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届国际母仔猪会议9月17日听课笔记回顾

 九乾 2015-10-02

  继昨日享了16日的第三届国际母仔猪会议的精彩报告后,今日小编再接再厉,向大家分享9月17日高峰论坛的精彩听课为大家分笔记。


法国国家农业科学院猪研究委员会负责人Jean-YvesDourmad 博士在做报告

报告题目:《从预防营养的角度解决仔猪饲料中的高锌与环保问题》

内容精华:

一、锌的作用

锌作为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对动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锌的使用对环境也有影响,动物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性,因此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锌的研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体内代谢过程中,锌代谢与300多种酶均有相关性。

缺乏会引起角质不全、采食量下降、饲料利用率下降等;另外在母猪上缺锌会表现为分娩时间延迟,影响母猪生产过程进而影响到仔猪生长。

二、锌与植酸酶的关系

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提高锌的利用率。饲料原料中均含有植酸盐,而锌会与植酸盐结合,因此大多数情况下锌是不能被利用的,通过相关文章的数据分析也表明,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明显影响到锌的利用效率。

三、锌的需要量以及使用效果

锌需要量的决定因素很多,例如植酸酶、植酸磷等;钙上的研究也有相关报道,但研究表明只有在钙含量很高的情况下才会对锌的需要量造成影响;另外胃酸对锌的需要也有影响,当pH比较低的时候,有利于动物体利用锌元素。

高锌效果:高锌可以有效降低腹泻,增重效果明显,降低料肉比。但要注意长期高锌会增加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因此把锌作为抗生素替代是不可取的,长期使用所产生的危害甚至会延伸人类,长期高锌是不可取的。

锌对腹泻的作用:在大肠杆菌感染和未感的情况下,分别观察添加氧化锌和不添加组的腹泻情况,结果表明在高蛋白情况下,感染大肠杆菌后,不添加氧化锌,腹泻严重,添加氧化锌组有效降低腹泻率;低蛋白日粮水平下,降低腹泻效果不明显。因此氧化锌可以有效降低腹泻。

锌对料肉比的影响:随着锌使用量的增加,动物采食量增加,日增重增加,但使用量有一定限制,当超过一定浓度范围之后,随着锌的增加,料肉比情况变差。

锌的生物利用率:血清锌的含量会随着锌摄入量的增加而上升,但锌长期超过1000ppm会带来一些副作用。随着血清锌浓度的增加,日增重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可见生物利用率高也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不同锌源的生物利用率不同,在实际应用中要考虑添加量问题,生物利用率高的添加量要低,同样利用率高的添加量加大。

四、锌与环境的关系

在养殖密度比较集中的地方,锌污染主要来自粪便,因为锌会在土壤中积累。研究表明,铜、锌等对植物的中毒剂量高些,对微生物会低些,大约会减半。这些锌污染会随着水流失进入水源,进而造成环境污染。

猪养殖过程中,对不同锌源的采食量虽然很低,但进入肠道后消化吸收之后,最终粪便中的含量会很高,这些粪便作为肥料,铜锌含量是很高的,可以说远远高于生态标准的。在生物链循环中,只有4%的锌被利用,96%都进入了土壤中。

总结: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现在锌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小猪、生长猪阶段,未来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考虑日粮中植酸盐的含量,植酸酶会提高锌的利用率;短期使用高锌会有效果,长期使用会带来很多问题,高锌在土壤沉积,对植物、微生物产生危害;锌的使用是一个系统工程,考虑经济、环境、耐药性等,可以考虑降低促生长锌的使用量,缩短高锌使用的时间,减少育肥猪阶段的使用剂量。


武汉惠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卢亮配方师在做报告

报告题目:《提高母猪繁育性能的关键技术》

内容精华:

母猪繁育最关心的两个问题:母猪的产子数和乳猪的活仔数

青绿牧草与母猪繁育:传统观念上认为品种差异影响大,但通过实践表明,给母猪饲喂合适的牧草,母猪的繁育性能很好,品种差异不大。通过预知猪配种时间,一般提前15天饲喂青绿饲料,产子数会增加四头。通过采食牧草(豆科牧草),母猪的繁育效率比较高;且在秋冬季流行性腹泻时,添加牧草会明显改善腹泻情况。

