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述北京 | 北京天安门的历史变迁!

 强子1963 2015-10-03

老北京城

【讲述你不知道的北京】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最初名叫“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最初它仅是一座三层五间式的木结构牌楼。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牌楼毁于雷火,八年后的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重建为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重檐歇山式城楼。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承天门”再次毁于战火。1644年,清王朝定鼎中原后于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在废墟上进行了大规模改建,重建后的“承天门”改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定国”之意。


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体现了皇帝九五至尊的威严!重檐歇山式顶,上覆黄琉璃瓦。整座城楼由60根直径在0.6米—1.2米的大红木柱支撑,城楼的正背面各部位都绘制有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彩画。楼体的四周为回廊环绕,廊深3米左右,廊外设汉白玉栏杆和矮墙。天安门城楼是北京众多城楼中规制、等级最高的!在明清两朝,只有皇帝颁诏及新皇登基,大婚,祭天祭地等重大庆典活动才会启用天安门,另外皇上御驾亲征或大将出征,都要在天安门前祭路,祭旗,以求马到成功,凯旋归来。

自清末及民国以来由于兵火战乱,天安门并未得到有效的保护,1949年后,其建筑结构已严重坏损变形,主体严重下沉。虽经多次维修加固,但未能彻底解决问题。1969年,河北邢台地区发生地震,使天安门城楼损坏变形更甚。1969年底国务院决定:彻底拆除天安门城楼,在原址、按原规格和原建筑形式重新修建天安门城楼,重修后的天安门在大的格局上并未改变,只是将原来的通高由33.7米提升为34.7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天安门的样子!


天安门前的华表和醒狮 费利斯·比托拍摄于18601129日,目前已知天安门存世最早的影像资料。



天安门匾额 拍摄于清末,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匾额为满汉文书写,现在此处悬挂“国徽”。

天安门 拍摄于19141010

天安门 拍摄于191771日张勋复辟,天安门前再一次升起了清朝龙旗

天安门 拍摄于1937年北平沦陷后 城楼上悬挂侵略者“建设东亚新秩序”标语。

天安门前的华表和醒狮 赫达·莫里逊拍摄于民国时期

天安门 拍摄于民国时期

天安门 拍摄于1949212日庆祝北平解放大会现场 毛主席像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悬挂

天安门 拍摄于1949101日开国大典

拍摄于1984年国庆大阅兵时的天安门城楼

今日的天安门城楼

公告通知


注意啦!老北京城开始招收兼职小编:

如果您想加入我们,请把简历发到下面的邮箱,期待您的到来!

招聘条件:

1、兼职!(不需坐班)

2、原创写作能力强!

此外,如果您有关于老北京的写作素材也可以将素材发到下面的邮箱中!

投递邮箱:1225408768@qq.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