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访】郑维扬: 双赢时代 香港古玩行“商二代”的全球视界

 收藏家宾彦红 2015-09-30

摘要: 匯宝阁-香港第二代掌门人郑维扬与兽面纹青铜壶商晚期(公元前17世纪–11世纪)美国东岸藏家旧藏香港古玩商早年苦心经营创下丰厚的藏品和经营基础,他们的第二代继承者也已经到了上一辈开创事业的黄金年龄。我们称其为“商二代”,不同于前辈的是,这一代人普遍有很好的教育背…

匯宝阁-香港 第二代掌门人 郑维扬 与兽面纹青铜壶 商晚期 (公元前17世纪 – 11世纪)  美国东岸藏家旧藏

   香港古玩商早年苦心经营创下丰厚的藏品和经营基础,他们的第二代继承者也已经到了上一辈开创事业的黄金年龄。我们称其为“商二代”,不同于前辈的是,这一代人普遍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和全球化的视野。经营方式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新一代古玩商人发展事业的特点。今年,典亚艺博 FINE ART ASIA 2015 汇聚了世界各地经营亚洲古玩的顶级艺廊。从中国古代青铜器、欧洲古董兵器和铠甲、中亚金器、中国漆器、瓷器、家具、纺织品和鼻烟壶,包罗万象。匯宝阁-香港是一间专注于中国古美术的重要艺廊,展出作品包括祭祀用青铜器、佛像和早期陶瓷。在典亚艺博 2015展出期间,将呈现古代青铜器展,作品可追溯到商代早期(公元前 17 世纪 - 公元前 11 世纪),西周早期(公元前 11 世纪 - 公元前 8 世纪)和战国时期(公元 5 世纪-公元前 3 世纪)。匯宝阁的第二代掌门人郑维扬已经开始运营家族事业,郑维扬作为第二代的经营者有哪些运营思路?对待今天的市场有哪些看法?以及今年参展的藏品有哪些?雅昌艺术网采访郑维扬。

  被采访者:匯宝阁-香港 郑维扬

  采访者:裴刚

  两代人的共性与变化

  雅昌艺术网:文玩行业需要的知识含量和商业经验是有较高门槛的,所以是有很多传承在里边的,在您看来作为第二代人和上一代人的环境比较,是怎样的面貌何特点?

  郑维扬:其实我觉得上一代的人是挺苦的,要从零做起。因为以前的古董商无论是考古学的知识或者是历史知识,想要了解都没有像现在这么方便。所以上一代想要了解历史或者是对真假的辨伪,都是要一步一步从失败当中学习,而且很多时候失败的代价是昂贵的。但是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可以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借助他们的经验,然后再借用现在互联网上所得到的资源,两者结合可以更好地去帮助我们建立这一代的事业。

  雅昌艺术网:刚才也谈到上一代人的环境,是一个信息相对闭塞的一个环境。今天是一个全球化的背景,这个背景下做事的方法跟运营的模式是否不太一样?

  郑维扬:对,上一代的行家们更多的是较封闭式的经营,很少跟同行或者是做不同项目的其他古董商交流。我觉得现在我们这一代变的不太一样,因为市场变的很大了,其实有很多可以共赢的机会,如果可以一起合作或者是做一个跨门类的展览等等,其实都能够把整个艺术市场的层次往上提高,让大家更关注这个市场。我觉得这样也是一个很好的事。

  雅昌艺术网:从匯宝阁-香港的发展历程上看是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可不可以介绍一下从父辈到现在的历史?

  郑维扬:可以,如果要追源的话,应该是从我爷爷开始说起。我爷爷那一代他是做贸易的,他当年做手表、打火机等等,世界各地去做生意。比如,香港、台湾、日本,甚至南美洲都去。他做的时间长了,项目越来越多。后来他做到“铜钱”这一块,觉得铜钱是他自己挺喜欢的,而且机会也挺大的,所以他就专注在做古铜钱这一个项目。

  我父亲出来工作的时候也是跟着我爷爷一起做古铜钱的,规模慢慢变大之后,铜钱也从小铜钱做到大铜钱,再做到大的青铜镜。接触青铜镜之后,有很多的机会看到不同的器物,青铜器或者是陶瓷器等,所以我父亲那一代开始就涉猎到器物的这一块。从那开始,不同的范围也都有所涉猎。我出来的时候,就是现在的这个风貌了,每一种项目都有一些接触。

  雅昌艺术网:是从青铜器开始的,主线是青铜器?