母猪繁育影响因素:需要考虑动物的生理需求,提供安全的营养保障:营养、减害;关注配方结构:能量、蛋白、氨基酸、添加剂的使用等,高繁育效率还包括脂肪、电解质、维生素、挥发性脂肪酸等;不同猪场的饲喂方式不同,猪的表现也不一样。

母猪繁育的三个重要问题:配种胚胎数、便秘、乏情和返情

第一:配种胚胎数。母猪繁育上品种不是问题,目前国内的年繁育子数大约是11.7头/年。需要关注决定产子数的45天,即配种前15天和配种后30天。配种成功后动物会发生一些生理变化,关注生理变化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生理变化情况——发情是雌激素刺激的结果,配种后雌激素会转化成孕激素。观察会发现采食下降,但不允许限饲,拱水头的次数会比正常多;孕酮水平受影响,但实际生产中猪场很少会取尿液检测。

在知道配种时间,提前15天提供足够的青绿饲料(牧草的使用效果会更好)。大量的水分在大肠被吸收,母猪需要高电解质,需要保证机体需要量。一般采用玉米豆粕麦麸日粮时,要保证麦麸质量。

母猪可以带仔的头数:一般看法是母猪带仔数=母猪可用乳头数,但事实上自然动物具有保障出生幼崽成活的本能,母猪在乳头数不足的情况下,会采取二次泌乳的方式,一般相隔约15-20分钟。但需要在可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需要提供足够的营养(能量、蛋白);母猪二次泌乳的条件还包括机体恢复需要的时间等因素。

第二:便秘。母猪便秘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物理现象,动物仍会通过大肠吸收水分、电解质、挥发性脂肪酸等营养物质,但这种情况下,例如硫酸镁的摄入会增加渗透压,造成危害。另外带来激素水平逆转,母猪粪便发生明显变化。

目前的饲喂方式对动物生长也有影响,现在的方式是早8点给饲,下午5点给饲,一直到第二天早8点给饲,但问题是母猪在给饲3-4小时之内,食物消化完成,再下午饲喂之后母猪仍在活动,但没有了饲喂,为了维持机体消化必然要调动基础营养。有时候发现第二天出现黄尿且有奇怪的腥臭味就是这个原因。传统的饲喂方式,考虑人工因素加饲难以实现,但现在规模化是可以做到的,即加料不加量。

第三:乏情和返情。季节特征明显,重点7-11月份,南方湿热条件时居多。饲料本身是主要问题,包括原料的选择,其中霉菌毒素影响巨大,降低霉菌毒素原料的使用(玉米、麦麸);日粮结构和饲料产品设计是主要问题,分析豆科牧草的成分及效果,有助于改善饲料产品;其次是猪场的管理问题。

炎性乳:是指母猪因乳房炎症或毒素侵害,而释放的一种高抗乳(反刍动物称抗原奶)。因此减少死亡率,提高母猪年活仔数的关键点,尤其提高秋冬季乳猪的成活率。产生炎性乳的原因在于乳房炎、毒害因素(如腐败原料带来的毒素、饲料变质等)。现在很少有人提及炎性乳的概念,奶牛上有高抗奶的说法,其实在秋冬流行性腹泻季节,母猪高抗乳发生会使得仔猪不适应,主要表现黄白痢。良好的母乳可以有效避免秋冬流行性腹泻,但如果母乳出现问题就比较难办。


上海新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黄红梅总经理在做报告

报告题目:《提高母猪奶水产量和质量的营养策略及管理》

内容精华:

奶水的产量与质量:资料显示,产仔数越多,产奶量越大,乳汁越优质,但是在一定产仔数范围之内。随着日增重增加,乳汁成分也会发生变化,表明生的多是养的活的。

产房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奶水不足(产量与质量),因此主要目标是提高泌乳量,研究表明初乳和常乳同样重要,初乳的摄入与仔猪存活率是正相关的,且与仔猪初生重、仔猪活力均是正相关,因此初乳的摄入量对于仔猪活力和体重尤为重要。

