛为灾,悯众生而奠南海;
山风传法偈,呼迷者向往西天。

  • 南雄竹树下洪山寺

三眼放神光,洞察世情多伪诈;
一心存怒气,沉沦天理少忠良。

  • 五显庙,祀华光大帝

仁泽普凌江,驱邪逐疫;
圣恩同庾岭,锡福祯祥。

  • 天符宫,祀萧统太子,俗称太子菩萨,为仁圣大帝

女中自古称君子;
天上如今赞丈夫。

  • 七姑娘庙,祀北宋南雄知州章得象祖母杨隽,为南雄城保护神

昔日东宫,仁慈未晋;
今天司厩,神圣咸尊。

  • 马王庙,祀商朝太子殷郊

龙德汪洋万年,共沾雨泽;
母仪浩荡千载,同沐鸿庥。

  • 珠玑下坌龙母庙
 

云里雁行书贝叶;
峰峦起复现真如。

  • 青嶂山云峰寺

铁胆忠臣归一统;
杖朝元老定三分。

  • 百顺麦铁杖祠

周游瀑布岩前,看水影波光,横浦楼船怀汉将;
稍憩蒲团石上,听松声泉韵,空山琴竺忆苏诗。

  • 杨历岩,原称老鹰岩,又叫灵岩。位于市区西北10公里的全安镇杨历村西侧。据《直隶南雄州志·寺观》载:“杨历岩……山顶方广百余丈,前后皆奇峰怪石,有潭深二丈许。绝壁有瀑布,瀑布中祗林寺,瀑布为寺之屏。游者以为入瀑布中,不知其且入寺中也。岩高深各数十丈,广三太,可置屋十余间。而瀑布之横悬正足以蔽之。以外望之,但见瀑布并不见有寺。岩下又有一岩,……潭旁有大小蒲团石。”

斗南六耀拱三台,迎来阙下恩光岭表,菁英从此起;
天际一花香万里,播作海边奇彩人间,草木让春光。

  • 清番禺许炳照题南雄州试院

梅开庾岭为香国;
春到雄州是锦城。

  • 清雍正南雄进士官兵科给事中中宪大夫胡定题春联

凌江春色循环转;
庾岭梅花次第开。

  • 清乾隆南雄秀才吕魁士题春联

 

粤北第一村——新田村对联

  新田村又称新溪村,位于南雄市区东北31公里的乌迳镇新田村。乌迳路自新田村西北穿过,乌迳路是一条仅次于梅关古道贯通南北,接江南而达闽西,水陆联运的交通要道。从史籍所述,乌迳路古已有之,是岭南地区直达豫章(江西),入中原地区的古道之一。“先有新田李,后有浈昌县”,李姓是新田村最尊贵的姓氏,也是村里唯一的姓。新田村目前尚存古民居、商铺、祠堂、书院等砖木结构建筑。40多座具有鲜明的中原建筑风格的古祠堂散落在村里各个角落,名门望族的祠堂房檐是弧形的,像官老爷的靠背椅一样,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这种房檐在岭南是极为罕见的,门、窗、橼、梁、斗拱、照壁、墙体、檐角都称得上是工艺精湛、造型别致。另还有一口古井,井台、石栏等基本完整,石栏呈圆形,至今还水质清澈,泉源不断。新田村鼻祖李耿,字介卿,为西晋愍帝太常卿(三品),见朝政危乱,国事日非,乃叩陛出血,极言直谏,帝拂纳而进诤不已,帝怒,贬迁耿为始兴郡曲江令。于建兴三年(315)挈家入粤,道经新溪(今新田村),环睹川原幽异秀美,卜筑以居,弃官隐居新溪,乃粤北有史谱记载最早的村庄,有近1700年历史。该村唐李金马为南雄人文之首,诗书世家,历代簪缨,有九家“万石户”,四座“九井十八厅”,秀才121人,国学、太学、贡生84人,举人进士3人,各品职官41人,人才济济,为南雄第一个古代文化村落,蕴藏着丰富的民俗对联。
 

鼻祖原迁至晋朝,瓜瓞衍绵,历尽沧桑仍不改;
官阶始著于唐代,功丰叶茂,长承俎豆永无疆。

西晋太常开第宅;
皇唐户部显门庭。

  • 上联指李耿。下联指唐李金马,唐穆宗长庆三年(823),韩愈授吏部侍郎时以“政平九赋”匾额赠户部侍郎李金马,清康乾年间此匾仍保存新田村

新春才到户;
溪水早环村。

新春临户暖;
溪水抱村流。

新饮屠苏酒;
溪浮焕彩符。

新春腾凤彩;
溪水漾龙鳞。

遥传道德三千卷;
辟寓新溪数万家。

岭南国士无双品;
唐代司徒第一人。

谐德裕而为官,缙笏垂绅,耿耿忠心扶社稷;
后九龄以从政,直言极谏,堂堂义气辅圣朝。

想当年,缙笏垂绅,施仁发政平九赋;
观今日,张灯结彩,吹笙奏乐祝千秋。

叙秩有经百代,继继绳绳,敦崇典礼;
伦常不紊一堂,雍雍肃肃,克绍箕裘。

  • 叙伦堂
 

继序其皇,溯祖德崇功,彪炳金陵古郡;
丕增式廊,看龙文凤彩,飞腾浈水新溪。

  • 爱敬堂

奎星照耀司徒宅;
壁水萦绕户部门。

  • 奎壁门

文运宏开光禄第;
明星高照尚书楼。

  • 文明门

门闾恢廊容驷马;
楼台轩昂绕瑞云。

  • 文明门

孝吾亲敬吾长,永绍司徒矩矱;
思祖德溯祖功,常承户部家风。

  • 孝思门

凝烟笼旧阁;
紫气绕新溪。

  • 凝紫门

凝烟缭绕司徒第;
紫气氤氲户部门。

  • 凝紫门

共羡岭南无双士;
咸钦陇西第一家。

  • 城门


 辑录:庄礼味 原载:中国评论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