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药所成果转化“1年抵过5年”

 老沈阅览 2015-10-04

深化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激发创新活力

上药所成果转化“1年抵过5年”

2015年10月04日  


    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新政刺激下,一家有80多年历史的院所成果转化出现井喷式爆发。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成果转让合同金额,截至前三季度已达7亿元。而全所过去5年累计转让成果为13项,金额仅8亿元。“还有几个项目在谈,估计今年超过8个亿没有任何问题,从这个角度讲1年干过了以前5年。”副所长李佳研究员说,自己在做的项目算来也有七八个,可能很快进入临床。
  国家层面,深化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正开展。这项“三权改革”中,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是首批试点的20家中央级事业单位之一。地方层面上,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2条”意见落地,在此背景下,上海药物所加大对科研团队的激励力度,允许将不低于70%的转化收益归属团队。
  尽管上海药物所也曾有1个亿的转让额,但“首付”往往也就500万元到1000万元,而今年出现了一个药“一锤子”卖掉3000万元的大事。最近,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1.1类候选新药“马来酸蒿乙醚胺”获得国家Ⅰ、Ⅱ、Ⅲ期临床研究批件,正启动临床试验。这种青蒿素衍生物由左建平研究组与李英研究员历时15年自主研发而成,“1.1类”则是我国5类新药分类中“含金量”最高的。据透露,根据“科技成果转让或许可他人实施、作价入股对外投资、科研人员自主创办公司”的原则,科学家及其团队已成立一家企业,约三成股权直接给到研究员。
  科研人员积极性极大调动,企业创新的活力魄力随之迸发。目前药物所正与企业合作开发代号“971”的抗早老性痴呆候选新药,已进入Ⅲ期临床,具有良好成药前景。“我们转给企业这个药,光临床Ⅲ期一年就要花2个多亿,但企业已经尝到甜头。”李佳表示,十年前获得新药证书的心血管疾病药物“丹参多酚酸盐”,去年销售额达46亿元,全国药物销售额排名第六,但当年成果转让时这家企业还不敢接盘。现今,同样这家企业还有能力并购药物所另一家孵化企业,并计划完成并购后于2018年上市,可能打造一个几百亿元市值规模的公司。
  除“971”外,上海药物所现有近10个治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候选新药进入临床研究,形成了良好的在研新药储备。根据中科院以上海药物所为主体建设“药物创新研究院”的方案,至2020年其新药产出能力预期达到国际前30名制药公司的研发水平,研制的原创新药在国际市场有一定份额和影响力。(首席记者 徐瑞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