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为了导图而导图

 stwym 2015-10-03

          在一个有各种可能性的思路探索过程中,思维导图(Mindmap)还是挺好的工具。我在《商务演讲》的课堂上建议学员用思维导图初步理清自己的想法。一个人可以使用,团队一起用也可以。

        可是思维导图被误用了。比如,给一本书画一个思维导图,就根本没什么用处。它除了能彰显你的阅读量(大概意思就是说,瞧,我又看完了一本书!),还能有什么呢?它甚至无法表明你看懂了这本书。

       如果一本书浅显直白如工具书,它的目录就已经解决了全局结构化一览的问题。思维导图就是另一个版本的目录而已,或者只能再细致一点,结构上看也高明不到哪里去,所以它没有什么思维的含量。这样的“思维导图”里面就没有什么“思维”,不是吗?

        如果作者有略微复杂的构思,多一个维度写作,不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交织一下,思维导图这种二维的东西就无能为力。往极至里说,谁又给《红楼梦》画一个思维导图呢?

        给《红楼梦》画一个思维导图,不是可不可能的问题,而是傻不傻的问题。即使能画出来,不仅会破坏原著的意味,扭曲作者的意图,抹杀它的艺术成份,要命的是,那张(或者多张)“《红楼梦》思维导图”根本就没用,它只会比看原著更令人费解。

       把《红楼梦》画进一个思维导图的企图,等同于想把银河系塞进一只鸡蛋。

       所以说,给一本浅显的小书画个思维导图,唯一的用途是给那个读者自己那颗善忘或者不善于构建复杂思路的脑袋一个拐杖。

       书本的文本是要有修辞的,只有说明书和政党的章程是可以没有修辞的。越好的书价值越体现于修辞上的意义。而思维导图一定是剥离修辞的。从这个角度上看,为一本书画思维导图,就是把它改写为一页功用性的说明书。对一本好书来说,这种做法几乎就是残忍和无知的。

       为一本书画思维导图,仅是一种私人的自助的行为,不能给他以外的任何一个人什么价值。去看别人的”读书思维导图”是没劲的事(除了再次表明你是他的粉丝),谁能咽下别人嚼过的食物呢?

        思维导图的用处被夸大了,原因就在于思维导图在视觉上具有一种讨巧的舒适感和便捷性。这种视觉上的便捷性不等同于对结构和内容的合理解构,也根本不是一种更高级的思考模式。

       如果整天思维导图不离手,看本书也画一个,看个电影也画一个。这就像节日里收到了一只锤子为礼物的孩子,看什么都是需要敲打的。

       思维导图好比是一只蚂蚁。理论上讲,蚂蚁可以爬到任何一个物体的表面,可是蚂蚁毕竟是蚂蚁,世界对它来说只是二维的。三维的世界对蚂蚁没有什么意义,或者说蚂蚁明知道却硬是要把世界看成二维的,因为这样对它来说更为舒适和便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