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靛颏

 sy0406 2015-10-02

红靛颏

 

        喉歌鸲俗名红点颏或红脖儿。可在我国的东北,内蒙古及甘肃等地繁殖,迁徙季节遍及华北和华东各剩体长约150毫米,体重22~26克。成年雄鸟上体呈现橄榄褐色;头顶和额部棕褐色;翅羽及尾羽暗褐色;眉纹规整,自嘴基伸展至眼后方为白色;眼先及颊均为黑色;颏和喉赤红色;腹部近于纯白色。雌鸟颏和喉部略近白色,老年雌鸟颏及喉部略染粉红色;胸部砂褐色;眉纹棕白色而不如雄鸟明显规整;其他部分体表羽色近似雄鸟。嘴壳暗褐色,近嘴基部色淡,足趾略近角黑色。红喉歌鸲为地栖性鸟类,常栖息于平原地带的灌丛,芦苇丛或竹林间,更多活动于溪流近旁,多觅食于地面或灌丛的低地间。鸣声多韵而悦耳,晨昏鸣唱最多,鸣声尤为动听。食物以昆虫为主食,如蝗虫、蝽象及蚁类等,此外,也吃少量野果及杂草种子。繁殖于4~6月,巢椭圆形,由杂草、枯叶、细根等构成,一侧有出入口,巢内垫以细草及纤维等,巢置于地面草丛间。每巢4~5个卵,卵壳呈略灰的蓝绿色,或具赤红色点斑。红喉歌鸲是较难于驯养的软食鸣禽,新捕获野鸟表现烦躁不安,惊而拒食,需要扎结翅羽驯养,并给以较黑暗而安静的环境,耐心的填饲或诱食,使之逐渐习惯于人工饲养环境和人工饲料,一般约经1周便可适应人工饲养。北京地区常将新捕获的红喉歌鸲,结扎翅羽后用绳索系于颈部,置于架上驯养,以活虫诱食效果很好。过度烦躁不安的个体,也可在体羽上喷水少许,有利其安静和加快驯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