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儿经||哈佛最年轻的华人教授尹希:请给孩子足够的选择

 长沙7喜 2015-10-02




尹希简介

美国哈佛大学物理系正教授。


1983年12月出生河北。


1996年,不到13岁的尹希从北京八中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成为该校最小的一名学生


2001年,17岁的尹希完成中国科大五年制本科学业后,成为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年龄最小的学生。

2006年,尹希获得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又继续在哈佛做博士后。
2008年后,他在哈佛大学物理系先后任助理教授、副教授。

2013年2月15日,尹希荣获2013年美国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




尹希的童年就表现出不一样的天赋。

尹希的父母是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的。小学时尹希的父亲经常带他去实验室做尹希想做的化学试验。也是从那时候起,尹希小学时看父亲的大学课本,包括微积分和量子力学。这对尹希今后从事的物理研究埋下了“火种”。

和所有的中国家庭一样,尹希的妈妈也给他制定了周末计划:周六学围棋、画画,周日赶孩子出去玩,逛公园,接触大自然。可是,周日尹希经常“赖”在家,静静地靠在父母的书架边,手里捧着一本书,一看就是半天——看的是大学微积分。

尹希有着自己特有的学习方法。比如大家都做课堂笔记,他就不做,老师向尹希妈妈反应,尹希却振振有词地说:老师讲的东西我全部记在脑海中了,用不着记笔记。由此可见,尹希上课是非常认真非常用心的。

当尹希考入中科大少年班时,有人说他是“学神”,对此他说:我非常反感“神童”这一词。对我来说,这个词有污蔑性的含意。我的建议是让孩子做他们想做的事,家长不要过多干预。

这些所谓的成长规律都是人胡乱定出来的,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中科大少年班给一群孩子更多的选择,这正是中国教育普遍缺乏的地方。

美国的教育给孩子更多的选择。中国教育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给学生足够的选择,太多的天赋被埋没了。

我并不比同龄人更努力。我只是做事情的时候比较专注,不容易受干扰,不浪费时间在没用的东西上。

我不喜欢“智力”这一词,也不知道它的定义。我身边的人,和我自己,都是普通人。

我从小学那时起性格改变了很多。一方面是内向和专注,另一方面是叛逆和冒险。

尹希喜欢认真地对待一件事,只要产生兴趣,他就会全力以赴。在学习中是如此,在其他方面同样如此。

2004年10月31日,尹希的身影出现在马拉松跑道上,其编号为538。此前,为了不让自己的首次马拉松“破产”,尹希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资料,细细阅读,多方比较,制定了较科学的训练计划。

尹希说:我喜欢跑步的原因是想跑得更快,我喜欢比赛的感觉。自从两年前跟腱伤了以后我跑的很少了。练习攀岩的目的是为了登山。


当你面对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时,你身上的所有潜能都会激发出来,有时候甚至连自己也会惊讶。



结束语: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做父母的心愿,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孩子最后都能成为我们理想中的人,他们“离经叛道”,有着自己的梦想与追寻的轨迹,从尹希的成长经历来看,除去他“天才”的一份,父母因人施教做得非常好。在发现孩子有过人之处后,他们没有遵循成长规律让孩子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业,而是给了他一个自由飞翔的天空,这一点值得我们家长深思与学习。


有的孩子根本就不是学小提琴的料,却偏偏压着孩子学;有的明明不喜欢学数学,偏偏给他报数学学习班,这种一相情愿的强制性学习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所以,家长在给孩子制定个人成长计划的时候,还是本着孩子自身的喜好来选定吧。给孩子足够的选择吧,不要埋没了孩子的天赋。

吧。给孩子足够的选择吧,不要埋没了孩子的天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