  郑维扬:对,更严谨来说,其实青铜是一个主线。其他的,如对于陶瓷的认识、对石雕等等,其实一开始都算是支线。因为很多时候是收藏家们除了对青铜器有兴趣以外,对一些石雕陶瓷都有收藏,也会问问我们艺廊,是否这方面有涉猎,是这样开始发展支线的。

  雅昌艺术网:刚才提到这一代对画廊的运营。您是一个什么样的背景进入这一行的呢?可能老一辈的人就是从收藏、从对买卖或者是画廊的运营开始。您是怎么介入的?是一开始您的学习背景就跟这一个行业有关?

  郑维扬:我本身是学经济的,也在外头工作了三年多,是跟艺术无关的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其实是跟商业、经济有更大的关系。当时没有计划说会不会回来接艺廊的这个工作。但后来慢慢开始接触到了艺廊这方面的工作以后,就觉得挺有意思的,因为在某程度上市场中很多买艺术品的人是对投资方面有很大的兴趣,当中也有这方面的动机在里边。因为有兴趣、有父辈的基础,所以就决定把当时金融相关的行业辞了,回来这里做艺廊的工作。

  雅昌艺术网: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没有学习关于这些古董的认识层面?

  郑维扬:其实没有,我爸爸对我从来没有局限说一定要回来做这个行业。

  雅昌艺术网:不一定要你传承他的事业。

  郑维扬:他觉得如果我们这一代不传承的话,他就退休。现有的货就变成了他的收藏,他觉得这样子也不错。因为如此,所以从小真的是没有下太大的功夫做这方面的研究。是到了我决定要回来接这个工作的前一年,我才开始读很多的历史书,包括国内学者写的或者是国外其他文化的历史书、美术历史典籍等等。是那个时候,回来工作前一年多,才开始有深入研究的。

  雅昌艺术网:目前,匯宝阁-香港的运营是什么样的模式,您来接手之后有没有变化?

  郑维扬:变化暂时还没有,我的计划就是一步步做改变。主要还是以我父亲的一些客人为主,但是会逐步地拓展其他的领域。比方说这次的展览会,我们希望透过这个展览认识一些新的客户。另外,因为我本身也在国外念过书,语言能力方面可以是一个新的机遇,所以我觉得以后可以去看看外国的市场,无论是卖到国外去或者是从国外买回来,这样都是一个新的机会。所以简单来说,未来的变化应该是更国际化的一个拓展。

  雅昌艺术网:之前在采访黑国强先生的时候,他认为现在是一个共赢的时代,大家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而且是竞争激烈的一个市场,同行在一起合作可能是和上一代人有所不同的,你对这个有没有一些看法。

  郑维扬:我觉得黑先生讲的挺对的。我个人的看法是觉得上一代的古董商经营模式更多的是帮收藏家们找到美的东西:艺术价值高、漂亮,摆在家里会让人感觉舒服的东西。但是我觉得一件艺术品除了美的价值以外,还有它的历史价值,还有它的投资价值,这三大价值是共同撑起一件艺术品价值的三个体现。我觉得上一代更多的是专注于美的追求,仅侧重于其中的一个价值体现。但是来到我们这一代,我觉得也可以从这一件艺术品的历史价值上切入,告诉收藏家们这件艺术品的历史背景,当时是什么年代、当时这件器物怎么使用、当事人的审美是什么等等。透过这一件美术品,让现代的收藏家能看到、甚至是回到当时的那个年代,这一种历史价值,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一个价值体现。单单一家艺廊或是一个古董商是没有办法把这种历史价值完全体现出来的所以需要借助其他的专家,无论是同行或者是学术机构,来共同把这个历史价值体现出来。所以我觉得这是共赢的一个方法。刚才我还讲到第三个体现就是投资上的价值。这个必须是前两个价值能够体现出来之后,这件艺术品放到市场上,市场的人都对这件美术品美的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有认同的时候,最大的投资价值就被释放出来了。所以我觉得市场上是真的有很多可以共赢的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