母猪料的营养策略:主要是要满足泌乳条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打造结构基础,也即乳腺发育,乳腺是乳汁合成的结构基础,泌乳起始的乳腺细胞数量,是决定产奶潜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阶段营养需求都需要关注:妊娠后期的营养关键在于高能量及脂肪不利于乳腺发育;高蛋白、高赖氨酸对于乳腺良好发育无效;过低的蛋白、赖氨酸不利于乳腺发育。哺乳母猪营养关键主要是高能高蛋高赖氨酸,可以提高乳腺干湿重。

第二是营养摄入,即营养浓度和采食量,要提供充足的营养。影响母猪奶水分泌的营养因素很多,例如能量、蛋白、氨基酸、纤维等。就能量而言,不同来源油脂对乳成分的作用不同,而不同油脂相关配比使用效果是最好的。蛋白与氨基酸方面,随着摄入量的增加,母猪的泌乳能力也提高。已有文献报道,哺乳母猪的赖氨酸摄入量对以后的繁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对于初产母猪在泌乳期间饲以高赖氨酸日粮可增加下一胎窝产仔数,低赖氨酸水平会损伤卵泡发育,降低卵母细胞成熟能力。

总结:(1)高产母猪最大限度提高仔猪存活率---奶水;(2)要保证乳质和乳量;(3)打造结构基础—乳腺发育, 不同阶段均需要关注(后备/妊娠后期/哺乳期);(4)提供营养基础:妊娠期做到能量水平低,蛋白水平赖氨酸水平中等、纤维水平高,哺乳期做到高能量高蛋白高氨基酸,纤维水平中等;(5)提高母猪奶水的管理方法,做到哺乳期采食量最大化;(6)母猪营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后备阶段影响妊娠,而妊娠阶段又直接关乎哺乳阶段整体营养与健康;(7)提高猪场MSY的有效途径:做好不同阶段母猪的营养需求,打造健康、高繁殖力的母猪群体,做好教保阶段营养,同时需要关注饲养管理。


山东圣琪生物有限公司研发主任朱昌雄先生在做报告

报告题目:《酵母硒的研发及在“母子一体化”中的应用》

内容精华:

国外关于酵母硒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年了,但国内是近十五年才有了系统研究,慢慢形成产业化进而大规模应用。酵母硒是硒元素与酵母的组合,即利用酵母吸附将无机硒变成有机硒。

酵母硒:一般是指能被培养成有机硒含量和生物量相对高的酵母菌株。酵母硒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硒代蛋氨酸,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功能。事实上硒是剧毒产品,硒代谢实际上就是一个酵母解毒过程。

酵母硒的吸收与代谢:以氨基酸或小肽的形式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酵母硒的主成分硒代蛋氨酸通过酶促反应变成硒代氢,这个转化过程没有自由基产生,即是抗氧化的,不会对机体造成应激。硒代蛋氨酸在肝脏、胰腺等重要组织器官中都有较高的利用率。

酵母硒在母子一体化中的应用:在母猪应用效果明显,仔猪窝重、母乳泌乳能力提高,改善母猪繁殖性能;添加酵母硒,母仔猪母乳、血液及组织中硒含量均升高,日粮中添加酵母硒会提高母猪的初乳中的硒水平,总体而言是提高母仔猪硒的利用率;添加硒蛋氨酸能提高母猪不同阶段母乳中谷光氨肽过氧化酶的含量、总抗氧化能力,简而言之能提高母仔猪机体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力。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院士在做报告

报告题目:《“母仔一体化”实用途径——解决母猪产仔数高与仔猪成活率低之间的矛盾》

内容精华:

母仔一体化:回顾母猪生产性能的现状,过去40年每胎产仔数平均增加了3只;同时在胎猪发育上,妊娠46天后仔猪生长速度和40年前大不一样,母猪的泌乳量较过去水平相比也增加了4倍。近些年母猪的营养调控研究逐渐阶段化细化。近几年生猪产业持续低迷,产能不足,母猪繁育能力不佳,整个生猪市场不景气,可以说母仔一体化是提高生猪产业的关键所在。

不同阶段营养需要:妊娠期和哺乳期,需要提高蛋白质含量,增加背膘厚度(主要在于能量与蛋白需求)、提高产奶量(现在的母猪泌乳量还是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的)。

