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雅马哈(YAMAHA)RX

 双喜临门 2015-10-02

1706-11.jpg

         故障现象:按电源键开机后,机内发出一声轻微的“嗒”声,同时显示屏正常显示,数秒后,机内发出比开机时稍大的两声“嗒嗒”声,显示屏随即熄灭。重按开机键,故障依旧。

分析检修:初查该机线路,见该机有主输出L、R,环绕L、R,中置等五路放大,分别用三只继电器负责五路输出的扬声器延迟接通,另用一只继电器担负二次开机主电源的接通(该机无一次开机电路,插上电源插头接通交流电后即进入待机状态)。分析开机时较小的响声应为二次开机继电器吸合的声音,数秒后的两声稍大的“嗒嗒”声应为三只扬声器延迟接通继电器吸合,随即又与二次开机继电器一齐同时释放发出的声响。功率放大器中扬声器延迟接通电路的作用主要有二:一为减少开关机瞬间功率放大器输出端中点电压的跳变对扬声器的冲击;二为当输出中点电压偏离零电位时及时切断扬声器电路,用以保护昂贵的扬声器不因功率放大器输出中点电压不平衡而造成损坏。担负这部分功能的电路通常也叫“扬声器保护电路”。其中担负扬声器接通与断开的功能通常由继电器完成,该继电器也叫“扬声器保护继电器”。

详查有关电路,发现该机并未设置专门的扬声器保护电路,该功能由微处理器(CPU)统一担负。相关电路见附图1所示。由于该机五个声道的输出电路基本相同,故附图中只绘出了其中的主输出L声道(以下简称L声道)相关电路。图中RY800为二次开机继电器。机器插上电源插头后,机内的副电源即为RY800和微处理器IC800(LC87F65C8A)供电。按下开机键后,IC800j脚 输出高电位,Q807导通,RY800吸合,其动触点闭合,接通主电源,延迟数秒钟后,IC800h脚输出高电位,Q553导通,L、R声道扬声器保护继电器RY501吸合,其动触点闭合,接通扬声器电路。Q527A、Q527C为L声道功率输出管,R648为L声道输出中点电压检测取样电阻,另外的R651、R656、R658、R654分别为R声道(R)、环绕L声道(RL)、环绕R声道(RR)、中置声道(C)的输出端中点电压检测取样电阻,以上各路检测信号汇集后经连接器CB505、CB803的PRD端输送至OPE[1]板上IC800的1脚。正常情况下,功放各路输出中点直流电压为零,IC8001脚电压也为零,若其中某一路中点直流电压偏离正常值,此信息传递至IC8001脚,其h脚即输出低电平,Q553截止,RY501释放,断开扬声器电路,同时IC800j脚也输出低电位,Q807截止,RY800释放,切断主电源。

本机故障现象为扬声器保护继电器与二次开机继电器同时释放,故分析故障应属保护性自动关机。在尚不清楚该机设置有多少种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考虑到自动关机出现在扬声器保护继电器吸合的瞬间,分析故障极有可能与扬声器保护有关,而触发扬声器保护功能启动又与输出中点电压密切相关,因此,首先测量机器输出至音箱的接线端电压,发现除了L声道在自动关机瞬间有负电压出现之外,其余各声道输出端电压均为零。由于输出端接线端子只在RY501吸合时才与功率输出电路接通,因此,进一步检测L声道输出端中点(即图中标注“A”处)电压。按开机键后,该处电压有一不大的跳变,随后马上降至0V,与其他各声道比较均相同,分析这是OCL电路输出端中点零电位的建立过程,属正常现象。随后,该处电压一直保持为0V,直至数秒后继电器发出“嗒嗒”声,机器自动关机。与此同时,A处出现负电压,用指针式万用表测量,表针摆动幅度达-8V,而其他各声道输出端中点电压一直保持0V不变。至此,判断自动保护关机由此引起。

功率放大器输出端中点直流电压异常很多情况下是功率输出管损坏所致,但在路检测L声道各功率输出管管脚间直流电阻并与其他声道进行比对,未发现异常。为进一步求证,决定暂时解除L声道的保护。断开R648一脚(为了保护扬声器的安全,预先确定音箱接线是断开的),开机,同时监测A处电压,开机数秒钟后,继电器发出一声清脆的“嗒”声,自动关机现象不再出现。此时惊奇地发现A处的负电压也只是瞬间出现,随后马上恢复为正常的0V。试着接上音箱,送入音频信号试机,令人不解的是存在异常的L声道竟与其他各声道一样均可正常工作。

