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引发参与者讨论丨鹰享汇引导技术训练营 第3课

 zlwwei 2015-10-03
如何引发参与者讨论


(视觉笔记 By周学颖)

引导,也是这些领导者面对变革和挑战,发掘、整合团队潜能的重要能力。要想发挥出团队的最大能量,就要懂得如何创造认同、共识,就要懂得如何吸引大家的参与,让每位成员感觉到“我的能量在被发挥”。

【时间】9月7日 21:30-22:10 VIP群

【线上分享】张晖老师

【主持人】周学颖

【文字整理】方泽南

大家晚上好!很高兴在今天晚上有机会和大家分享“如何引发参与者讨论”这样一个话题。上个礼拜去了北京,见到了李宁老师、学颖和我们鹰享汇的朋友,觉得特别的亲切,和大家有了进一步的连接。很多微信中的朋友变成现实中活生生的面孔让我觉得特别的亲切,环境也特别的轻松,好像跟大家认识很久一样。


谢谢学颖的主持,想起了那天学颖那么专注的学习,后来在微信上也有沟通,那天感觉大家都有很好的基础,也有很好的互动。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如何引发参与者的讨论,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讲解:①怎么创造一个让大家愿意参与的氛围;②如何提高大家积极性;③给大家一些具体的方法。

营造愿意参与的气氛

首先我们要讲就是怎么样创建一个大家愿意参与的氛围。对于我们的读书会来说,每次大家来参加读书会可能也都带有自己的一些没处理完的情绪。可能刚刚在上班时碰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大家都会带着自己的情绪来到我们这样一个场地中。所以我们在开始之前对场地进行布置,在空间上让大家有安全温暖舒适的感觉。


我们可以在那个场地张贴一些海报、会议的主题或者读书会的主题,也可以张贴跟这个主题有关的一些信念、理念的内容,用这些布局让大家觉得这个环境一进来就特别的舒适。我们常常会把座椅摆成小组的形式,或者是围圈的形式,就是创造出让大家一进来就觉得这个地方特别的轻松的氛围,我给大家发几张我在工作场地的图片。




我们用引导形式做的一个会议或者读书会或者我们带有引导形式的培训课程,常常采用的就是小组围圈式的。作为引导者来说,一般是需要坚持在空间上去营造这样一个氛围的。我们习惯的可能是一排排坐的形式,这个对参与者来说其实是有阻碍的。所以我们每次在场地上还是要做一些坚持,就是怎么样让大家进到这个场域就觉得安全,而且舒适。


我前面讲到大家来的时候会带着自己的情绪,也有自己没有处理完的议题。情况看起来有时候可能也比较糟糕,有的人不回答你的提问,有的人看上去比较厌烦,有的人可能觉着不太开心。所以有的时候作为主持人或者引导者,可能心里会想那怎么样能够让这些情绪处理好或者说能够让这些会议、我们的主题能够顺利的进行。所以我们不能天真地以为大家来到这里就是特别愿意参与的,所以我们要知道有哪些因素会阻碍大家参与。这些阻碍因素对于引导来说是非常正常的。有人会说读书会的情况还好,大家来参加都是非常积极主动的。但是我们在组织里面常常会遇到一些情况,参与者参与了非常多类似的会议,平时工作已经非常超负荷了,来参加会议或者工作坊的时候已经非常的疲倦了,包括有些成员对于参与的这个议题感觉到困惑和不了解,或者大家对于要谈的这个议题觉得不够安全。


还有就是组织内部本身的彼此信任度不够,开放度也很低,或者组织内部有强权者,讲话特别的多,那相对那些寡言少语的成员就是少了一些说话的机会,这些在组织当中也是非常正常的情况。那我们就要提前想到会有这些情况的出现,所以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参与者当下的情绪。如果看到参与者不开心或者看起来好像不太想回答你的议题,那引导者这个时候应该有觉察。这个不一定和你当下的情况和你引导的流程有关,而是和参与者本身的状态有关系。


所以作为引导者,想引导大家群策群力达成共识,就需要能够创造一些氛围和条件,让参与者能够感觉到可以和其他参与者轻松地交谈。这可能包括他对于会议议题的理解,为什么要来参加会议,愿意为产出负责任,还有可能有些相应的需要参与者提前了解的知识和信息。我们作为引导者可能要提前准备资料,创造更安全的氛围,让大家能够安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被其他人干扰,有机会可以讲话,在整个会场中觉得非常的舒服和轻松,能够感受到组织是支持他们能够讲出这些想法的。