营养利用有主次关系,首先要注意母猪繁育性能要优于生长发育,另外胎儿和乳腺对营养的需要是最重要的。从妊娠母猪和胎儿的体重变化可以得出,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总体重始终是上升趋势,胎儿也是上升趋势,但在100天之后,母体增重是下降的,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饲料配方。妊娠后期是胎猪发育的关键,根据妊娠后期的发育情况可以看出,45天没变化,112天开始出现变化,乳腺发育需要营养物质补充,乳腺的重量随着妊娠时间推移呈现直线上升趋势,所以妊娠后期是母猪乳腺发育的关键期。在这阶段,乳腺细胞出现增殖,但要注意摄入能量过大将减少乳腺细胞增殖的数量,同时要避免饲喂高能量水平的饲料。

母猪的营养均衡:主要是供给(自身组织、饲料)与消耗(乳汁、乳腺发育)的关系。母乳不足是制约仔猪生长和存活的主要因素之一,母猪机体氧化损伤上升仔猪生长性能降低,母猪机体氧化应激增加仔猪增重降低,因此母猪受损不仅仅是自身危害,同时仔猪也会受影响,这也正是母仔一体化的概念。

母仔一体化营养平衡:首先要保证母猪的营养供给,即乳腺发育和胎儿发育,最终才能保障仔猪的健康生长。营养调控上也需要考虑母仔一体化,主要做法是妊娠期分段饲喂,哺乳期有限饲喂,功能性物质特定饲喂。例如在特定阶段补充特定氨基酸,年轻的母猪补充苏氨酸,多胎次母猪补充缬氨酸。

微量元素营养:南方重金属超标问题比较严重,相比较抗生素问题,对于氮磷污染的关注还不够,因为这些元素排放之后会造成土壤损伤。一般为了改善仔猪腹泻问题会用到高铜高锌,但考虑环境污染问题,怎样取代高铜高锌值得关注。现在提到的氨基酸螯合铁,它的吸收犹豫无机铁,不同形式微量元素作用不同,二肽螯合铁可以提高母猪平均体重,氧化锌对于仔猪肠道损伤修复具有促进作用进而促进机体生长。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张守全教授在做报告

报告题目:《母猪膘情与繁殖效率》

内容精华:

妊娠母猪膘情与繁殖性能:配种前后母猪的饲养很关键,母猪配种前后饲喂方式影响着母猪的排卵和早期胚胎的存活率,母猪在配种前采用优饲模式比配种后优饲胚胎存活率高,后备猪配种前给予优饲模式不仅排卵率高,且胚胎存活率高,因此最理想的饲养模式是配种前优饲,配种后劣饲。

妊娠母猪膘情过肥的不良影响:仔猪初生重轻且均匀度差;母猪乳腺发育情况不好,哺乳母猪采食量减少;母猪断奶后发情比率降低。

哺乳母猪膘情与产后发情:研究表明哺乳期母猪背膘厚度减少在3-6mm时候,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最短,且产仔窝数最多;当经产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度在12.5-18mm之间,当胎窝产活仔数以及初生窝重是最大的。

妊娠母猪的核心是要减少胚胎丢失,根据整个妊娠期间胎儿死亡率分布情况可知,胎儿丢失高峰在配种后12天左右,21、22天左右是胎盘建立的时候。适宜的饲养模式是提高胚胎数量的关键,要做好断奶母猪的饲养管理,一般采用限饲,认为多吃会导致乳房炎,但事实上不是这样,应该采用自由采食。

产房母猪的日常管理中常见问题:

产后冲洗,因为猪的胎盘结构很简单,属于绒毛膜上皮内层胎盘,非常容易造成流产,但同时有个优点是子宫内膜很容易恢复,所以没必要冲洗。

喂料越到越好:一般采用的是饿母猪,即产房后期减料,但这样大多会影响仔猪生长,因此产房减料是错误。产房母猪应该是喂得越多越好,而吃的多的方法是增加饲喂频率。

吊瓶:主要是供应葡萄糖,有些或许会添加些抗生素,应该取消掉。

水:养猪行业,水的问题最不重视,这是个误区,一般水和料的比例应该在1:5-1:8的水平,但很少能做到冲水系统和喂水系统分开。

光照:这是猪场比较突出的问题,猪场管理的核心在产房,产房养好其他环节就好办,而产房设计最难解决的是母猪的降温和仔猪的保温的矛盾,冬天很容易出现母猪热应急。


嘉吉动物营养全球猪料技术专家Derek Wulf在做报告

报告题目:《猪饲料中功能性纤维的使用》

内容精华:

