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stwym 2015-10-03
  今天在这里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种提高工作效率与学习效率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也许对于多数的老师来说,“思维导图”比较陌生,我会尽量解释,使大家了解“思维导图”。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本次课程的内容:思维导图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要使用它?如何使用?以及个人与学生作品的展示,
一、思维导图的由来
2-4. 思维导图的创始人——英国教育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上世纪60年代在它的大学时代在遇到信息吸收、整理及记忆的等困难前往图书馆寻求协助却惊讶地发现没有教导如何正确有效使用大脑的相关书籍资料于是开始思索和寻找新的思想或方法来解决。 托尼·巴赞开始研究心理学、神经生理学等科学以及伟大科学家的笔记手稿发现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Tony Buzan也开始训练一群被称为“学习障碍者”、“阅读能力丧失”的族群这些被称为失败者或曾被放弃的学生很快的变成好学生其中更有一部份成为同年纪中的佼佼者。 1971年托尼·巴赞开始将他的研究成果集结成书慢慢形成了发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和思维导图法(Mind Mapping)的概念。
二、什么是思维导图?
5.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6.简单地说,思维导图就是一种用图形来表示使用者的思维轨迹的一种思维方式。而作为一种思维的方式和工具,思维导图与以往的表达方式具有以下几个自身的特点:
1、高效。能将大量的信息通过筛选保留了最精华的很少部分,大大提高了工作思考和学习效率。
2、图文并茂。舍弃了原有的大量文字描述而用关键词代替,大量使用图例或公式来组织思维过程。
3、使用不同的色彩来刺激大脑神经,能使阅读者很快找出关键内容和区分不同内容。
7.思维导图使用最成功的案例:美国波音公司在设计波音747飞机的时候就使用了思维导图。据波音公司的人讲,如果使用普通的方法,设计波音747这样一个大型的项目要花费6年的时间。但是,通过使用思维导图,他们的工程师只使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波音747的设计!并节省了一千万美元。思维导图的威力惊人吧?!
三、为什么使用思维导图?
8.2007年开始担任初一年级组长,同时任教三个教学班,每周12课时。因为刚担任级长,年级工作时间挤兑了备课时间,思考如何提高备课效率。在上研究生课时接触到“思维导图”,听说很神奇,就尝试应用在教学当中,在07届三个班当中做实验。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感觉很好玩,有意思,而且发现学生蛮喜欢使用,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备课速度大大加快了!并且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写工作计划,活动策划,会议组织等方面,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方式。
9-13为什么说很有意思呢?
我想先让大家了解一下我们的大脑分工以及人的思维方式。
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擅长逻辑思维,负责语言、文字、分析、推理、排序等;右脑擅长形象思维,负责图像、直觉、音乐、美术、灵感等。
图形给人的感觉最直接,它比文字对人脑的刺激更大,这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婴儿在学习周围及外界事物的时候都是从图形开始的。而思维导图能将图形与文字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兼顾到左脑和右脑的各自的功能要素,这就是思维导图理论基础。
简单地说,大脑的学习过程是从图形到语言文字、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从具体事物到概念定义的认识过程。单纯的文字信息,或者单纯的图像信息只能运作大脑的一部分,而思维导图的作用就是顺应了人脑的学习过程,将左右脑不同的思维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大脑处理信息更加地简单和有效。
以下的小测试是找了五个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学科的老师协助完成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思维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学生也是如此,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在备课中经常会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差异。我们经常说以“学生为本”,那究竟怎么才能体现?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四、思维导图怎么用?
