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鼠无大小皆称老——曲解联

 江山携手 2015-10-04

  清乾隆年间,河间才子纪晓岚以博古通今、能言善辩著称一时。有一天,纪晓岚和同僚在殿侧等待上朝,见皇上迟迟未到,便戏对同僚说:“老头子胡姗姗来迟?”语音未落,乾隆皇帝已走到面前,这句玩笑话被他听到了。乾隆十分生气,对纪晓岚喝道:“你何故叫我老头子?有说则生,无说则死!”众人都为纪晓岚捏一把汗。纪晓岚从容奏道:“皇上称万岁,岂不是老?皇帝居兆民之上,岂不是头?皇帝便是天子,所以称子。”几句话把乾隆帝说得回嗔作喜,于是赦纪晓岚无罪,且赐誉为“淳于髡后身”。纪晓岚凭急智巧辩,不但免了一场杀身大祸,反而得到皇帝的夸奖。看来乾隆帝也是一个爱听拍马屁话的俗子凡夫,不过,纪晓岚的过人才智也确实名不虚传。

  像这样,对某些词语有意地进行歪曲解释,赋予一个原不曾有的新义,以满足特定的需要,修辞学上称为曲解。

  曲解也是对联常用的修辞手法。前面这个故事,另有一说:纪晓岚朝房待漏,语同僚曰:“老头子胡姗姗来迟?”语未竟而乾隆至矣,厉声问:“‘老头’两字何解?”晓岚从容答曰:

  万寿无疆堪谓老;
  顶天立地可称头。

  乾隆方回嗔转喜。这是对联版的“老头”新解,用的也是曲解法。

  对联中运用曲解,造成幽默诙谐的语言,或增加轻松愉快的气氛,或起到辛辣嘲讽的作用。

  旧时有一位书生连年应考,每次都是名落孙山,一直到70岁还去应童子试,有人作联讽之:

  行年七秩尚称童,可谓寿考;
  到老五经犹未熟,不愧书生。

  “七秩”即70岁;寿考是“长寿”的意思;“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为封建科举必读教材。此位仁兄到70岁还参加童子试,可谓是寿星了;读书读到老,五经还未读熟,真不愧是“书生”。联中把“童(子试)”、“书生”曲解,对终生沉湎科举的书呆子讽刺十分尖锐,令人过目不忘。

  清朝巡抚乌尔恭额有次到书院,正碰到诸生用膳。他见诸生急食,皱眉道:“好一群老鼠!”巡视一周,忽见有张纸压在桌子上,拿起一看,纸上写着一联:

  鼠无大小皆称老;
  龟有雌雄总姓乌。

  本来,人们把鼠叫“老鼠”,就像称呼“老虎”一样,并不表示其年龄长幼,更无尊崇之意;同样,龟的种类很多,有玳瑁、金龟、花龟、水龟、象龟等,颜色外形都有差别,人们习惯上都把它们叫“乌龟”,也未必特指其颜色。该联曲解“老”和“乌”,在抬高老鼠身份的同时,影射乌尔恭额,把巡抚大人戏谑一番,让他归到乌龟类去了。

  与这副对联相似的还有两联,都以曲解成趣,附录如下:

  鼠无大小皆称老;
  猫有雌雄总呼儿。

  鼠无大小皆称老;
  鹦有雌雄总叫哥。

  生活中有些常见的事物或现象,一经“曲解”,便成趣谈。燕子矶永济寺观音大士殿有副趣联:

  音亦可观,方信聪明无二用;
  佛何称士,方知儒释有同源。

  上联中,观音本是菩萨名,但联作者曲解“观音”,望文生义,以“音亦可观”,从而推导出“聪(耳)明(眼)无二用”的结果。下联中,作者故意把“观音大士”的“士”与儒家的“士”混为一谈,得出“儒释有同源”的结论。

  至于观音何以称为“大夫”?据佛教经典记载,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皆在阿弥陀佛左右,观音居左,势至居右。他们是阿弥陀佛左右的侍者,合称“弥陀之二胁士”。阿弥陀佛本名为观自在王,观音依其本师之名,而自称观自在王。这就是观音既可称为“观音大士”,又可称为“观自在王”的由来。

  有一位老翁,虽然儿孙众多,但孝敬者少,骚扰者多。有一天儿孙们来拜寿,老翁不胜其烦,自撰寿联:

  拜者,白也,白吃、白喝、白骚扰;
  寿者,受也,受穷、受苦、受煎熬。

  联中把“拜、寿”曲解,对这些不肖子孙一吐辛酸之言。

  还有一联是分析“亲戚朋友”的:

  朋友,朋有,朋无有,无朋友;
  亲戚,亲齐,亲不齐,不亲戚。

  联中曲解“朋友”为“朋有”,“亲戚”为“亲齐”。如果“朋无有”则“无朋友”,“亲不齐”则“不亲戚”。读起来,像绕口令似的,但也道出世态炎凉的实情。


 作者:潘国璋 原载:《联苑百花奇观》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