一、纤维

植物中的纤维大部分都可以分为细胞壁和内容物,其中细胞壁多数是纤维物质,通过相关成分的检测分析发现,细胞内容物主要是分析脂肪、水分、蛋白、灰分等,最重要的是淀粉的含量;细胞壁成分更多的是分析酸性洗涤纤维(ADF)和cNDF(中性洗涤纤维)等。

二、能量体系中纤维的作用

非淀粉多糖(NSP)和能量利用率的关系:不同谷物在不同NSP水平下的能量(代谢能/净能)利用率不同,例如大米、高粱等的非淀粉多糖含量低,其能量利用率较高;大麦、黑麦等飞淀粉多糖含量高,能量利用率偏低。

不同阶段猪的纤维利用消化率的差异:在氮含量、纤维水平、能量水平方面,妊娠母猪对纤维的消化利用高于生长育肥组。

不同原料的能量消化率:通过比较不同原料在育肥猪和母猪阶段能量消耗发现,玉米、玉米粥饲料、豆粕、豆皮、次粉等大部分原料的能量消化在生长阶段高于育肥阶段。

不同阶段的能量体系划分细致化:生长育肥猪净能、妊娠母猪净能、哺乳母猪净能、乳仔猪净能。

三、酶制剂在饲料中的应用

猪料中使用酶制剂可以提高净能的消化率:当使用以半纤维素为底物的酶制剂时,对饲料消化率非常有帮助,会明显改善料肉比。

四、母猪中纤维的使用

妊娠母猪中纤维可以改善母猪生长性能,主要体现在改善窝仔数和采食量。

妊娠母猪中额外粗纤维的添加对生长性能的影响:通过添加3%和8.5%的粗纤维发现,随着粗纤维含量的增加,繁殖性能得到改善,增重效果明显,且利用好纤维能提高采食量。粗纤维(NDF)不是最合适的参数,发酵的效果最好,可发酵碳水化物是最合适的一个参数。

母猪饲喂高水平NDF对窝产仔数和哺乳期采食的影响:母猪繁殖过程中添加更高水平纤维含量,日粮总额外的纤维可以带来0.2-0.6头/窝额外的仔猪,同时会有0.25-0.4公斤/天额外的哺乳期采食量,同时研究表明不单单是提高日粮中纤维含量,同时日粮中纤维中可被发酵的成分含量提高作用更好,因此可发酵成分的使用效果更好。

日粮中添加添加甜菜粕对母猪的影响:添加甜菜粕可增加母猪产活仔数,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胰岛素变化的影响。当可发酵成分低,淀粉含量高时,猪采食后血液胰岛素含量迅速上升且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添加甜菜粕,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胰岛素水平上升速度比较慢,且胰岛素水平维持时间比较长;混合纤维情况下,可发酵碳水化物、淀粉含量比较高,胰岛素水平维持时间长。

纤维与便秘:便秘会造成肠道微生物死亡,从而代谢很多有害物质,对母猪产生不利影响,采食下降,母猪舒适度受影响。管理上很多方法预防和治疗便秘,两个主要途径,添加酶制剂、硫酸镁硫酸钠,关注日粮中纤维含量,更好的是关注母猪日粮中可发酵碳水化合物的成分。

总结:对纤维组分的划分需要良好的实验室分析。

在猪不同的生长阶段给纤维成份以不同的消化率,需要有针对性的净能评估体系来正确地评估纤维。

酶制剂可提高纤维类原料的消化率,其效果取决于原料底物的情况。

正确地使用纤维是进而提高母猪生长性能,更好的评估才能更好的利用,精准利用可消化的纤维成分。

(以上内容由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整理,具体内容未经相关论坛报告嘉宾审阅,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