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深圳的房价引起人们的热议,先是有人高呼深圳会被高房价抛弃,然后有人指出没有哪座城市会因为高房价而衰落,甚至还会因为高房价更具竞争力。 关于深圳房价,我想说几点个人的思考: 1.房价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果,不是原因。深圳房价飞涨,说明深圳经济发展的态势良好。尤其是全国房价普遍疲软的时候,深圳房价仍能强势增长,更加说明深圳对人口与资金的吸引力。单从这个角度看,房价高是深圳经济的积极信号,而非负面信号。 打个比方,一个包子铺,今天只供应100个包子,但买的人实在太多,包子就涨价了。这个时候你能说包子涨价了,影响这家包子铺的竞争力吗?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这家包子铺的包子做得太好吃了,太有竞争力了,才会涨价。 2.深圳的高房价与北京上海的高房价,性质有没有不同?我觉得有,支撑北京高房价的是全国最优质的科教文卫以及强大的就业资源,上海次之,相当于北京2.0。深圳房价高,是因为拥有强大的就业资源。这样比对的话,支撑深圳高房价的好像只有就业资源,少了京沪那样顶级的公共资源。 不过,综合来看,在影响房价的诸多变量中,就业很可能是排在第一位的。比如,深圳的科教文卫资源比之广州差很多,房价却高出广州不少,同样的现象,青岛的房价也高于济南,大连的房价高过沈阳。 3.一般情况下,高房价会不会影响城市的竞争力?我觉得会,因为它会影响城市的宜居感,但实际影响有限,因为“宜业”比“宜居”重要得多,否则珠海应该比深圳更有吸引力。 4.高房价会不会影响深圳的竞争力?我觉得要比一般城市的影响大一点,因为深圳吃亏的地方在于没有大量的郊区作为缓冲。广州房价为什么相对较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广州有大量的郊区地带,供求关系不像深圳那么紧张。北京上海也一样,中心区房价很高,但郊区仍有大量的低房价地带,可以作为城市新移民的缓冲,但深圳没有这个条件。 幸好,深圳市内还有大量的城中村,据说小产权房的数量不输商品房,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深圳承担了缓冲带和减压阀的功能。深圳既没有北上广那样的广袤郊区,也欠缺新加坡和香港完善的公屋体系,好像只能依赖城中村了。深圳应该好好研究,这个资源怎么用,而不是怎么拆。 5.高房价有没有正面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城市就像企业一样,需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才能维持其活力与竞争力。为什么一些老牌城市会衰落?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城市开始变得“宜居”了,一个城市变得“宜居”了,这座城市的流动性就会不足,当初留下来的人会变成各种利益集团,阻挠各种改革与变化。 总体来说,一线城市就像是一个码头,一个擂台,适用于输赢法则。试问,世界上有哪个码头或者擂台是宜居的?所以,很多时候,宜业和宜居,不可兼得。一座城市如果适合赚钱,那么它很可能是不宜居的。对很多深圳居民来说,思想上应该有这个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