14.从2007年至今,本人在07届1、2、3班和11届5、6进行了实践与实验,到上学期的初三(1)班和这个学期的初三(4)班,我一直都在使用思维导图来教学。来探究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并在2012年撰写成4万5千字的论文,去年顺利完成研究生论文答辩。在教学中主要探究思维导图在制订工作计划,教师备课,课堂板书;学生预习和单元复习中的应用。
15.工作计划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学计划很多情况下是书面应付领导检查或者是为了完成教学工作手册的填写而制定,而不是为了实际工作的需要而制定。教学计划多数停留在纸上,在实际教学当中的执行率很低,执行效果不佳。
因此,采用一种新的模式制定教学计划是笔者的一种尝试。使用思维导图制定计划不需要面面俱到。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制定教学计划,关键是将计划图像化,主要的内容用关键词代替,执行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16-17.教案
无论是哪一种备课的模式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不同的模式之间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各有不同,编写教案的风格也有所不同。而在实际教学工作当中,使用思维导图方式备课可以大大提高备课的效率和质量,能使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地整合知识,依据学生的已有的基础和时间的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并能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8-19.由于ppt在课堂教学当中的广泛应用,它既能扩大课程的容量,也能大大地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因此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ppt的演示文稿完全代替了板书。但是单纯的ppt演示文稿只能按教师事先设定的顺序将教学过程一一展现,它并不能完整地、系统系将所有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学生难以在整体上把握整节课的内容。
运用思维导图方式进行板书不仅能呈现教师授课的过程,同时能让学生清晰地把握整节课的知识脉络,同时简练的语言文字能训练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和减轻学生做笔记的负担。
板书的内容是本节课最浓缩和最精华的部分,一个优秀的板书不仅能体现思路清晰的教学过程和重难点、同时也是对一节课学习内容的完美总结,将教师备课所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简化就是很好的板书设计。它与传统板书主要的区别在于其以中心发散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而传统的板书则侧重于知识点的分块罗列。
20.学习成绩优异并且相对稳定的学生都有提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预习能使学生在课前消化简单基础的知识点,而在课堂上重点关注自己不懂的内容,从而提高听课的效率。预习的好处尽管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从小学到中学老师也一直在强调,但是实际上进行课前预习的学生并不多。
从2007年开始将思维导图方式引入教学工作当中,学生使用最频繁的就是利用思维导图方式进行单元复习,其优点在于:
①将复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知识点的回顾、查漏补缺由学生自己再制作复习思维导图时自己完成,通过教师批改学生思维导图作业后进行补充与修正。
②知识梳理完全按照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没有标准的答案,学生在整理知识点时自己寻找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使之网络化。学生在此过程当中理解和分析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对其而言找出知识点的关系比找出具体的知识点要求更高。
③学生通过制作单元复习的思维导图能从中找到复习的乐趣,避免了传统复习中“教师讲解——练习——讲评”的枯燥无味,同时能大大地增进了学习的自信心。
21.单元复习(网络构建)
五、学生和个人的作品展示
22-24.思维导图是体现个人思维过程,因此没有重复的。
25-28.思维导图可以应用在任何一个学科;
思维导图的基本绘制方法:中心——一级分支——二级分支——三级分支;
思维导图绘制的基本原则:用图形(符号)代替文字,用关键词代替句子。
(书越读越薄)
六、寄语
29.(1)思维导图只是一种思维方式,为教学和学习提供另外一种途径;
(2)思维导图能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开发右脑;(谁用谁知道)
(3)希望更多老师的关注思维导图;(参与学习,共同分享)
个人想法:在学生当中开设第二课堂,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老师当中成立一个沙龙,用来探究思维导图对于小孩子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希望有小孩的老师参与(还没小孩也可以)。
(4)“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导学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优劣之分,目的都是——学生自主学习;(因材施教才是硬道理),古语有云:真正的教育不是用一种方法教50个学生,而是用50种方法教一个学生。
30-31.教育教学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介绍唐晓勇教师工作室——翻转课堂。唐晓勇,深圳市十佳青年教师,广东省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全球创新教师大赛第三名获得者(2009巴西萨尔瓦多),《特区教育》封面人物,中央电教馆“技术启迪智慧”项目专家、深圳十二五教育技术课题指导专家,全国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中心兼职教研员,深圳南山区教科中心教育技术兼职教研员,致力于技术支持的学习变革的实践与研究,多次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
在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镇学校“林地公园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许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时常错过了正常的学校活动,且学生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往返学校的巴士上。这样导致很多学生由于缺课而学习跟不上,直到有一天情况发生了变化。在2007年春天,学校化学教师的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开始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声音。他们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而那时YouTube才刚刚开始。更具开创性的一步是,他们逐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开辟出课堂时间来为完成作业或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不久,这些在线教学视频被更多的学生接受并广泛传播开了。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此替代教师每天在讲台前讲课/学生回家做作业的传统模式。这种模式表现为:教师们为每天数学课准备了7到12分钟的在线视频,学生需先在家看完这些视频教学;然后回到课堂上,学生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完成作业和开展讨论。这就是在美国日渐流行的被称为“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的创新教学模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