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锐艺术▕ 李雪松: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根

 大东村人 2015-10-03

新锐艺术▕  李雪松: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根

●先从简单问题开始吧,毕业美院/院校?哪一年?为何选择学习美术?

1997年我作为淄博师范的推荐生推荐至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2001年毕业。2010年研究生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美术的,对以后走上绘画之路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在父亲的熏陶下,我算是从小接触绘画吧!但真正开始系统学习绘画是从师范专业班开始。最初绘画对于我来说只是一门专业技能,对未来并没有太多的奢望和规划,只是觉得既然走上这条路,就应该尽力去学好它。至于影响,我想也就是一个起点吧!

●你认为自己的作品风格是传统的还是当代的?

我这个人自我意识觉醒的比较早。在学习绘画之初,很多人都从临摹入手,但我不喜欢临摹,每次临摹课我都感到很咆燥!我总喜欢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哪怕很幼稚我也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画画,为此挨了老师不少批评,以至于在中师毕业时,老师在我的留言本上写到:“你可以不在乎我,但你不能不在乎虚实关系”最后是三个重重的叹号!可见在当时的老师眼里我是多么固执的一个学生啊!到现在为止,我还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节奏在画画,未曾有半分的改变。只有这样我才能感觉到绘画的快乐。当然我并非不接受建议,相反我相当在意别人的建议,只是所有的建议必须在我内化之后我才会让它产生作用。所以说我也讲不清我是偏传统还是当代,这个让别人评判吧!

●你还希望尝试哪些新的艺术形式,能讲讲么?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希望从中国传统绘画中特别是宋代的作品中汲取营养,画出符合中国人审美习惯和趣味的油画作品,为此我压缩了作品的空间、简化了色彩、弱化了体积,去追求中国绘画中的味道和韵味。

●您目前是什么状态,是否有自己独立的创作空间,与理想中的差距有多大?

我现在供职于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在北京也建了自己的工作室,这样两边都有工作室,创作空间还可以吧!状态嘛,就是有课上课,没课画画。

●喜欢哪些绘画作品,哪些艺术家,怎么看待西方绘画?

我比较喜欢特立独行的艺术家,比如弗朗西斯·培根、卢西安·弗洛伊德等。和他们的作品相比,我更倾向于了解他们的脾气性格,生活方式、怪异的嗜好以及他们面对这个世界的态度。西方绘画是扎根于西方文化土壤中而结出的硕果。中国人要想与西方对话,必须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根。否则,借用西方的语言体系和评价标准来发展中国绘画,其结果只能是仰视和拿来主义。

●有常去的美术馆么,画廊也行?

不常去,但经典的作品展不会错过。

●画画遇到过瓶颈期吗?在什么时候?

肯定遇到过,还不止一次。其实我挺期待那种画不动的感觉,因为那是在向自己的习惯和惰性在宣战。跨过去,必会有新的体验!

●你认为从事专业绘画艺术之路,有哪些需要必备的条件?

若讲条件,绘画将无从谈起。绘画源自于热爱,就像梵高会顶着晒爆头皮的骄阳在田野中作画。万事俱备,东风便没了!

●你的作品表达了什么样的个人审美和艺术视角?

我不想表达什么,我只想安静的画画!

●你艺术创作的灵感来自哪些,哪些东西会对你有巨大的吸引?

一瞬间的感觉而已,感觉到了便画下它!

●在艺术道路上,对你影响最深的人是谁

一路走来,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父母、师长、朋友总是会从方方面面给我以影响,他们的存在印证了我的存在。

●你理解艺术的最高境界是?

艺无止境,最高境界谁知道呢?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未来的艺术之路上,您还有什么样的想法?

未来的事交给未来吧!

●对现在的艺术市场怎么看?可以打胡乱说,没关系。

艺术是艺术,市场是市场,本来是两个领域的事情,但现在大部分画家都搞混了!

●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将感性和理性相结合来创作作品,如何把这种感性和理性结合在画面当中的?

就如同我们的生命历程,本身就是感性与理性的交织,偶然与必然的碰撞。绘画也是如此,不必刻意结合,顺其自然便好。

●有画廊代理经营你的作品吗?

算是有吧!属于是朋友之间比较松散的那种合作关系。

●平均每周画画多少小时?

没统计过,没事的时候基本都在画画!

●你的星座是?

不清楚!

●你最近一次写生的地方是。。?

广西秀水,咋了?

●除了画画还有什么兴趣爱好?

各种球类运动。现在中式台球玩的比较多,比较喜欢这项安静的运动!

李雪松作品欣赏

新锐艺术▕  李雪松: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根

《忆故园 》

新锐艺术▕  李雪松: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根《盛夏桃红》

新锐艺术▕  李雪松: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根《秋殇》

新锐艺术▕  李雪松: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根《梨园清梦 》

新锐艺术▕  李雪松: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根《残秋》

新锐艺术▕  李雪松: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根《留园春无梦》

新锐艺术▕  李雪松: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根《金色的秋天》

李雪松

2001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油画学会会员。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参展经历:

2014年,《梨园清梦》入选2014年中国造型艺术新人展!(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 中国美术馆

2013年,作品《艳阳天》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美术新馆

2013年,作品《艳阳天2》参加第二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中国美协) 大芬美术馆

2013年,作品《秋天的故事》参加第三届挖掘与发现——中国油画新人展,获优秀奖。 中国油画院美术馆

2009年,《铁观音》入选上海大东方中国当代油画展,并被大东方美术馆收藏。(中国美协)大东方美术馆

作品出版与发表:

学院力量: 当代实力派画家作品集 (山东美术出版社) 《中国艺术》《艺术在线》

主要收藏:

上海慈源爱心基金会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上海大东方美术馆 齐鲁美术馆等

添加公众号:爱艺网,获得更多艺术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