该机OCL输出端中点直流电压的稳定过程如下(以L声道为例):正常工作时,A处直流电压应为0V,假设某种原因使得A处电压上升,该电压经R601、C542、R650→CB503、CB502的NFL端→R533反馈至Q511 b极,使得Q511 b极电压随着上升,Q511c极电流下降,由于Q511与Q506接成差分放大形式,Q511c极电流下降必将引起Q506c极电流上升,接着引发如下的连锁反应:R519上端电压上升→Q512b极电压上升→Q512c极电压下降→经CB502、CB503 VL端将Q529b极电压拉低→Q529 e极电压下降→Q527A b极电压下降→Q527A e极电压下降→输出端A处电压下降。反之,若A处电压下降,则上述各处电压也将朝相反方向变化,最终实现了A处直流电压的稳定。

该故障除了A处在RY501吸合瞬间出现负电压之外,其余时候均能保持正常,说明其负反馈回路乃至功放部分基本正常。那么,A处的瞬间负电压是否由RY501触点引起呢?但查RY501动合触点及至输出接线端的线路,似乎无此可能,且RY501绕组由+29V供电,若是A处电压由此引入,也不应是负电压。为区分故障范围,决定将功放后级与前级分离。该功放输出级与RY501同装于MAIN[1]板上,推动与差分放大部分装于另一块板(MAIN[6])上,由于两板之间存在直流反馈,显然不能将其分开。MAIN[6]板与前级INPUT[1]板通过CB501、CB109连接,两部分的直流耦合已经隔直电容C504隔断,故断开CB501与CB109的连接是可行的。查得MAIN[6]板上有几组接“E”(即“地”电位)处均互不相连,因此,断开CB501之后还应把MAIN[6]板上互不相连的“E”点用导线连接。再通电试机,A处不再出现负电压,此现象似乎说明故障存在于CB501之前。经检查CB501与CB109各连线功能,除了引入五个声道的前级信号之外,还有一路共同的静音控制信号FMT。测量CB109的FMT端电压,接通电源后为+3.1V,二次开机,在RY501吸合后,该处电压跳变为-12V,其电压跳变时间正好与A处出现负压的时间点相吻合。会否FMT端跳变的电压通过某种途径传递到MAIN[6]板上L声道输入端,引起其输出端电压跳变呢?如果是这样,那故障就存在于MAIN[6]板上。本着之一思路,在路测量CB501的L端对地直流电阻(指针式万用表RX1K档,红笔接地)并与其他声道输入端比对,发现L端阻值为约5.6KΩ,而电路相同的R端阻值为接近500KΩ。很明显,CB501的L端对地存在严重漏电。改测R518右端对地电阻约5.5KΩ,测C504+端对地电阻约36KΩ,表明漏电故障在R518与C504之间。拆下Q501,测得其e、c极反向电阻约5KΩ,e、b极反向漏电明显,呈不完全击穿状态。至此,故障原因已经明确:由于Q501e、b极反向漏电,当其b极电压由+3.1V跳变为-12V时,该电压经Q501漏电的b、e极加至C504负端,且由于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此跳变的电压经C504充电并传递至Q506的b极,引起输出端A处电压跳变,触发了自动保护关机。在强制解除保护功能的情况下,Q506 b极电压将随着C504充电过程的结束而恢复原状,电路重新达到稳定状态,A处电压回归0V。

该机Q501使用型号为C2878的NPN小功率三极管,一时无相同型号元件更换,决定采用其他型号代用。表面上看,该管的功能为静音,似乎用普通NPN型小功率三极管都可代用,但仔细分析后发现,当机器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即扬声器保护继电器吸合)后,为了保证静音控制管能可靠截止,其b极施加了-12V反向电压,而一般的小功率硅三极管的发射结反向耐压均只有6V左右,显然不能胜任此处的工作。考虑之后,用常用的S8050小功率管外加一只1N4148二极管和10KΩ电阻接成图2形式,图中e、b、c三点分别对应接入原C2878的e、b、c处。将断开的R648重新接通。试机,故障不再出现。

                                            

福建刘福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