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叙 山海之思 同行 刚柔之变 入门读书出门抛书 三境界

 我的天堂111 2015-10-04
 

 
 

自叙

 

    余少负凌云之志,谓天高海阔地无疆,鹰冲鱼跃虎奔,行则可矣,莫有阻。后身居福田,受荫护于叔父,屡多颠沛,数奇,自谓神龙遭缚,掷于浅滩,无能施为。彼时实乃志大才疏,心气厉而性慵懒,事每不谐乃忿色怨怪于命运,皆寻常之议,见不得真切。

    每中夜亦颇思谋自强自立之道,惜时乖运蹇,每有小成辄遇废弛,无恒莫若此害为甚。虽关乎气运,然实亦吾先有所阙致罅之由。痛而潜思之,乃知用志迂广,立心无恒,所乏者:仁智毅勇恒。又心气粗厉淫慢,逆思妄行伤明。观圣贤之言莫能效,虽多奚益?睹百家之学莫能行,讵彼无方?余幼而好艺多能,贱体壮健颇习苦力,鼯鼠之技颇多,尝谓择其一二者皆可立身,孰料世情非吾家铺,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每有荐举,皆逢余所不擅能之事务,而余亦勉力强行而对,逞天赋才情以应。然毕竟事倍而功寡,庶乎南辕北辙者,命运良可畏也。

髀肉复生,闻玄德之感慨;十围抱柳,聆宣武之凄怆。昔我往矣杨柳依,今我来思雨雪霏。多方奔谒不纳,深渊又逢天坑,知天意祖师欲令我效君平为楷模,以命卜为业,助人而自立。余乃散诸怀抱,解衲袒坐,先坠青云之志,再息纷繁之心,誓将从沟渠起,水向低处流,然昼夜之不息,则东海必可达矣。余无渊博经纬以济世,所幸身有玄微数术可助人。古之圣贤,不居庙堂,必在医卜。余非圣贤,忝为命卜者,有意释万人之命、运,志不在富,故不兜揽;意在升斗,唯缘幸遇。时岁在壬辰酉月,有感而赋斯文以记之。

 

山海之思

鸿蒙凿辟,造物机心。背影向水,山高海深。有不高之山,有浅水之滩。名山不揣其重,巨海莫测其深。名之山海,圣贤喻以仁智,达者乐之怡情。其重者体大人之仁,其深者象君子之智。山之质,石土泥;水之质,氢氧钠。山以神定,水以气变。山以神静,水以性动。山以峻峭为险,寓以剑锋;水以渊浩为壮,拟藏神龙。山嶙峋,动植无生;水清浅,鱼龙不居。是以山海可生物,可杀物,譬喻世事,山苍莽有形似无形,入其中知有我不知有山;水沧浪无迹似有迹。浮其上知有水不知有海。偏偏知得,常常忘得,发以咏叹。 

 

 无论做什么,都会有同行。同行是相辅相成的力量,同行是众善汇聚的宝藏。独木永远无法成为森林,独家经营也无法成为产品丰富多样人气旺盛的市场。同行表现的是一个生态下的群体,同行即使不能成为朋友,也不应该是敌人。同行令你进步,令你领悟,令你获得。做得好的同行,是楷模;名声不好的同行,是反面教材,足以引以为诫。善处思自己是否能够学习到并跟上,缺点思自己是否也有该缺点应予马上改过。

 当今中国有六、七亿人上网,亦即是说我们有六、七亿的潜在客户。而今天的互联网这么发达,网上世界已无局限,则海外客户亦为数不少。再加上生活中网下的客户群,这么大的市场份额,是个人怎么也做不完的。所以同行不存在,也不必要汲汲于竞争。人的精力、智思和时间有限,即使你一天能做百位客户(实际上我一天只做几位客户,因批命时间较长,自觉精力难继,批得多精神疲倦,对客户也是极不负责任的),那么你又能做到多少呢?所以同行之间互相倾轧者,实非明智之举。 

