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卡价格走上巅峰,民众认知仍处低谷

 海外寻瓷翁 2015-10-01
 
 
今年11月26日,一件明永乐年御制刺绣红夜摩唐卡拍出3.48亿港元(约合2.78亿人民币),从而打破了中国艺术品单件成交额世界纪录。消息一出,国内舆论立马泾渭分明:那些愿意收藏唐卡的人欣喜若狂,投资者多相信唐卡可以一本万利;而对唐卡不感兴趣的人则觉得它是一般工艺品,本不怎么值钱。其实这两种观点都说明民众对唐卡和唐卡市场的认知程度不高。

  金银珠宝入颜料

  唐卡绝非一般绘画

  说到唐卡,想必所有中国人都不会陌生,特别是在2006年它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这个词更是家喻户晓。可与唐卡的知名度相比,人们对其含义和价值的认识却十分模糊,不少人认为唐卡就是藏族的绘画。

  那么神秘的唐卡究竟是什么呢?有关资料显示,唐卡系藏文音译,也称唐嘎、唐喀,这是一种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特殊宗教卷轴,说它是画并不严谨,在收藏分类上应归于绘画及纹织物工艺品。唐卡是藏族绘画的杰出代表,也是西藏文明的画卷,它被认为记载着藏族的历史和发展。

  唐卡的起源已经无从考证,一种说法称其出现于公元7世纪的松赞干布时期,并在公元9世纪由青海传入内陆,进而影响到中国绘画。尽管唐卡绘画的悠久历史毋庸置疑,可受制于考古实物有限,收藏概念上的古代唐卡主要来自明清时期。

  唐卡收藏价值极高,其绘画成本也是十分昂贵。据说唐卡的颜料是用金银、珍珠、玛瑙、朱砂等贵金属与宝石研磨制作,此外还掺入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其着色。这些天然原料不仅保证了唐卡的鲜艳色泽,更使其经历几百年岁月洗礼仍不褪色。

  除成本外,唐卡还创造了好几个世界之最,比如它的复杂程度。唐卡绘画构图既不同于油画,又有别于国画,它以平面透视为主,讲究线条流畅和颜色的丰富变化,构图严谨,属于工笔重彩画。一件画工精美的唐卡,一般需要花费半年到两年的时间来创作。由于矿物颜料不能混合,所以画师创作时一般是将颜色一层一层往上覆盖的,这样的工作一般需要做二三十遍。

  唐卡做工复杂,费时费力,而且制作时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很多环节需要画师一笔呵成,不能修改,若一笔画错,整幅作品需要重来。之所以要求如此严格,那是因为唐卡的内容以各类佛像、佛教故事为主,属于佛教造像的一种形式,它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修行,是向佛的献礼。如此神圣的事情,一般人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唐卡制作对画师的要求特别高。唐卡画师通常从十岁开始学习佛学知识和唐卡绘制技巧,直到十多年之后才能称其“初步掌握唐卡的绘画技巧和知识体系”,然而要达到“心、手、眼合一”的境界仍需不断钻研。

  唐卡风自海外来

  国内连掀涨价潮

  唐卡在制作工艺上登峰造极,且有着现代绘画和刺绣一般不具备的宗教属性,这些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海内外藏家争相追逐,促使其在价格上封神。

  近几十年来,国际藏界有一个看似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凡是“关注中国艺术品的海外藏家必然会关注唐卡”,这种现象在欧美、日本及东南亚尤为普遍。早在1977年,伦敦佳士得就以7500英镑拍出永乐年间唐卡,而在1994年纽约佳士得同件拍品成交价已达到了100万美元。2002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上,一件明永乐刺绣红夜摩唐卡以3087.41万港元成交,创当时亚洲刺绣工艺品最高价。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唐卡拍卖业陷入停顿,而在所谓的“金融海啸”过后,人们却发现,唐卡收藏的热潮不但再度兴起,而且已蔓延至中国内陆。2012年下半年,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翰海启动了佛教艺术品专场拍卖。2012年12月6日,北京远方国际上拍由123件拍品组成的古代唐卡专场,成交额达1568.26万元,其中15世纪玛尔巴唐卡以59.8万成交,而18世纪藏东地区的棉布矿物胶彩老虎唐卡则以368万元成交。在远方国拍的带动下,2013年北京保利春拍在“自在菩提”中国金铜佛造像、唐卡专场中推出32件唐卡拍品,总成交1690.5万元,其中一幅13世纪绿度母以339.25万元成交,从而引发了一轮早期唐卡收藏热。

  唐卡在国内价格扶摇直上,但其真正的艺术价值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同。唐卡收藏始终是小众门类,我国早期收藏唐卡的人多是出于对宗教文化的认同感,他们愿意了解唐卡艺术。这些人中有的是因为经常去西藏旅游,从而结识了唐卡艺术,有的则是专门收藏民族藏品。然而目前收藏唐卡的人大多是跟风而来的投资者。据业内人士分析,唐卡现在受到关注,多是因为同类艺术品价位很高,藏家闻风而动,把眼光放在相对冷门唐卡上。尽管目前出现了不少天价唐卡,但媚俗的价格不代表市场的成熟,整个唐卡收藏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唐卡的价值认知尚待培养。

  精品稀少假货遍地

  新老唐卡皆属“三高”藏品

  不久前购得明永乐唐卡的人是大家熟知的刘益谦,可即便如此声名显赫的大藏家依然因唐卡的特殊性而受到质疑,不少人认为他打眼了。的确,唐卡项目收藏难度很高,特别是老唐卡,是典型的“三高”,即辨别难度高、技术含量高、投资门槛高。

  目前最让唐卡收藏者头疼的就是老唐卡的鉴定。分析人士表示,老唐卡存世量少、收藏价值高,但受利益驱使,近年来以新充旧、颜料作假、粗制滥造等现象层出不穷。据称,一些不法分子将新绘的唐卡采取烟熏、烟土涂抹造旧,这种唐卡手感粗糙干涩,陈旧色不自然,色泽也不均匀,几乎没有任何收藏价值。然而鉴别唐卡手段匮乏,仍靠眼学。从颜料的渗入度来看,老唐卡可把颜料“吃”进去,而造旧的新唐卡明显可看出颜料浮于表面;老唐卡的摩擦、折痕、剥落、腐蚀都非常自然,整体和谐,而用酸碱等化学物质处理过的新唐卡明显生硬。目前很多有财力的老唐卡收藏家都会绕过鉴定环节,直接选择传承有序的清宫御制或收藏的老唐卡。至于明代唐卡,出于历史原因,它们大量流入西方博物馆,目前在国内非常少见,这也是造成永乐唐卡价格上亿的主要原因。

  相对于明清唐卡而言,现当代唐卡的存世数量很多,所以收藏者误以为现当代唐卡作品价值不大,其实他们低估了现当代唐卡精品的艺术水准。据称,唐卡艺术在西藏地区有着持续不断的良好传承,很多现当代唐卡大师的技艺逐步深入创新,在很多方面达到了新高度。一些现当代唐卡艺术大师,如次旦朗杰、夏吾才朗、久美尼玛等人的作品,由于功底深厚,在传承中创新,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和唐卡收藏者的青睐,其作品动辄数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其市场潜力逐渐被人们所认同。

  但受收藏大环境的影响,部分现代唐卡也存在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等问题。一些现代唐卡从构图上看不出任何错误,但制作者用现代化学颜料代替矿物质和天然颜料,更有甚者用电脑制图、喷绘来批量制作、复制唐卡。这样制作出来的产品完全违背唐卡工艺的基本要求,收藏者应该避免购藏这类产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