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察病指南》

 p0oouuu 2015-10-03

《察病指南》

(公元 1241 年)宋.施发(政卿)着。三卷。先总论脉法,次辨明 24 种脉的形象和主病,最后叙述伤寒杂病 等 21 类病证的生死脉法,及妇人病脉、胎脉和小儿病的脉法等。

作者:施桂堂 朝代:宋 年份:公元960年—1279年

 
《察病指南》《察病指南》图册

此书成于公元1241年。三卷。宋·施发撰于宋·淳祐年间(13世纪40年代)。本书取《内经》、《难经》、《甲乙经》及有关脉学、诊法论著参互考订,将其中明白易晓、切于实用的脉诊脉象等脉学理论分门别类编纂而成。内容以脉诊为主,脉象沿用“七表八里九道”二十四脉分类法,书中还列有审诸病生死脉法。除脉诊外,尚有听声、察色、考味等诊法,是一部现存较早的诊断学专著。1957年由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 [1]


书籍作者:施桂堂
作品类型:诊断学著作[2]

《察病指南》 - 作者

庞安时(约1043-1100年),宋代医学家。字安常。蕲州蕲水(今湖北浠水)人。幼颖敏,过目不忘。世医,其父以《脉诀》教授,嫌浅近不足取。复钻研黄帝扁鹊脉书,及《甲乙经》、《太素》诸书,汇通百家,尤尚《难经》。好学,善向贤能者求学。后耳聋,惟笔谈可也。诊脉重视人迎、寸口并用,擅治伤寒。遇不可疗救者,必告以实情,活人无数。著作甚丰,仅存《伤寒总病论》六卷。书中提出温病不能全用伤寒汗下法治疗的新观点,对后世温病学派有所启迪。另著《难经解义》、《主对集》、《本草拾遗》、《庞氏家藏秘宝方》、《验方书》等,均佚。门人甚众,弟子六十人中,以张扩、李百全等最为优秀。

《察病指南》 - 著作概述

此书以阐述脉学为主,兼附听声、察色、考味等诊法,是我国现存较早而系统的一部诊断学专著。施氏取《内经》、《难经》、《甲乙经》及诸家有关脉学诊法的论著,参互考订,并从临床实际出发,将其有诊断价值的,切于实用的脉象“分门纂类,裒为一集,名曰《察病指南》。全书共3卷。卷上总论脉法。阐述了脉的三部诊法及其和脏腑的配属关系,诊脉方法,五脏六腑与四季的平脉、病脉、辨三因以及定生死脉诀27则。卷中为辨七表八里九道、七死脉及诊七表相承病法。卷下叙述伤寒、温病、热病、水病、消渴、泄泻、下痢、肠澼、咳嗽等21类病证的生死脉象变化,并载有妇人病脉、胎脉和小儿诸病的脉法11则。全书内容,以论脉为主,对平脉、病脉以及诊脉原理皆根据古圣贤的遗论,加以推广补充。其他言之未尽照著者,附以己意加以阐明。书中卷下载有审诸病生死脉法,举临床常见病证,采诸家论脉学说,删繁摘要,附以经验,一一详述其生死脉象变化,论脉辨证,明白易晓,切于实用,对临床诊断疾病,了解预后有一定的帮助。尤其值得提出的是,书中以脉搏跳动的现象,创制33种脉象图,以图示脉,形象生动,别开生面。此书虽以论脉为主,但又不专执一端,书中对听声、察色、考味等其他诊法亦有阐发,示人诊断疾病应四诊合参,方为全面。总之,本书具有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并附歌诀,易学易记的特点,是一部可供临床参考的诊断学书目。

《察病指南》《察病指南》图册

现存主要版本:日本·庆安二年刻本;1924年杭州三三医社铅印本;1925年上海中华新教育社石印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