所以我们在开始的时候要去了解这些情况,在我创造那个开放的、安全的氛围之前,对于参与者来说他们的情绪和议题都不是空白的,他们会带着这些东西来。所以我们常常要注意的是三个部分:第一,作为会议主持人和引导者自己的情绪想法;第二,作为参与者的情绪和想法以及对这次会议的期待;第三,整个的场域范围。我们要从这三个部分同时看待这一次会议给大家带来的影响。


所以引导者自身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引导者一般在会议之前最好做一下跟自己的连接,做一个静心,然后用五分钟的时间把自己带到当下,并和在场的所有人去做连接。比如提前在门口去欢迎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人主动握手。作为会议主持人或者引导者,每讲的一句话都是带有能量的,所以引导者内心的稳定和平静都会给在场的参与者带来非常大影响的。如果引导者在台上看到大家有一些不是太投入的状态的时候心理发生波动,那么引导者自身的紧张感会传递到整个场域。


引导者自己的声音也是一种能量的传递。所以我们营造的时间、空间和引导者自身的状态,都会对氛围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引导者自身的平静稳定可以给大家带来一种信认和安全。引导者当自身内心紧张的时候,常常自己觉察不到,但是参与者是能看见主持人或者引导者脸上的紧张的。所以在氛围当中,引导者自身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参与的形式

我们要提高整个会议探讨参与的形式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给每个参与者自己思考的时间,以及两个人或者三个人一组讨论的机会。小组讨论的形式对于每一个人保持能量的充足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在读书会上常常会把大家分成小组。


整个团队在一起讨论,有的时候可以按人数不同分成小组。把这两个形式交替使用确实是在引导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实际上就是这么样一个基本的架构可以大幅度地改善大家对于参与品质的感受。


其实参与的形式有很多种,在每一种里面也有很多细节。一般的团队常常依赖开放式的讨论或者大家做报告这两种形式,比较少会用到其他形式。其实开放式讨论或者总体报告恰恰是人们觉着最有压力的两种方式。我自己在会议过程当中也常常会体会到,特别在当我提问的时候,很多人不愿意讲。


我自己作为参与者也体会过这种情况,好像也会有这种惯性,可能觉得不好意思。我再去带引导的时就有体会了。我们可以把他们分成小组式或者用轮流发言的形式让他们各自去解除想法,互相传递或者角色扮演等形式。下面我跟大家谈些具体的方法,看看我们可以怎么样让大家都参与进来。


1.书写式头脑风暴


这种方式适用于不善言谈的人比较多的团队,大家没有办法讲出很多真实的话。比如一个主要的议题是如何改进我们的管理流程,每个人写出自己思考的每一个点,然后放在整个桌子的中间,大家可以抽出来其他人的看,再去添加,不断地添加。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快地收集到大家的很多想法。


2.按照顺序轮流发言


这种方式我们也常常用,但它可以有各种的变化。①标准式。由第一个人开始发言,然后逐个发言到结束。②传递式。我们也可以在参与者手上拿一个沙包或者一支笔,等讲完了以后我就传给另一个我想邀请发言的那个人,然后接住了沙包的那个人就开始发言了。这个也常常会引发参与者的笑声,大家觉得特别好玩,然后也有期待。③谈话棒式。我们可以把笔当作谈话棒,放在一个圆圈的周围,然后谁想讲话谁就把它拿起来,拿起来讲完话再把这个谈话棒放到那个圆圈的中间。然后等到下一个想讲的人再拿起来,一直到所有人发言完。④爆米花式。就是大家可以自己选择发言的顺序。当大部分人都发言完了以后,主持人可以问谁还没有轮到过,就好像爆米花一样一个人讲完然后另个人也跟着讲,大家自己选择先后,最终把整个一圈人都讲完。


所以,即便按照顺序发言的也可以有多种的变化。不过,需要注意两个基本的原则。第一个就是一次一个人发言,第二个就是发言的说完了以后要让大家知道下一位发言者。比如他把沙包扔给下一个人,“爆米花”的话就是讲完了以后,确定下一位发言的人。


小组讨论其实也是会有各种各样变换的形式。一个就是访谈。俩个人一个人当A一个人当B,开场的时候两个人成为搭档。A来采访B, B再采访A,比如高峰访谈的时候我们谈谈经历过的觉得最开心的事情,互相采访一下。比如,在今天的会议上或者今天读书会你希望发生什么?你希望我们产生的最好的结果是什么?对于今天的会议或者读书会你最担忧的是什么?你觉得什么样的规则可以让我们今天的会议或者读书会能顺利进行?这个是两人组彼此做的一个分享。还可以用“242模式”,就像刚才的两个人分享完以后,让他们跟旁边的两个人结成一个小组,四个人变成一个小组来分享一下刚才彼此听到的内容。然后还可以再重新打乱,重新两两一组,再进行分享。


