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舞乡村之多彩水塘

 Ddar11 2015-10-03

      在中国广大的乡村地区,众多风景秀丽的江河湖库,漫长的黄金海岸不仅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孕育了丰富的水产。河鲜、湖鲜、江鲜、海鲜以及当地独到的烹饪技法让吃货垂涎欲滴,欲罢不能,“小众”消费群体已然形成。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若能借助”旅游“这面镜,将 “水塘“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放大”,从“小众”消费走向“大众”消费,不仅利于地域旅游产品类型的丰富,旅游市场吸聚力的增强,农民收入渠道的增加;同时利于提升市场对“水塘”产出物水产的认知度及品牌忠诚度,有效缩短市场与产品间的心理距离,降低营销宣传成本。

      一是水塘本体的旅游化。通过在塘埂地带引种经济作物,打破传统水产养殖中单纯依赖水产品收获经济收益的格局,构建水塘本体的立体化收益。这一过程中,可以强化经济作物色相的差异化配置,形成多条主题色彩小径,构建多彩的乡村大地景观。

      二是水塘养殖过程的旅游化。一方面可开辟适宜面积的旅游体验区,选取水产播种至收获流程中的不同节点,设置相应的旅游项目,如“播种季”活动、牛奶瓶喂鱼体验、摸蛤蜊体验、开渔节等。另一方面可将庞大的养殖场地及繁杂的养殖过程进行微缩,让游客参与微缩水塘世界的构建,如“水草自循环环保生态瓶”的制作体验。

      三是“水塘”产出物的旅游化。既可以深入挖掘水产文化,通过引入文化创意、艺术创造等手段,将水产品融入到餐饮、住宿、购物等各个方面,有效满足不同客群的旅游需求。如针对儿童及青少年市场的蛤宝乐园,针对大众市场的水产文化馆,以及高体验性的主题水产餐厅、主题集市等。同时也可以选择将水产品原有的食用功能进一步放大,如由单一的水煮鱼延伸为全鱼宴;将原有的废弃物创意再利用,如以贝壳打造贝壳画等。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乡村水产养殖业本身的旅游化之路,通过改变其单调、乏味、刻板的传统印象,塑造趣味性、高参与性的新市场认知,进而实现旅游吸聚力的提升及一产、二产与三产的有效联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