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度“七夕”习俗

 昵称503199 2015-09-30

平度“七夕”习俗

平度“七夕”习俗

 

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乞巧节”,又称“七夕”,也有人称之为“女儿节”,现在称“七夕爱情节”,平度直截了当叫“七月七”。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这一天晚上,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像一座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晚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平度称“七仙女”或“织女姐姐”)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葡萄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这一天,喜鹊们也不见了踪影,据说,那是飞到天上,为牛郎织女搭桥去了。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夜晚,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有的还口唱歌谣:“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针,不图你线,光学你七十二样好手段。”乞求天上的七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平度东乡,家有未婚女子的,还要在炕的墙壁上挂一张牛郎织女画,入夜时分,也要摆供祭祀。

2006520,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平度过“乞巧节”与其他地域大同小异。提前几天,家家就开始烙面饼,其形状有莲蓬、花篓、狮子、鱼等,各种各样,名曰“巧饼”。生绿豆芽,名曰“巧芽”。

平度民间做“巧饼”多用模子(俗称“磕子”)。模子一般用杏木等硬木雕成,巧饼图案有桃子、石榴、苹果、莲子、菱角和鱼、狮子等形状;模槽有大有小,大者如月饼,小者比栗子稍大,再放到锅里烙,并不停地翻动,直到烙成金黄的颜色,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母亲往往会均分给孩子们;孩子分到一堆小巧饼,就会用线穿起来,并把线的两端系到一起,形成一个项链般的圆环,挂到墙上,留着慢慢享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