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部分 基础系统

 郭玉臣 2015-10-04

第三部分 基础系统

人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具有生命体所特有的生命现象现代科学从不同角度对人类生命现象进行研究,有医学意义的生命、有物理学方面的生命、社会学方面的生命等等,无论用什么角度研究人类都离不开人是由物质构成的本质人的感觉、思维、运动等现象只是人体这个物质的表现形式。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体的各个器官已经非常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为什么还是不能完全解释人类的生命现象呢?根源是缺少完备的医学理论做指导。现在的医学理论只能表述出人体各个器官的位置、结构和生理功能,对社会功能就显得力不从心,说明现代医学建立起的人体系统不是一个完美的系统。本书从最基础的人体结构出发,对人体系统重新划分,使新的人体系统符合生命体的客观实际,满足人类生命体的生命现象。

1、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

2、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

3、都要经历出生、成长和死亡过程

4、生命种群特征能够遗传与进化

5、有内心思维活动

6、能进行社群交流

7、能适应自然环境。

8、具有运动功能。

这些现象中具有稳定的物质能量代谢现象能进行自我复制的半开放物质系统经历出生、成长和死亡过程,能够遗传与进化是人类的生物学特征,生物学特征的本质是维持细胞的生长和代谢,细胞是人体的微观系统,人体系统既是细胞构成的,又要满足细胞的需要;思维活动,社群交流,适应环境以及运动功能则是人类的社会属性,人是社会一份子,人的所有社会活动都离不开身体,身体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所以,满足细胞和社会两方面需要,全面解释人体生理、病理、心理以及社会各方面现象的医学体系才是科学的,也是现代医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人体系统满足上述需要的基础是实现人体细胞从外界获得物质、能量,代谢细胞产生的垃圾毒素,使生命得以延续,没有生命就没有人类社会活动。八脏理论就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构建人体系统的人体的生命基础是细胞,展现的是人体的微观世界而我们所能看到的人体则属于宏观世界,所以人体分为微观系统和宏观系统两部分,有人提出宏观医学和微观医学的概念是正确的。微观系统是人体细胞,具有稳定的结构和功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小单位(细胞结构不是本书重点探讨内容);宏观系统在功能上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满足微观系统需要的基础系统,一部分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功能系统,这两部分的功能虽然不同,但是都是由相同的器官构成的,就是一套人马两样工作。微观系统、基础系统、功能系统三者的关系是(见图3-1):

1、微观系统与基础系统:基础系统是以细胞为基础形成器官以后,以满足细胞生理需要为核心,将相互关联、属性相同的组织器官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系统。细胞形成基础系统,基础系统服务于细胞。

2、基础系统与功能系统:基础系统完成生理功能需要功能系统提供帮助,功能系统是在基础系统上建立起来的。

3、功能系统与微观系统:功能系统是以细胞为基础形成器官以后,从外界获得营养,满足细胞生长代谢的系统。

总之,人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形成组织,组织形成器官,器官的有机结合形成人体宏观系统,宏观系统按照需要分成基础系统和功能系统,这就是人体系统的构成。微观系统、基础系统、功能系统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生理状态、心里状态、社会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