分组的形式也可以用多种,一个分组可以用多种的变化。有的时候比如说用的就是12341234,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输赢来分组。比如说 “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所有说到 “非”的是一组,所有说到 “暴”的是一组,这样的话形式变换大家觉得特别好玩儿,也可以说“我是小苹果”进行分组,有的时候就是变化一个形式,但是会发现现场的能量会立刻发生变化。


也可以用“248”的方式,比如说有八个参与者,第一轮分成四对,也就是两个人一对;然后到第二轮了就把他们分成了两组,每组里面四个人;到第三轮了把八个人再合在一起。所以在讨论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但是可以一轮一轮地越来越深入。


在每次小组开始之前也可以做一些破冰。比如说把他们变成四人小组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在组里面选一个组长,或用很简单的方式比如右手举起来,指向最像组长的那个人或者是大家手拉手连起来觉得电力最足的。有的时候我们也会互相比一下谁的手最大或者谁的手最小?谁的头发长谁的头发短。这样的形式在场里会调动大家的能量,让他觉得又好玩又轻松,可以迅速地开展下一个话题。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也常常会有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小组四个人或者六个人,首先大家先分享“我对于刚才议题的一些想法”,比如说我们如何可以提升我们团队的执行力。俩俩探讨了以后,大家变成四个人的小组来分享对于这个主题的想法。那对于这个分享,常常只是第一轮,就是我只是说出了我的观点和想法,再继续的话,我们要让参与者在第一轮的分享观点的过程中再去提炼共同点。


对于会议引导,组织者要去引发大家的思考,就是在刚才的分享过程中我们听到哪些是相同的?我们还听到哪些跟我的想法是不同的?那这些对我的启发是什么?就是在第一轮的分享过程中再深入地去看中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是第二轮。到了第三轮,就这些部分再去思考,这个启发对于我们解决这个议题有什么样的帮助,我们具体可以做什么样的事情。就好像在一个话题当中一层一层地往下剥,先分享,然后去提炼,到最后达到一个共识的过程。


参与方式里面我们也可以用到角色扮演。我们读了这本书以后就可以立刻把书中的情景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出来。我的整个身体,我的想法,我的感受,都在角色扮演中被调动起来。回过头来,我对这本书的理解会更加的深刻一些。所以参与者可以在十五到二十分钟里面去发挥,我可以去体会扮演当中的那个角色的那种感受。我们可以在提前的设计当中就把整个过程设计得清晰一些,指令要发得清晰一些。


我也常常会用到“世界咖啡”的形式。一个议题可以在自己的小组里边先去探讨,探讨了以后,每一个小组留下组长,其他的人去其他的小组去看看不同小组分享的内容。然后组长就跟新来的伙伴分享一下刚才自己小组探讨的内容。大家在这个议题上可以再继续探讨,可以有一到三轮。这个过程,大家会觉得看到了很多在同一个议题上不同的一些想法。由此就会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维度,大家可能会说,“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哇这个太新鲜了!”最后再回到自己的小组对刚才的收获进行提炼。


所以有的时候你会觉得不一定要很多的流程,而是要在一个简单的流程上去做一些形式的变化。对于参与者来说会觉得非常的新鲜,同时也非常的投入。所以回到我们最开始的那个部分,我们作为主持人或引导者能不能关注到每一个人,流程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就会想到:如果所有的人到达这个场里边,怎么样可以让他们共同地参与。我的经验就是,小组式对大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参与形式。那我们也是“用分开再汇总-开始结束”的方式,每次流程都非常清晰地在往下一个流程走。


引导者的内在能量

作为引导者来说,我讲到最后一个部分就是引导者自己在场内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安定还有就是在整个的引导过程当中引导者要注意跟所有参与者保持目光的接触,这是一个非常简单又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引导者要和每位参与者有目光接触,而不仅仅只是和那些活跃的、发言很积极的人。当引导者把目光投向那些不常发言的参与者的时候,就是告诉他们“你们没有被遗忘”,所以有的时候引导者的目光会引发对方的发言,引导者的目光是友好的、有鼓励性的,而不是咄咄逼人。


另外就是引导者在全场的走动,不仅仅只是站在一个方位,而是站到会议室的不同方位,如果有小组的话是尽可能在每一个小组都有停留,让每个参与者感触到被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