 同行是山。好山必是水绕山环,风清气秀,草木葳蕤,无乱石之嶙峋,处之有心旷神怡爽朗之感。同行是海。海纳百川,不捐细流,故能成其深。人性同利相趋,同害相避,同患相友,同情相感。无人之利岂有我之利?无我先利人则人何以有利我?同行相攻,同事相诘,实为大不智。相攻者,令视者生厌弃之心。相诘者,令闻者相以哂笑。岂不是双双失于人?一木护一木,一人继一人。百里谓之继踵,千里谓之比肩。相学相善,相处相予,相予相得,此百世千载之源,所以学术为有促进,有传承之道。

 

刚柔之变

 

大柔不柔,大恶多从柔处伏。至刚不刚,每见刚极变易折。书曰:不柔不刚,合道之常。然天下之事,非柔不克,非刚不济。性格刚直,性情刚介者,挫人而终将自挫。以柔媚人者,人亦以柔术绕己。柔而无德,刚而不恤,皆有大患。柔,情合于阴,其优在利,智谋奇机之士,其弊失于险;刚,德合于于阳,其优在直,钝直朴鲁君子之象,其弊失于迂。法无常法,势无常势,唯变通是要。不独兵形似水,凡万变而令人穷于应对者,皆有似水之形。刚直钝而无锋,柔利剑而寡恩,失于恩德,则虽有刚柔之器,有刚柔之能,必偾事失机,寻亦败矣。故欲通刚柔之变者,必先明德、惠、恩、利、欲。善去其虚者,亦善得其实。

自古智术横行天下,德道泛于五湖。人皆挟智术而纵横,德道愈邈。智术实为柔,方今之世,阴之有余而流害无穷。德道实为刚,阳之不足而彰益有限。刚柔之变替亘古无常,学识浅薄难阐其详,发沧浪之言姑且以记之。

入门读书出门抛书

 

夏日登车盖亭

宋·蔡确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人们还未入门的时候,以为书中所说的一切就是绝对的真理,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阅读学习。毫无疑问,看书是通往入门最有效最快速的捷径,但这却不是一条永远都是捷径的道路。捷径,注定了不是一条长期的路线。人生在世,忧多乐少。快乐的时候多呢?还是忧烦的时候多呢?同理,是捷径长呢?还是蜿蜒崎岖普通的道路长呢?相信大家都能心悟了然。

真实的人生,越期望成功,越成功的人则越会遇到越多的挫折磨难与无情打击。真实的人生,需要人们抛下书籍,不盲目崇拜权威,真诚地投入到自己具体的生活中去体验,体验各种遭遇。在这个过程累积,沉淀下来的东西,才是真正的人生的智慧的结晶——这也是属于恒远的精神财富。

有些朋友读了很多年的英语,等级也考到了四级,六级甚至更高,但真正碰到说英语的外国人,根本不能与之沟通。因为这些朋友们多年学的只是个模式,反复演练的是看起来光鲜漂亮的套路。但真实的外国人,他根本不按你一早设定的套路来。人类是拥有独特个性的高智商高等动物,外国人的个性则更加鲜明,直接。沟通不会拐弯抹角,只讲究直接,有效,并要马上发现问题症结并解决问题。这些都是我以前做外贸的经验。联系到学习命理学,术数学,也是如此。许多人看的书不少,却反而不知要妙,无所依归。此等则是深陷于知识障,文字障之中不能自拔者。书,贵神悟。人生亦然。既如此,凡一切有效的学问都需与丰富的人生经历,人情世态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存在的有效性价值。

学习的方法众多,直接有效的不外乎:问,学。问以知其大意,学以知其细致。入门唯恐读书之不多,闻学之不博。而出门则知多学之无益,而用时常知以往为学所困所限。学不易,用不易。用,是实践,是干事功。学以思辨,用以行成。所以社会上有很多人不见其怎么读有字之书籍,却有满腹之才智,解决具体问题也是随机应变,成竹在胸。其实践精神,创新求变的精神,解决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所表展的才情才是最令人值得学习与钦佩的。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古之硕学之士,不过反复读数十本书,多阅世事人情,即通晓其理。书可抛矣,多读书而不知要旨不免误人而自误。庄子出门,轻身而行。惠子出门,五车以载。此则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日益则愈知其无疲于奔命,日损则减其情欲嗜意而和乐而怡。幼不驻杖,耄耋驻杖。入门读书,出门抛书。抛书即有似于抛杖,对很多人来说是难为,难难难,有感而发,写成一博,博智者晒笑矣。

