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心得] 清朝——中国历史大循环的例外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15-10-02
雷海宗曾经总结过中国王朝兴替的循环往复,所谓文明第一期第二期什么的。历史往往会惊人的相似,但不会完全重演。都说秦与隋极为相似,接下来是汉唐,然后是晋宋。但是崖山之后,这一规律被打破了,不是再来一次短命王朝——长命王朝——南北分X裂的循环,而是元明清三个定都于北京的大一统帝国。现在我们仔细捋一捋,哪一个历史关头出了岔子。

秦=隋=元,都是武力扫六合的强大王朝,承前启后,奠定了后一朝代的基本制度,但也因为暴*政和皇位继承风波,短短几十年就灭亡于农民起义。

汉=唐=明,都是继承前朝制度,开创盛世,国祚绵长的汉人王朝。开国皇帝的法定接班人都没成功接班,而被另一个更贤德的藩王夺位。刘启、李世民、朱棣的庙谥都是太宗文皇帝,后两位明显是以汉文帝为偶像的。都与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突厥、蒙古)激战多年互有胜负。中间经历过一次皇统几乎中断的危机,王莽篡汉,武周代唐,嘉靖入继大统。后期都是宦官专权,朝臣党争,最后流寇遍地,朝廷嗝屁。

晋=宋,这两个王朝最为相像,都是权臣篡位,司马炎和赵匡胤夺取皇位都没费多大力,然后轻松灭掉南方小国,统一天下。值得注意的是晋宋都不是直接篡汉唐,篡汉的曹丕、篡唐的朱温,都只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南方军阀刘备孙权、王建杨行密不服他们,或自立为帝,或仍奉前朝正朔。曹魏、朱梁都短命,因为没有好的继承人。几经折腾之后,北朝大权落到司马懿父子、赵匡胤兄弟手里。因为江山不是从马上得来,很快文弱腐化下去,西晋洛阳和北宋东京都是一朝梦华,转瞬间外族入侵,繁华破灭,荆棘铜驼,连皇帝也青衣行酒做了俘虏。然而国运尚在,一个藩王南渡,在江南士族支持下站稳脚跟,偏安江南一隅。东晋和南宋的皇帝大都平庸无能,没什么实权,历史上留名的反而是王敦、谢安、桓温、秦桧、史弥远、韩侂胄、贾似道这些权臣。北方蛮族在灭掉西晋、北宋以后迅速陷入内斗,无暇南征,即使拓跋焘、完颜亮暂时稳定局势,打到长江边的瓜步京口,也被南朝的优势水军阻遏,再难前进一步,很快又被臣下所弑。唯一不同的是,东晋为刘裕所篡,而南宋因为重文轻武,提倡儒学忠义观念,那些权臣虽然权势熏天,没有一个敢于篡位。

按照这个规律,明以后本不应该是满清入关,建立大一统王朝。历史列车在1644年骤然脱轨,因为吴三桂的一念之差,走上另一条轨道。如果没有这个偶然因素,参考汉末和唐末,明末以后的历史进程应该是这样的:
流寇蜂起,地方军阀在平乱过程中积累势力,割据一方,明朝皇帝沦为傀儡,被各大藩镇吆来喝去。最后某个实力最强的北方军阀(吴三桂?)挟天子以令诸侯,毒死崇祯,立朱慈烺为傀儡,旋即篡位称帝。四川的张献忠(孙可望、李定国),两湖的左良玉,东南的郑芝龙不服,各自称帝建国。吴三桂没有力量灭掉南方各小国,三国鼎立、五代十国重现。吴三桂的儿孙无能,大权落到另一个大将手里,他篡位建立新朝A,积蓄力量,陆续灭掉张献忠、左良玉、郑芝龙的后人,统一全国。郑芝龙家族得到特殊优待,犹如东吴孙皓,吴越钱俶。满清在关外就起一个乌桓、契丹的作用,骚扰有余,但不能长久立足中原。没过多久,新朝腐化,大概在18世纪中叶,北方又兴起一个强大游牧民族B,灭掉满清,南下中原,北方沦陷,藩王南渡,又在南京或杭州建立一个“南A”王朝。B国定都北京后,马上陷入皇族内乱,无力南侵,南A得以苟安,但是皇权衰落,权臣迭出。最后南北两朝打得筋疲力尽,更北方再出一个超级强权(这回应该是毛子了),如秦、隋、元般席卷东亚大X陆,先后灭掉BA两国,中国迎来双头鹰的露西亚王朝,东方拜占庭帝国。这就是除去陈圆圆这个偶然因素以后,明末历史最可能的走向。                                             (网名:宪兵司令  发布于2015-09-28 )


本帖转自网络      历史发展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但相对于必然性,偶然的因素不可预知。历史规律不可能像数学定律那样精确,否则真的能靠数理化推算出王朝更替了。如果本文所推论的情况出现,中国历史在明末又将出现军阀混战,派系迭起,划江而治的情况,所带来结果必然又是军阀割据,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分疆裂图,这种结果想想更加可怕,从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观点来看,满清入主中原,虽然是偶然大于必然,但并非是最坏的选项。转发者

雷海宗,字伯伦。(1902--1962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致力于中国、世界历史的教学研究 ,著作等身。转发者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