 

三境界

诗人王国维有为学三境界之咏叹。我亦从孟子之言中试解三境界:大,化,圣。

大:能大者,又能下,则纯全大人之德。能握权,又能使人尽其才力,人能感怀其德惠,则有大之境界;

化:善解不如善化,化则能消磊磊之块,能弥恨恨之怏。化整为零,有化于无。化亦有驯之义。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化可消于无形,得化之道者也;

圣:圣者本庸常之人,特志毅恒心强迈于众人,虽磨不折,圣人无锋如重剑,圣人有情如甘霖。圣人如龙如海,渊渊不可测。圣人善和乐于众,善诱人于学,有教无类,虽偏才执拗气性之人,亦不轻舍,亦能使其能志于学,学有成。导人入善道,以学养潜改人情性。圣之境界为至高境界。

 

 

壬辰春吟

 

宇宙之大我为尘,山海之间我为沙。

不作浮云来蔽日,长愿阳和春气佳。

 

淡泊的享受

讲享受,不必衣锦绣食甘肥,不必饮醇醪居华厦。不必带利剑服文采,不必出行有名车,前呼后拥。潮汕人最喜欢的是忙里偷闲,随时摆上茶壶茶杯,喝上几杯茶,闲话叙旧聊天,开怀一笑无烦恼。能享受人生的片刻清闲,体会自由,轻松的感觉,这不是最大的,最有意义的享受吗?

西晋时的张季鹰,见秋风起,勾起心事。世道艰险纷乱,不如回故乡,故乡有美味的菰菜莼羹与鲈鱼。人生贵在要轻松适意,何苦焦思庸碌不知所为。唯有平时苦于事者,方知无事之时是多么的可贵。淡泊不是高风,淡泊的生活态度是最明智,最舒服的。笔墨纸砚相伴,琴书茶酒相伴,其趣岂不是犹如“一手持蟹足,一手持酒杯,拍浮酒船中,足以过一生”。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也是指的珍惜,享受人生宝贵,短暂的悠闲时光吧。 

 

发现,调整与心灵慰藉

 

天下熙熙,纷纷攘攘。杂念繁生,以欲以望。利令智昏,欲蔽心迷。善缘恶孽,遂成因果。 

《菜根谭》曰:都来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总出世上因,善用者生机,不善用者杀机。

世事茫茫,如隔山岳。无风不起浪,事出必有因。求神问卜,演卦算命,无非就是发现自己性格,命运的趋势,调整心理,以及获得心灵上的慰藉,更好地生活。

如月圆缺,人生运程岂无高低?五行旺衰,世事人情岂能如意?能明此理,能同此心,可以鉴往,可以前知。能安守本份,自可趋吉避凶;能知机勇进,当能建功立业。虽曰阴阳五行全在命,我则曰万事千虑本属心。苟能潜心于此,发现真实的自己,调整心态,则可安身立命以成正。

 

惜福

    

万物有数,人生有禄。所用者奢靡,禄早尽而人亡;所用者俭约,禄未尽而寿长。所以知万物有成毁之定数,人生有存亡之枢机,智者不可不先知,不可不早遵其规律。食物,净水,衣服,用度,资源消耗,这些都是在命中有既定的份量,并不是无穷无尽的。学会俭约,感恩,惜福是何等的重要。这样不但能培养自身良好的品德,也是有益于世界及他人的。

 

修行

修行,是为了成就别人。

为何如此说?修行虽始于己,却终必以人为依归。所修所学,皆有证果之时。达者非徒以自益,将有所济于世也。苟益一人一身而损天下,则不若不修。个人之精勤砥砺,持奉日研,要之修行有所利益存焉,有道之人岂有夺天地之造化而反生害万物之心乎?有是理乎?真修行者决不怪怪奇奇,好辩善诤。虽有辩才,常自沉默。虽有利舌,常守庸言。庸言之信,庸行之谨,发乎心声,如金石应。此所以腹鉴而非以眼观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